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但自己的能力有限,选择喜欢的是关键
一个朋友在群里说他买了一套诸子百家,群里有人说,据考证百分之九十九的买古籍的人都是用来装的,而其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本来是想看的,但是看到几句发现看不下去,就只剩下装了。我也买过很多古籍,买的时候也是想看的,但是看完的只有很少几本,大多数都是翻几页然后就放在那儿,不好意思把它们当作装的资本,于是就被朋友借走了,至于他们是看还是装就不知道了。
这些年流行国学热,很多人都喜欢和人谈国学,开口就什么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还有什么二十四史、十三经,进而到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是有几个人真的读过了,也许很多人读的不是这些作品的原著,或者读了几页精简版、白话版,或者是演绎出来的小故事,甚至只是偶然瞟了几眼别人写的那种评论,于是就成了自己读过。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有很多人在研究国学经典,或者写什么历史评论,看起来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件好事,但是读的多了,发现很多写国学、写历史的都是在胡扯,而胡扯的这些人之中有一大部分人看起来什么都不懂似的,只是把别人胡扯的东拼西凑成了自己的。
看过几个解说《道德经》的,《道德经》本来就很短,但是总有人说读懂需要很长时间。于是有很多人总会解释出无数篇,将他们的文章放在一起,如果找上十篇的话,就会发现至少有七八篇内容是交叉重复的。曾经有一个知名教授列出一个书单,不是建议人读什么,而是建议不要读什么,其中就是说大部分古籍是不用读的。事实也是这样,现在的书非常多,几乎每天都会有新书出现,而且这些出现的新书,有很多都是炒剩饭。
对于古籍而言,有很多人真没有必要读的,说古籍对个人有什么价值,很多人都懂。但问题是根本不在自己的兴趣点上,甚至根本就读不下去。这些年书籍分类也逐渐精细化,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也许是比较合适的。有人读书,别人说好他就去读,但是自己拿在手上,读完了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读到什么,更没有收获的什么。前些年走红的《时间简史》,更早时期的卡耐基系列,还有很多名著,不少人都是冲名头去的,而最终只是表示自己读过。
比如说《百年孤独》,有很多慕名去读的人,读完之后的感慨是读了《百年孤独》才真知道什么是孤独,因为里面的人名字都把自己搞崩溃了。有位知名作家说某一年作协开会,有人问他最近读什么外国作家的书,他觉得很无趣。在他发言的时候,说自己最近在读某一个外国作家的书,并说出了那位外国作家的名字,问大家读过没有,有很多人都说读过,结果他说,那个外国作家的名字是他瞎掰的。
当然,所有的成功学作品都是不值得读的,但是这成功学的书确实卖得很好的。事实上,百分之百的成功学作品都是瞎掰的,曾有一个同事从报社到一个财经杂志之后,专门写成功学作品的,他从来没有采访过任何人,每一个月都要写五六篇成功学文章,名人或者普通人成功的故事。成功学是作者在骗你们,如果有人学习那些成功的方法去为人处世,有可能会挨揍。读书是件好事,树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学海无涯,而自己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有能力接受的掌握的,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去做,那样最后真的就只剩下装了。静心简语2020.3.31.7:16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没有人有义务担待你,你必须为错误承担后果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但是困难太多,注定是走不远
想堕落,总会找出很多理由;要高洁,只要去做就够了站的角度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也不同,经历多了,自然会平淡
兰因絮果,乾隆又怎知如懿心中的痛
我们的担当,也许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能说,我做过了
所谓的感同身受或知音,都只是彼此相同的彷徨和向往最大的贫穷是内心的贫穷,要不断提升自己
有多少美好,不是风雨之后的惊艳呢风掠过脸颊,在我们的心中种下落花纷飞的诗句春风凉成一幕轻纱,笼罩在眉头,变成了一声叹息我想用一夜的风雨,为你守护爱的无题春天被写进思念,于是每一句诗,都染上了春色数十年磨砺,你还在梦中,唤回当初的思绪奔波的日子,将牵挂挂在眉头,每一次远眺,总能望见故乡花前流连,关于花的话题,绕成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策划、创作、编辑:肃竹、静心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