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家族小作坊一点点做大的公司,随着企业发展,面临着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等诸多问题,换了几任经理,都毫无起色,董事会一直很头疼。不久,公司聘来了一位总经理,据说此人曾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管,很懂现代企业管理,关心公司命运的人都很高兴。这位总经理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逢人便笑,非常随和,上任不到一个月,上上下下都混得很熟。特别是哪些往日不怎么干事而很能整事的人,主动和他接近,他也不反感,有的甚至交往频繁,打得火热。一两个月过去了,公司没有什么起色,也看不出这位总经理要做什么。人们的心渐渐凉了,认为这个总经理没什么能力,是个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老好人”,就连一些董事,也开始抱怨,有的董事甚至建议召开董事会,罢免这位总经理。
半年过去了,就在大多数关心公司命运的员工绝望的时候,他要求召开董事会,通过他的改革方案。董事会上,他慷慨陈词,历数公司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一一提出了解决办法。他的方案触及了一些董事的利益,遭到了一些董事的反对。他一反常态,声色俱厉,痛斥只顾私利而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行为,据理力争,力排众议,使改革方案终于通过。
几天功夫,公司管理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干事而能整事的人、平庸无所作为的人、一门心思为个人捞好处的人,都被解除领导职务,有的甚至被开除。而那些有事业心、有品行、有能力的人,都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动手之快,下手之恨,决断之准,令人侧目。
又是半年过去了,公司转亏为盈,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成了上市的跨国公司。在年终的聚餐会上,酒过三巡,总经理对在座的各位管理人员说:“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请原谅我初来时的不作为,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就明白我的心思了。”
他说:“我有一个朋友,买了一栋带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院子全面整顿,院子里的所有草木一律铲除,重新栽上了自己买的花草。一日,故主来访,十分惊讶地问:‘哎呀,那株最名贵的牡丹哪去了?’原来,他竟将一株名贵的牡丹当成杂草一并除掉了。后来,他换了房子,新房也有一个大院,长满了杂草。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并不急着整理院落。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却开满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花团锦簇;就连半年多没有一点姿色的几株小树,秋天竟缀满了红叶,甚是可人。直到暮秋时节,他全部认清了哪些是无用的植物并彻底铲除。”
总经理稍稍停顿了一下,举起酒杯说:“我敬各位一杯,我们公司就是个大花园,各位就是这个花园里的名花珍树。名花珍树不可能一年四季时时开花结果,我只能耐心地等待你们开放。”
宴会上一片掌声。
作者感言:故事里的总经理,深谙企业管理,更是识人用人的高手。他不象有些官员和经理,一上任就急三火四地整顿治理,弄得单位鸡飞狗跳。他不急不躁,耐着性子在工作中观察了解,用了半年时间,找到了企业“用人不当,管理混乱”的结症。于是,他一反往日的温文尔雅,力排众议,果断出手,对公司的管理机构进行了彻底改革,实现了管理层的大换血,为企业振兴注入了生机。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的识人用人之道。那句“耐心地等待你们开放”的形象比喻,道出了识人的一条道理:对人的认识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说这则小故事,就是想借那句形象的比喻,说说认识人为什么需要时间。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高级动物,人只能通过他者的外在表现来认识和评价他者,他者有一个表现过程,认识者也有一个观察了解他者的过程,这个过程绝不是一两天或一两周内就能办得到的事情,它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原因有三:
原因一:人的“言行不一”为识人增加了难度。就一般意义上说,尽管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他的内在思想是基本一致的,但在生命的具体流程中,内在思想与外在言行的不一致性,甚至完全相反,是人类社会常见的现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甚至口蜜腹剑的人,到处都有。出于某种目的或需要,有意奉迎自己讨厌的人,甚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与信仰不同、观念不同、情趣不同的人亲切交往,也并不少见。这就为我们识人增加了难度。
原因二:生命的动态性、变易性是通过时间来认证的。生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由于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心理变化,其思想行为会呈现不同状态,过去很庸俗的人,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的努力,可能会变得很高尚。魏晋时期的周处,年轻时是个地痞无赖,与当地的山中猛虎和水中蛟龙并称为“三害”,后悔过自新,成为将军。
原因三:生命的舒展需要时间。生命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一个人人格和能力的生成、生长、发展、变化及其表现,是一个渐进的流程,它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人们对他的认识只能是同步的,甚至是滞后的,需要更长时间。
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仅凭一两句话或一两件事,很难对一个人做出全面认识和科学评价。因此,要想识人,得需要耐住性子。就象故事里的那位总经理,用了半年时间,才基本看清了哪些是应该铲除的杂草,那些是应该培植的鲜花。
在识人方面,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三首诗,说得也十分中肯。诗曰:“赠君一法别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意思说,
关于辨别一个人忠奸好坏和事物的真伪,我送给你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不需要用龟甲、蓍草来占卜,它是不是美玉,用火烧三天就知道了;它是不是有用的栋梁材,它成长到七年后就看出来了。想一想当年周公旦害怕流言的日子,想一想王莽未篡位之前的毕恭毕敬,如果他们两人当初都死去了,周公的忠诚和王莽的野心有谁会知道呢?小诗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想得到全面认识,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是需要从其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的,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