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快速阅读》是一本由(日)金正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快速阅读》读后感(一):操作性很强的“100分钟读三遍”超实用读书法
这是一本介绍“100分钟读三篇”并有效将知识转化为成果的超实用读书法的书,读后让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与《如何阅读一本书》相比更浅显易懂,更具操作性。
“100分钟读三遍”读书法也叫“登山式”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用10分钟总览全书,第二遍用50分钟精读,第三遍用40分钟深入阅读。其原理是大部分的图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都是不重要,也是可以忽略的。
这种读书法非常适用于商务类图书、实用类图书、修养类图书和古典类图书的阅读。
至于文艺类图书适合采用“散步式”读书法。
本书的副标题是:信息时代如何读一本书。信息时代的读书方法跟以前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吗?我是看不出来区别。作者想强调的大概是信息爆炸、各类书籍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工作效率较以前极大提高,所以要有新的、高效的方法来阅读。总体上,书上讲的读书方法是“功利性”很强的方法。
首先,书中的方法有适用范围,适合阅读商务类和人文修养类书籍。其次,就是100分钟阅读法,即:10分钟浏览全书,50分钟精读,40分钟深入阅读。一本书读三遍。第三,作者认为八成启蒙类的书不用去读,是指鸡汤类的书吗?没怎么看懂。第四,要做笔记,这点很实用。第五,读书需三问:作者写书的目的?内容?对自己有何帮助?
书中最后还提到读书法的十大战略。总体上没有很新颖的观点,可能是这类书看多了的原因,类似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等。
《极简快速阅读》读后感(三):快速阅读的秘诀|《极简快速阅读》
读书带你开启知识的新大门。
你是否发现年初立志读50本书,但年末发现不是在你的书单里,就是崭新的在书架上一动没动?你是否发现别人看完书可以滔滔不绝,但你看了就像没看一样?如果你找不到吸收知识的办法,那么金正在《极简快速阅读》中介绍的“100分钟读三遍”的极简阅读法,一定可以助你获取知识的钥匙。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100分钟”就可以让你快速掌握一本书,并吸收这本书的所有精华。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战略性的读书方法,就是100分钟读三遍。首先用10分钟通读全书,再用50分钟详细阅读,最后花40分钟深入思考。慢慢的你会发现你不仅可以快速识别一本书的好坏,更能快速定位书中的重点内容。
这是一本科学的书籍,阅读完你会发现快速阅读是一件多么有力量的行为,按照书中给出的三步阅读法,让你再也不困惑于没时间读书,开启新大门的界。
《极简快速阅读》读后感(四):“读书三连问” X “100分钟读三遍”读书法的十大战略 (全书摘抄)
读书是自我成长的起点
读书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强调过。阅读修养类、哲学类及古典类书籍更是如此。
但阅读此类书籍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万万不可被动地去从书籍当中获取知识。这一点我们在之前也已经强调过,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读书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就是这个缘故。
叔本华在谈及读书的危险性时,也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读书的本质就是在用他人的大脑在思考问题,因此,读书对自己的思维是有害而无益的,这就是他的观点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读书脑”与“思考脑”,此二者截然不同。“读书脑”负责与外部进行交流,而“思考脑”则用于内省。读书的本质就是将他人的思维化为己用,就好比是捡别人穿过的旧衣服穿一样。
而思考则是自发的,就好比是穿上一件崭新的衣服一样。因此,读书只是思考的代用品,是不完美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地图并不是真实的土地”。同样的道理,阅读关于旅行的书籍跟实地旅行也完全是两码事。
叔本华也曾经说过,读书如果是银箔的话,那么思索就是纯金。他甚至还说,读书只不过是人的义齿罢了。
思索需要一种名为知识的素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读书也未必就是坏事。其实最要不得的就是错把读书当成是思索,这种误解是极为危险的。
叔本华认为,将别人费力思考得出的结论误认为是自己思考的成果,并因此而洋洋自得,这简直糟糕透顶。
将人生的决定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我们经常教导孩子,告诉他们即便大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
也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在必要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只有具备了自主思考能力,并且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至少也应该具备自我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世界,创造力变得越发重要起来,而创造力则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如果凡事都有标准答案的话,只需上网检索即可得出答案。但将来需要的是通过人的自主意识去选择和探索答案的能力,这也是人类优于人工智能或是电脑的唯一亮点,更是我们人类免遭被人工智能及电脑取代命运的最后防线。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当自己的选择成为正解的那一瞬间,我们才意识到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做出选择的那一瞬间,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努力让自己的选择成为唯一的正确答案。
对于我们而言,未来的抉择将会变得无比重要。
商务类书籍的正确阅读法
当我试图理解某一事物时,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要点、关联性及整体概况。
首先要抓住要点,其次要了解各个要点之间有何关联,最后要弄清楚其总的发展方向。此三点缺一不可。
这也是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企业的经营者不但要了解每一位员工,还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经营活动更加灵活有效。
最后,在了解整体状况的领导的统一带领下,企业上下才能团结一心,商务活动才会更加高效。
从优秀的作者那里知道另一位优秀的作者
多逛书店能提升选书能力
我建议大家买书要在实体书店购买。其理由有二,其中之一就是书店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作为读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这种文化。
随着网上图书商城的兴起,街头巷尾的书店也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亡。
我之所以建议去书店买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觉得去书店就好像是一次旅行。那里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邂逅和收获在等着你。
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信息,跟在书店里边走边看所获得的信息全然不同。要是早已经选定目标的话,在网上购买无疑是非常方便的。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次邂逅或是偶然间内心的感动,那么无疑书店将会是最佳的选择。
要养成送书籍的习惯
说起习惯,我要说说我的另一个习惯,那就是送别人书籍的习惯。送别人书籍就等于是给对方介绍一位名人、一位终身的挚友或是一位老师。
书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礼物。将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其效果有可能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还可能会让陷入绝望的人得到救赎。
给别人提建议时一定要格外谨慎,搞不好还会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之嫌。但如果是赠送对方书籍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窘况,而且说不定就是因为你送的这本书,对方的人生才出现了新的转机。
记笔记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
我们所介绍的“100分钟读书法”,第一遍用10分钟通过略读掌握概况,第二遍用50分钟进行详细阅读,而第三遍则是花40分钟进行深入阅读。
略读是为了掌握书的结构,详细阅读是为了了解整本书的全貌,而第三遍则是为了把整本书读得更加透彻。一本书读上三遍,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理解程度也不可与只读一遍同日而语。
同一个人如果见过三次面的话,我们对他的了解程度就会大大加深;同一家店铺去过三次的话,我们对其基本情况就会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一个城市如果去过三次的话,我们就能够掌握其大概的情况。
见过三次面的人、去过三次的店铺、去过三次的地方、看过三次的电影,对我们来说都已经变得十分熟悉,同样,看过三遍的书我们也能够掌握其大体结构,并能够复述其内容。
读第三遍时,我们所用的荧光笔的颜色要不同于第二遍。读第二遍时,我们用黄色荧光笔划过重点,第三遍要着重读这部分内容,其中特别重要的部分,要用红色或粉色荧光笔进行标识。
当读第三遍,即进行深入阅读时,要从其中的40分钟里拿出10分钟进行划线操作。其实此刻与读前两遍时一样,事先分配好时间的话,就会事半功倍,就好像跑马拉松时要对全程进行规划一样。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过后却又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相信为此而苦恼不已的人不在少数。但人恰恰就是这么一种健忘的动物,如果只是泛泛而读的话,过后肯定会忘得一干二净。之前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
读书是学习,更是创作
前面我们已经针对思考能力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我认为,缺少了书写流程的思维是不完整的思维。在我们所有的行为当中,写作算得上至难了,因为白纸黑字让我们的纰漏无所遁形。也正是因为如此,书籍出版之际,少不了编辑们的辛勤付出。
读者手中的书籍之所以质量很高,这也是编辑们的功劳。
牛人读书都喜欢在边白处批注
书页都有边白,边白会给人以新的思索空间。边白会一直等在那里,等你往上写些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留出边白只是为了方便设计排版,除此以外别无他用。或许在读书的时候,他们也从没留意过边白会有什么特殊用途。
最大限度地对书籍进行有效利用
每每接触到新的语言环境,都能够引发我们一番新的思考。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更能充分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第一遍略读的时候,无论在书上划线、画箭头,还是在书上圈圈点点都可以,总之就是要尽情在书上涂抹写画。
读第二遍的时候,手中要有一支黄色的荧光笔,这样就可以一边仔细阅读,一边将重要的内容标识出来。只有一心想着把重要的内容标识出来,才更容易找到重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荧光笔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读第三遍的时候,除了进一步阅读用黄色荧光笔标识出来的部分,还要筛选出更加重要的部分,并用红色荧光笔标识出来。
用荧光笔标识完毕后,要换成圆珠笔,用来在书的边白处记笔记。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总结作者的话,也可以是精彩语句的摘录。
“读书三连问”。
第一,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第二,这本书最为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第三,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帮助,或者自己作为一名研究人员,能够从这本书当中发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课题。
阅读是一种有力量的行为
我读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娱乐,因此我基本上不读小说,尤其是新近刊行的小说。文艺类书籍我主要阅读单行本的堪称经典的书籍,而且尽量不会涉足那些内容较为连贯、无法跳着读的著作。
“100分钟读三遍”读书法的十大战略
最后,我想将我的读书法的步骤总结一下。下面内容都是我们在前面言之未尽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一、选书的技术(选择优质图书)
判断的标准就是“现在是否需要”;
首先将自己的三个需求写下来;
然后看书的书名和腰封,再看作者在这些方面是否有相关背景和实绩。
二、一开始要大体上摸清书的整体结构
仔细阅读目录;
审视各章节的结构;
在把握整体结构及主旨的基础上进行阅读;
了解其整体结构后,就能掌握哪部分的内容是重点;
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
以后或许能派上用场,但并非急需的部分原则上要略过不读。
三、确定读这本书所需的时间
设定了开始及终了时间以后,其结果就是一切都能够按计划准时完成。
明确为何要读这本书;
没有明确的战略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就好像登山之前没有明确的计划一样。
五、主动阅读(拒绝被动)
对于诱导性内容,将其作为参考即可;
相信自己的野性与直觉;
要采用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的读书方法。
六、准确捕捉要点
准确捕捉目录、图表、趋势图、导言、尾声等最吸引人的部分所要表达的信息;
诸如章节的开头与结尾等重要部分要重点阅读。
七、要了解书籍的背景
了解作者的背景;
了解书籍的背景;
掌握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八、要抱着与作者合著的心态去划线、记笔记
划线;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书中的内容并记在书上;
将自己的感悟记在书上。
九、转述书中内容的方法
要以向杂志投稿的水准去写书评;
总结重要内容时使用“读书三连问”;
与其他人分享读书心得与知识。
十、教学相长
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有助于深化学习成果;
教是学之化境;
组织好语言,让自己转述的内容更加简明扼要;
在理解的基础上转述书中的内容,更有利于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