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它是落日尽头的一幢小屋,屋里,有通红的炉火,有飘香的饭菜,有干净的被褥,有一个有稚嫩甜甜的声音唤你“爸爸”的女孩,有一个爱你的妻子,她不因你的显赫而特别恭维你,也不因你的落魄而歧视你。在她面前,你永远可以得到一种保证:哪怕是全世界都沦陷了,这里仍有一个孤岛供你栖身。——柴泽民
多少年来,我一直向往着柴泽民所描绘的这样一个家,并幻想着自己就是这个温馨家庭中的女主人。然而,这样的家,毕竟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它一旦遭遇现实的篱墙,便如风中残叶,摇曳不定。可是,我到底该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呢?
一天,和父亲闲聊时,我建议父亲把家里院墙大门拆掉重新盖漂亮些。父亲说了这样一席话:“盖恁好有啥用?只要有房子住就行了。你妈和我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活个几年啊?将来我俩都走了,你们也都在外边安家了,这房子还不是空着?”父亲的话像一根针,倏地就扎进了我心底。尽管我明白死亡是生命的必然,但是我总是逃避想象他们离我而去的情景,因为我害怕失去他们,害怕那种被抛弃被放逐的孤独和痛苦。徐刚说:看见的并非真有,看不见的并非真无。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有结果了,只是我们没有看见,更多的时候是不愿看见。比如生命。
假如若干年后,父母不在了,我所深爱的、牵挂的人不居住在这里了,我还会常回来这个家吗?回来看谁?看这空洞冷清寂寞凄凉的空房子么?一股悲凉从心底蔓延开来。
我想起了在异乡的一位友人,在谈起他的家时眼神里的那种落寞和忧郁,声音里的惆怅和感伤。他19岁时父母就双双去世,他也有8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房子早就没有人住了,听说家里早已被荒草弥漫。而他也已在异乡落地生根,他说回到现在的家才有“家”的感觉,因为那里有妻儿,有亲人在。
这一刻,我的心就像突然在遍地的野草里发现了一朵盛开的二月兰,困惑的灵魂顿时被唤醒被激活。
只有亲人和亲情在的地方,才叫家。没有了亲人居住的地方,只是一座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