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盼着过年。
为什么?
第一,可以吃好吃的。可以吃肉,可以吃米饭,可以吃汤粑,可以吃糖果。首要的是和吃有关。那时候是真穷,一颗糖可以在嘴里化半天。过生日才能吃一碗净米饭。平日里,要请人干活或端午中秋才能吃肉。遇到办酒席的,一碗粉条端上来,瞬间就捞没了。炒的瘦肉,一会儿就抢光了。
才到五六月,就想着这得啥时候才过年啊,一想到汤粑,就流口水。
因为有这份对吃的期盼,所以觉得过年特别美好。
第二,可以好好耍几天。耍几天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几天不用干活了。城里人估计不大知道农村的苦。像我们,一年忙到头。譬如春天,帮着铲地,种地,背肥,肯定是免不了的。夏天呢,要薅草。冬天呢,要收割。都累人。像我,干得最多的活有两样,一样是放牛割草,一样是背重活。冬天,手冻得皲裂,没办法,还是要放牛。如果遇到下雪,你就要去山上背包谷杆回来喂牛。冬天山上挖了煤,也要去背。总之就是一年到头干不完的活。
那时候我就羡慕村里有几个人,不用割草不用放牛,也没有农活可干。耍得好。
平日里干活太累了,就盼着过年好好耍几天。小孩子可以狂耍,女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摆闲龙门阵,男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打大二,红点点。
那时候我们甚至会盼望生一场不轻不重的病,这样呢,就可以休息几天,也可以吃点好吃的。痛苦的是真生病了,反而没胃口吃东西了。
第三一个呢,是可以见亲戚,拜年。那时候拜年还是很时兴的。你来我家拜年,我去你家拜年。一般背的都是两包白糖两瓶烧酒。再有其他,就是一一包糖果了。譬如我去我幺妈家,我就可以耍几天,吃几天。如果是亲戚来我家,多半也会带点糖果饼干来。
这些,就是那时候过年的快乐所在。
至于其他,都是附庸。譬如我老爹就喜欢买火炮放,三十晚上要放,初一早上也要放。吃饭吃两顿,晚饭谁家火炮先响说明谁家先吃饭了。这家一响,接二连三的人家就都响动起来了。新年就有了新年的气象。
我家呢,饭前还是要上香的。照例是神龛上中间三炷,左右各一炷,堂屋左右及大门处也是一处一炷,房檐下青坎处一炷,灶房一炷,圈里一炷。烧了香,得磕头。磕头,得有敬奉的饭菜。一般都是凳子肉。烧了香,磕了头,把饭菜摆上,碗筷摆上,人离席,让祖先先吃。碗筷动三次,敬酒,烧钱纸,人可以落座吃饭。
有了这些仪式,年味就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