快好知 kuaihz

教育改革屡改屡败的深层次原因

  教育改革屡改屡败的深层次原因

  文/宋劲

  最近,一边是高校毕业生高喊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却是企业连连苦叫招不到做工的人。国家察觉这一现象后,诊断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连出猛招要对教育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这一初衷当然好,可是这场教育改革一定要“对症下药”,把该配的药都配齐了。

  国家首先是推出“双减”,说“双减”没用那是不中肯的,但,是不是有了“双减”,以后的学生就会成为国家所期望的动手能力强的科技型人才呢?笔者认为仅用“双减”就想起到这个成效是不可能的。接着是“分流”,就是把初中毕业生一半“引流”进职业技工学校,希望他们将来都有一技之长。然后又是堵绝各款游戏上市,希望他们都把时间用到学习生产技术方面。如此看来,在教育改革方面国家确实是动真格了。“药方”一剂接着一剂地开,然而收效却甚微。

  治病不对症下猛药根治,教育改革只会治标不治本,流于形式。学生成绩可以不排名,但考核老师不用升学率吗?不给分重点非重点班,但学校分了他会告诉你吗?作业少了,补课少了,但考大学不看分数了吗?这些所谓的教育改革开出的“药方”,全都没找准病根。到头来,学生、家长、学校的思想都变得高度统一。那就是唯分数论。于是还会教出一批又一批的的高分低能儿,起码是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方面的低能儿。还有是眼高手低的人,夸夸其谈的人,投机取巧削尖脑袋想做官的人。至于在某一领域不辞辛劳,踏踏实实干下去的人那是凤毛麟角,除非是那一领域正好是他的爱好,他可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把他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那又另当别论。

  大家都知道,治病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今高校毕业生的脑海里大都残存有“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这是几千年来留下的陈旧意识,想要一朝根除并非易事。最要命的是这种思想大多数学生家长还支持,几乎所有学校都还鼓励。在此我并非对“学而优则仕”的做法一棒打死。但是人人都抱这种想法时就不现实了,请问,国家哪里有哪么多的官让他们去做。

  若能做官,那太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升官还怕没财发?不仅这样,还可以耍官威呢!君不见最近就有黑龙江某职院,注意,仅仅还是个职院哦,就有几个学生干部在查寝时对低年级的学生耍起了官威。大家想想,现在的职院原本就应该是培养一线技工的学校,可是他们即使进了这样的学校还是不能按捺住想做官逞官威的心。可见,官念在如今的学生心中有多重。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所谓的职院,到底是否真的在教学生学技能?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教的都是些不实用的花架子亦还是学校自认为实用的厚黑学,其实根本就是和实操技能风马牛不及之类的东西?这些真值得上级有关部门深入地方,来到学校,走进课堂,好好去调研调研一下了。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到了后来心态都畸型了,三观也走了样呢?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怪谁?你知我知,不讲大家都知。什么时候把社会上的官老爷改变成了人民的公仆,什么时候能做到官兵一致,什么时候达到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什么时候消除了职业的贵贱之分,我想学生、家长、学校的思想也就什么时候通了。

  现在大部份学生出来,你叫他去做一些基层的技术活,不仅周围人看不起,他可能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教育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只靠教育部门单枪匹马去闯,笔者认为不行。而让那些既得利益的当权者来参与,一个字,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育改革屡改屡败的深层次原因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词条  深层次  深层次词条  原因  原因词条  
美文

 北京之行 引子

           零六年的时候就计划着北京之行,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大了,得多带...(展开)

美文

 与音乐同行

    昨天拿到了省音协会员登记表,竟然不知从何填起。晚上躺在床上,一直到半夜二点钟,倒想起来了许多的事。我一个从居委会街道里长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