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及时肯定孩子的诚信言行
当孩子履行自己的承诺时,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赞许。父母的态度,会促使孩子继续发扬这宝贵的品质。
有一次,宋庆龄的父母准备带孩子们去朋友家做客,其他孩子都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了,只有宋庆龄坐在钢琴面前不停地弹琴,一副没有打算要出发的样子。母亲问明原因,原来,宋庆龄答应她的同学小珍,今天要等小珍来家里,教小珍叠花。
父亲问她“下次再教不可以吗?”宋庆龄说:“不行,小珍来我家,会扑空的。”母亲也出了个主意,说:“要不,你回来后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向小珍道个歉,明天再教她也没关系。”
宋庆龄坚定地摇着头,说:“不行,妈妈!您不是经常教育我要信守诺言吗?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母亲会心地一笑说:“哦,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那就让庆龄留下吧!”
当父母和其他孩子做客回家后,却看见宋庆龄一个人在家里。原来,今天小珍并没有来。于是,母亲心疼地问:“小珍没有来啊?那我们的庆龄不是很寂寞吗?”宋庆龄却说:“不,妈妈,虽然小珍没有来,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父亲赞许的说到:“庆龄,你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啊!”
当一个人信守自己诺言的时候,心里会很踏实、很坦然,如果宋庆龄去了伯伯家,她在心里可能会时时惦记着:小珍是不是来了,那她一定扑了个空。总是这样想,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可能在伯伯家玩得也不会踏实。
宋庆龄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如此守信的时候,给予了她必要的肯定。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是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父母重视什么,孩子在那方面就会做得不错,父母不在乎什么,孩子自然也认为那不重要。所以,父母的肯定,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故事二
:要信守无声的承诺
有一种承诺并不需要对谁答应,但是必须信守,这种无声的承诺就是遵守公共团体的规则。最小的团体单位是家庭,最大的团体单位是国家。一个人,作为家庭的成员、集体的成员、国家的成员,只要成为成员之一,就表明自己愿意履行这个团体的公约。如果无缘无故地违背,就是一种失信。
一位97岁的老人,在村里当了30年的支部书记。他有6个子女,其中有3个是国家干部,3个是人民教师。他一直教育孩子们要诚信做人。
他在“文革”后期,当了村里的林业主任。为了管好村里的果园,他首先警告孩子们说:“这个果园是村子的,不是咱自家的。虽然爹负责管理,但是,果园的果子,你们一个也不能动,果子就是落在地上,你们也不能捡,想吃爹会给你们买。集体的东西只能保护,不能糟蹋,你们要牢牢记住。”
为了管住孩子的嘴,他隔一段日子就买点杏儿桃子给孩子解解馋。孩子们非常听父亲的话,从来没拿过集体的一个果子。他也赞许孩子们说:“你们真给爹长脸,爹自己身正腰杆就硬,这样,爹就可以放心地去管别人了。”
是啊,当我们乱扔垃圾,乱闯红灯的时候,就是违背了作为公民的信义。而孩子在学校无故迟到、不遵守规则、不完成作业,也是失信的表现。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守信不仅仅是守住自己说出的话,有些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依然要用行动去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