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57 悲剧【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写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诗歌。他的作品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塑造的许多典型形象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中【哈姆雷特】是最有名的一部悲剧。
【哈姆雷特】写的是在“淫霏的世纪”里那个“腐朽的丹麦国家”,所反映的是当时的英国。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读大学,他的父王突然暴死,母后匆匆嫁给他的叔父,即新王克劳悐斯。哈姆雷特回国后,一天晚上,他父亲的亡灵出现,告诉他是克劳悐斯谋害了他,要哈姆雷特报仇雪恨。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决心复仇。这时,克劳悐斯对哈姆雷特产生了怀疑,派哈姆雷特的老同学、他的情人以及宫廷大臣去试探他,均被他一一识破。有一次,哈姆雷特借一个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来试探克劳悐斯,结果如愿,戏未终场,他便仓惶离去。母后受克劳悐斯指使,召王子到后宫谈话,哈姆雷特发现有人在纬幕后偷听,误以为是叔父,拔剑将其杀死,不料那人却是宫廷大臣。克劳悐斯借机派哈姆雷特带两个同学去英国讨贡赋,暗中要英王除掉他。哈姆雷特途中借机回国,他的两个同学为他送死。最后,克劳悐斯挑拨宫廷大臣之子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比剑,并准备了真剑、毒剑、毒酒,一定要结束哈姆雷特的生命。在最后一场比剑中,哈姆雷特、叔父、母后和雷欧提斯同归于尽。
【哈姆雷特】以中世纪丹麦王宫厄尔赐诺城堡内外为背景,广泛地展示了丹麦的、实际上是当时英国的各种社会矛盾。而在这个时代激流的旋涡之中的,便是悲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虽然披着王子的外衣,但从一开始就分明以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他比较接近下层平民,同情他们的疾苦,因而平民对他有好感,连海盗也不会去伤害他。他痛恨宫廷的黑暗:“丹麦是一所牢狱,”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许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他大呼;:“谁愿意受世人的鞭达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泠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
哈姆雷特在他的“疯话”和独白里,也对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但他的批判和反抗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他轻视群众,脱离群众,不许人民群众发动变革现实的斗争,而要由我来包办,这是丹麦王子,也是人文主义者的痼疾。
哈姆雷特和克劳悐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尖锐地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和英国社会现实的矛盾。克劳悐斯是一个“奸贼,脸上堆着笑容的奸贼,”“一个杀人犯,一个叛徒-------一个載王冠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他杀夺妻,夺了王位,还要千方百计地除掉哈姆雷特。可他处处还要装出叔父的慈爱,不失君主的威严。这个“血腥的国王’”也是一个“下流褴陋的国王”。
王后乔特鲁特“让淫邪冲没了心窍,”成了“情欲的奴隶,”“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就“钻进了乱伦的裘被,”“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
宫廷大臣波涅络斯是个见风使舵、圆滑世故的官僚。他为了邀恩固宠,什么事都能干,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女儿作为钓饵,来钓出哈姆雷特心里的秘密,无怪乎哈姆雷特特称他为“卖鱼的贩子。”
年轻的廷臣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则是“一对宝贝”,他们只会象吹笛子一样的撤谎,卖友求荣,甘心充当国王谋害哈姆雷特的帮凶。
就这样,在国王的身边,纠集着一群野心家、阴谋家和无赖,编织了一张妄图谋害王子的罗网,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他们都成了牺牲品。
莎士比亚的作品题材广泛,情节生动,语言优美,他的创新精神是永远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