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琉璃瓦》是一本由北风三百里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昔有琉璃瓦》读后感(一):随写
先看的剧,再看的书。剧里就很喜欢那种大院生活,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剧里男帅女美,剧很吸引人,所以没更新完就迫不及待的把书看完了,很喜欢作者说的“有人曾青春,有人正青春”那么多角色都一一交代了结局,幸好不是作者常写的悲剧,幸好你回头时候那个你爱的人恰好在等你!幸好你曾经爱着的不爱你的人最后给了你回应,云锦最后也有了好归宿,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曾经的柏昀生死了,所以云锦不会跟他再在一起了,即时找到了。无论书里还是剧里,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感情都没略过。东歌和邵华也是一场寻找,郑津和晋宁如同小雪和素年,有人闯荡世界,有人在故宫感受历史,最后闯荡回来共度余生,毕竟人终究需要有个归宿。也很喜欢最后自我视角的薛宁,爱上一个不爱的人最后还能收获幸福在一起是何等幸福之事,有些事儿就是让自己不后悔,不求结果,但求过程不负青春。
昔有琉璃瓦,很美的书名,很美的章节,很美的文字,很美的故事,一切都那么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剧里也是,北京的春夏秋冬都很美,下了雪的故宫就成了紫禁城,红墙琉璃瓦!
《昔有琉璃瓦》读后感(二):有点失望了
2022-02-01 读完《昔有琉璃瓦》。有点小剧透,如果您介意请关闭此文章。
我不是专业写书评的,只是浅显地表达一下我的感受,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谅解。
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故事背景设定在北京的书。
讲了北京胡同里的人家,讲了故宫,讲了猫咪,讲了奥运会,讲了汶川地震,讲了异乡。。。好多不错的元素,于是我抱着很大的期待但勉强地看完了这本书,作者用到的元素很多,可能表达的有限。哦,此书也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正在播出,第一集没看完就弃了。
本书主体围绕着几户北京人家,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小说立意本来挺不错的,但感觉作者没有表达出来更深层次的内容,最终只归于了一段段有点平庸的市井故事。书中间章节的一些故事我都有点忘记了,也差点弃书了,因为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有点流水帐的感觉。首先,我不是专业写书评的,只是浅显地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本书主体围绕着几户北京人家,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从小说立意本来挺不错的,但感觉作者没有表达出来更深层次的内容,最终只归于了一段段有点平庸的市井故事。书中间章节的一些故事我都有点忘记了,也差点弃书了,因为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有点流水帐的感觉。
后来支撑着我看完的原因如下:
因此,我给本书的评分不是太高了,作者确实完成了烟火人间的群像故事,可归根结底也只是讲了几段感情而已,没有更宏大的主题了。
有点可惜了。
《昔有琉璃瓦》读后感(三):我们所作的一切,终会派上用场
开始的时候,是胡同里三个小孩在慢慢长大,是文物修复师的不同家庭互相照应。他们帮助了一个不会说普通话的小孩找家人,她把资料书卖给收废品的妈妈收了一块钱。她因为劣质化妆品和没有播出的采访沮丧,因为素年和女孩子说话生气,因为光盘坏了气恼,他曾在15岁给她一个开玩笑式的认真承诺。他帮她吹头发闻洗发水,他看她穿旗袍心跳加速,他在火车上想象她嫁人的样子,他看她试衣服还是很好看,因为她没有来看电影生气,因为她自作主张去灾区生气,因为她选择离开自己苦闷。开始我以为邵雪是喜欢了那么久,开窍了主动了告白了,反而在担心郑素年不开窍不喜欢她。想不到是邵雪因为素年妈妈晋宁的经历选择抛下爱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七年,被骗的一无所有灰溜溜的回来,在最狼狈的时候被他看见。一如08年去支援灾区反而害家人担心,他也是那样可靠又焦急的找到了她,把她安顿好。2的8次方,爱到64岁。她睡了他,他等了她,他认为她会回来,她以为他已经离开。舍不得胡同里的那些人,窦思远给傅乔木送的诺基亚手机,傅乔木把花送给同事,把窦思远送的仙人掌放在桌边,他们没有错过彼此。还有乌云踏雪的猫遇到了很多关心它的人,它的孩子也被照顾得很好。柏昀生的野心薛宁可以满足,而顾云锦也帮助他不少,但是他要的还不够,他想要重振柏氏珠宝,用很多手段拼命如愿了,却丢当初想买房子给她的那个女孩。张祁的天才学霸生涯太羡慕了,看上的心理学学姐也好聪明通透,一路顺风顺水。郑津和晋宁的开始是一棵无花果树,他差点毁了她种的树,他帮她修了八音盒,因为救野猫他保护她受伤,她早晚要离开去国外深造,而他希望她不要走,她一直在等他主动告白,然而没等到离开了还是心有不甘,写信和师妹倾诉,他被指点迷津,出国找回了她。郁东歌的青春被一个送她磁带的倒买倒卖投机分子吸引私奔,一个马路边的吉他手叫她姐姐,送她一首beyond的歌,后来邵华千辛万苦找到她,吃着面说他家老太太说了:大闺女犯傻难免,找回来还能娶。她过得并不好,他把她带回家了。孙祁瑞、罗怀瑾两个老对头,学英语的老来宝,修复经验丰富,开导素年顺便把他这个人才招入文物修复行业来。康莫水帮邵雪改旗袍,因为过去的事远离家乡几十年,后来选择回到家乡,爱上另一个人。邵雪和郑素年生活的方式不同,一个变化跳跃,一个守朴专注,他们衡量生命是相同的,殊途同归,没有什么牺牲,只不过是恰好发现喜欢的人能和自己同步。
摘录
“咱们都会知道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知道自己要为了什么付出什么,为了什么放弃什么。知道爱上的人,分开的理由,定居的城市,生命的价值。 “人活一辈子,总是要走的,或早或晚。文物没有生命,但当你为它倾注心血,人就和东西融为了一体。人来这世间走一遭,留下些什么,总是好的。只要东西还在,人也还在。”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当时我儿子要出国,家里正给他凑学费,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是她就跟我说:你做你觉得有价值的事。” “我觉得什么有价值?去拍卖行做鉴定,挣得多,可这辈子眼界也就到顶了。但是留在修复室,我还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这句话一出来,三个年轻人都是一愣。 这是老匠人活了一辈子的人生信条,是几十年才琢磨出来的一句话。 现代人讲效率,讲钱权名利,谁跟他们说过:你们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现在这个世道,比我们那时候功利太多了,到处都是诱惑,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他年纪轻,看见别人挣大钱开好车,难免心里不平衡。你喜欢他,给他介绍工作也是好心。” “可那真的就是思远想要的吗?” “他年轻气盛,未必不对钱权渴求,可是权衡之下,仍觉得这些东西比不上他手中的瓷器来得珍贵。” “你看上的,就是思远骨子里的这股傲气。” “乔木,他要是没有这股子傲气,你也未必喜欢他。” 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他轻声说,“你有没有想过,你想给世界留下点什么?” 她诚实地摇摇头。 “我妈刚走的时候,罗师傅给我看了我妈没补完的画。我那时候以为我学美术,是为了把她没做完的事做完。”郑素年继续说,“可是我现在突然觉得不是这样的。” “我也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他的声音逐渐坚定起来,“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能让这个世界记住我的事。我想干点……除了谋生以外的事。” 十八岁的少年人,眼睛在路灯下闪闪发亮,好像人生第一次触碰到了生命的意义。 邵雪忽地很佩服他。 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情。不仅是出于少女懵懂的心事,也不仅是基于共同度过的漫长岁月。 好像有什么浩大的梦想从面前的男生身后展开,让他的面容在夜色里熠熠生辉。 邵雪后来也见过许多优秀的男生,才华横溢者有之,年少得志者有之。 却再没有一个人有那一晚郑素年眼里的光。 郁东歌她们请了假,修复室就没什么邵雪熟悉的人了。罗师傅六月退了休,康莫水七月回乡,孙祁瑞八月离世。 房子还是那间房子,木门木窗,琉璃瓦顶,人却变了。 院子里落叶铺了满地还没来得及扫。百花杀的季节,桃李杏梨都不开了,孙祁瑞早年种的月季也落了一地。 故宫的花落了。 她长大了。 “素年哥,我不是晋阿姨那么伟大的女人,为了爱情能放弃无限可能的未来。 “我还有太多想干的事,我没法陪着你一生。 “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都有自己用生命热爱的未来,我也知道我们都不会为了对方放弃自己的梦想。 “那就趁着最好的时光道别吧。” “我在这儿二十多年了。临摹最难的不是什么落笔调色,而是你的心境。” 他把一方石凳上的雪扫干净,矮身坐了上去。 “临摹不是创作。要想修复如初,要把自己带进创作者的心境里,尤其是中国山水画。西方画讲究写实,后期才从写实走向了抽象。可中国山水画却讲究点墨映江山,用留白表示空间的无限延展。临摹的时候,画家婉约,你也要婉约;画家豪迈,你也要豪迈。你今天临摹的这幅山水图师出无名,却能看出创作者走过千山万水,要是没有相当的见识,一笔失神,全图失神。” 他顿了顿,让郑素年消化一会儿。 “要想把创作者的心境带进自己的心里,你的心境首先要达到一个‘空’字。不然填得满满当当的,哪还有地方去隔着千百年感悟先人呢?” “素年啊,”他站起来,拍拍郑素年的肩膀,“你的心不静。” 郑素年抬眼,望着故宫延展开的红墙,沉默地点了点头。 “我要是问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有点管得太多了?” “我在想……”郑素年低声说,“得不到的。” “不甘心,放不下,谁都会,”时显青摇摇头,“我也会。人非佛陀,怎么能没牵挂。可是既然你入了这行,你就要学着……” 他拖长了声音:“学着修行。” 既为匠人,即是一场修行。 他们这些修复文物的,更要做得纯粹。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恋爱观的,你觉得我应该去把她找回来,我却觉得我应该给她绝对的自由。我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去阻挡她选择的道路,无论是艰难还是容易。” 秦思慕:“我真不懂你们这些人。喜欢她为什么不把她留下来呢?” “邵雪和别的女孩不一样。”郑素年越说思路越清晰。他倒想感谢秦思慕,强迫自己把这些如乱麻一样的事整理出逻辑来,“给她自由是最适合她的方式。我能承诺的是,如果有一天她回来,我在。其他的,都应该由她自己来决定。” “你怎么就知道她会回来呢?她如果不回来呢?” “那我就一直等。” 秦思慕愣了一下,语气明显软了下去:“你,真的会一直在?” 他们面前的那堵宫墙,有整整六百年的历史了。 风吹雨打六百年,烈日曝晒六百年。 宫墙赤红,在阳光下反射出光芒,像是燃起了一场熊熊大火。六百年风云变色,它太老了,老得见识过太多悲欢离合。 可站在他前面的男人是年轻的。 他就站在那儿,脊背挺拔,语气冷淡又坚定。 “会。 “我会一直等她。 “因为我知道她会来。” 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 我们所做的一切,终将派上用场。” 还是她只是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腹部,用一种早已消失的语言说:“孩子呀,我的孩子。” 你终于回到故乡了。 漂泊五年,邵雪不曾回到故乡。 小时候不懂乡愁,也不觉得北京有多好。古树红墙,都是看厌了的景色。她想去外面,看极光,看教堂,看一切故乡没有的景色。 后来,她成了游子,忙着念书,忙着赚钱,也就不想家了。 在网上和郁东歌视频聊聊天,社交网络给老友点个赞,被现代文明压抑的血脉联结变得淡漠,变得细小,却仍旧未被斩断。 她没想到会在异国他乡想起家来。 想起故宫的大雪,悠长的胡同。杏上枝头坠得枝丫垂首,鹦鹉和御猫在琉璃瓦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唤。 想起她坐在郑素年的车后座上,一阵风似的经过古老的房屋。想起他身上老植物似的香气,在暖风之中直起腰,让她把头靠在自己背上。 那些被时间之尺勾起的有关人类的浩大思绪缥缥缈缈地落下来,她终归还是个普通人。三百五十万年太远了,她感觉自己简直渺小得不值一提。 她曾经想过很多,自己到底和郑素年哪里不一样。 她是个很别扭的人,脑子里想什么,很多时候和别人说了别人也听不懂。比如她和郑素年,她知道他们俩的性格里是有什么东西错位了的。 他不习惯改变。 他要做什么就会一直做,用这样一种自虐的方式体悟人生。以前上学读书也是这样,后来进了修复室临摹古画也是这样。做到最后人就进了化境,好像在进行一场修行。 邵雪则是需要不停地改变的。 她需要不停地流浪,最后积累出一片宏大的画卷,从这片画卷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极光也好,伏尔加河也好,非洲广袤的平原也罢。她一直拼了命地努力,无论是读书、工作还是旅行,只是在不停地跳脱自己之前的生活。 她本以为他们活着的方式不同。 可是那个时候,站在人类之母面前,她忽地觉出了自己的可笑。 她和郑素年所区别的只是生活方式,却忽略了他们真正感知生命的渠道。 他们都是用时间的流逝来感知的。只不过郑素年是通过手中凝固不动的古画感知时间的流逝,而她则通过跳动的极光、不息的河流与非洲大地上的勃勃生机感知。 殊途同归。 他们其实有着相同的衡量生命的方式。不是金钱,也不是任何世俗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东西。就好像郑素年会放弃高考而选择把晋宁没做完的事传承下去,而她会放弃稳定的工作转而选择这样一趟到非洲来的、前途未卜的翻译之行。 漂泊岁月长,她没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情境下想通了。 寒意顺着脚底往上爬,冻得她浑身发抖,蹲下身子抱着腿,开始还只是轻声啜泣,而后哭声便压抑不住地响彻楼道。 她也说不清自己是在哭什么。 哭颠簸七年,最后还是一无所有;哭潇潇洒洒地离开,却鬼鬼祟祟地回来;哭自己分明和父母在同一座城市却没勇气回家;哭借住在别人家里,门被锁上竟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所有的故作强势,所有的妄自菲薄。 有一件衣服从自己头上罩下来,郑素年蹲下身子看着她。他本来就不爱多穿,大冬天的,把外套给了她,自己就只剩下一件薄毛衣了。 他说:“回家吧。” 邵雪点点头,往前蹭了一点,一头扎进他怀里。 郑素年的手从她的背摸索到她的长发,轻声细语,却可靠无比。 “有我在呢,邵雪。我在呢。” 地理意义上的故土,视觉意义上的他乡。 十五岁的时候,也是白雪皑皑的太和殿广场,他问她:“你想过以后吗?” 她说:“我不知道会在哪里,不过不是在这里。” 一语成谶。 十四年光阴似箭,当初的人四散八方。他们和自己梦想的模样相差无几,却也几度走散,差点再也无法相聚。 十四年后,在这里,还是这里。 郑素年知道自己喉咙发哑,手指颤抖。冷空气把他的鼻腔冻得说起话来嗡嗡作响。他深呼一口气,问出了那句这么多天一直藏在心里的话:“邵雪,你还走吗?” 她说:“我不走啦。 “我不走啦,郑素年。” 她在漫天大雪的太和殿前,抬起头,轻轻地吻上郑素年冰凉的嘴角。 我不走啦,郑素年。 我愿意留下,不是放弃了什么,也不是牺牲了什么。 我只是愿意在这里,和你在一起。 我好像明白当初晋阿姨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