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书能盈利吗?老杨以为,多数是不盈利的吧。为何?一是中国古代文人们重仕轻商,普遍矜持,放不下身段凭文章赚钱——此之谓没有盈利的动机。二是中国古代出版机制极不健全,更没有版权保护——此之谓没有盈利的环境。
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出文学作品《三都赋》,受到朝野上下的大力追捧,人们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没听说左思赚到什么钱,卖纸的商人倒是赚得盆满钵盈了,你没见纸价都涨了么!
明代万历年间,吴承恩写出伟大的《西游记》,经书坊刻售后,卖得很火,马上就有人盗版了,什么《东游记》、《四游记》都冒了出来。吴承恩一生穷困,直到去世,让他费尽心血的《西游记》也没给他带来太多的收入。可见,写书的没赚钱,赚钱的是书商。
写出另一部伟大著作《红楼梦》的曹雪芹,境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当代小说家二月河在《乾隆皇帝》小说里这样描绘:曹雪芹暗恋傅恒(乾隆时权臣)府歌女芳卿,傅对曹说:“你答应我一件事,今儿就把芳卿送给你。”…… “上回你来说,正在写《红楼梦》。”傅恒笑道,“如今写得怎么样了!把稿本送过来,我要先睹为快。”曹雪芹沉吟了一下,笑道:“六爷有命,霑怎敢违拗?不过现在这书离写成还早呢。怡亲王那边要过去了,写一章拿去抄一章,再送回原稿。六爷要看,只好叫芳卿过去给您抄来。”上述虽说是小说家之言,但从侧面也印证了《红楼梦》是在权贵之间传抄开始流传的,这润笔该找谁去要?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山东有名的藏书家毕际有家里教书,待遇不错,还有笔墨灯火补贴。蒲松龄衣食无忧,才开始写《聊斋志异》。也就是说,他是有了财富自由,才开始创作小说,而不是因为写了小说才获得财富自由。
包括写出《水浒传》的施耐庵、写出《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虽然其作品一再被后世书商翻刻,但他们生不逢时,在世时并没有因为写书而发家致富。
由上述事例可见,古时文人写书,多数不能赚到银子。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古人写书盈利的情况,或间接,或直接,也是有的。
古代文人以诗文著作敲开仕途大门的,大有人在,这可以看作是间接盈利。譬如,唐代李白凭借诗名,一度成为唐玄宗的御用文人。再如,宋代苏洵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他苦读不懈,写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六国论》,呈献给张方平(宋朝大臣),张方平又把他举荐给欧阳修,说苏洵有“王佐之才”,最终苏洵未经科举考试便进入仕途。还有无数的人,因为写得一手锦绣文章,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古人云:“千里做官,为了吃穿。”这有吃有穿有名气,无疑是沾了著书立说的光。
古代文人也有写书直接盈利的。如宋代朱熹,创作《论孟精义》一书,自印自卖,获利极丰润,一生不愁吃穿。并且因为朱熹大儒的身份,竟然没有人敢盗版。据说,欧阳修也曾经自己刻书赠送朋友,后来又多印了一些,赚了一点钱。明代的书坊天许斋刻印《古今小说题辞》,明确交代了作品来源:“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像凌濛初、冯梦龙、王世贞这些名家,都靠出书所赚不菲。
清代的李渔,不只自己写书,还开了个芥子园书肆,自己做书商。还有清代袁枚,临死前写了份遗嘱跟儿子说:“我一生著序,都已开雕,尚有《随园随笔》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来,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余力,分任刻之,定价发坊,兼可获利。”意思就是让儿子把自己的《随园随笔》卖给书坊赚钱。
(杨关庆,河北省邱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