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对抑郁症的分析与防治
人的心理由于长期强烈紧张,或持久心情低落,或有超负荷的各种压力,就引起了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又名神经症性抑郁症。
患有此症者,多数是由社会环境、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的心胸狭窄所形成。
1、抑郁症的表现
(1)兴趣减退表现
认为什么事都没有意义了,对任何事都感到无味了。
(2)无助感
患了抑郁症者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更具特征性的体验是,患者感到别人对他也爱莫能助,尽管他完全体会到别人的善意,感受到别人在为他操心努力,但他感到无济于事。
(3)对前途悲观失望
患者觉得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心灰意冷,甚至感到绝望。
(4)精神疲惫
患者的精力似乎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感到缺乏动力,似乎没有别人催促或推他一把,他就什么也不想做。
(5)自我评价下降
患者感觉什么知识和技术都没有了,自己已毫无用处,对实际上有过的成绩也不认为有任何价值,或者几乎只看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似乎有什么长处和优点都没有;过去引以自豪或可以自慰的品质在患者心目中也消失了。
患者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感到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常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行动。患者的自卑总是隐含着追求的目标或标准太高,而“理想”的追求实际上是不自量力和自我估计过高。
抑郁者的自我评价下降,伴有自责,甚至有罪恶感。抑郁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即当个体丧失心爱的人或物后,对所失去的人或物有无意识的矛盾和敌对情感,现在却把这种情感转问自己,便引起抑郁。
患者歪曲性认知类型的特点如下
①把积极的成就都看得微不足道。
②把任何问题都会夸大到“毫无指望”。
③容易两极分化,即以两个极端看事物。
④容易把两个孤立的事物或事件看做是普遍的。
由于这些认知上的歪曲,患者对他们自身、周围环境和未来都产生了一种消极看法。当患者人为地减少痛苦事件,所做的努力没有明显效果时,就会产生一种无助的意识;动词的失败使他领悟到控制这些事情努力是无益的,最后要与有关处境妥协。
这种“缺乏控制”和无助感,使他们把这些失败归于“稳定的”“内在的”特征,如“我很愚蠢”,“和我在一起没有意思”等。此外。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也与个体高度的成就需要相关。
由于个体对成功抱有过高的期望,而且在对成功的追求过程中精力充沛,所以当无法逃避失败时,就会感到绝望、破灭,继发为抑郁症。
2、对抑郁症治疗的可行方法
(1)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为小目标,减少患者的压力。
(2)不愉快的活动转向愉快活动。
(3)改变消极观点,对患者、对生活的消极观点进行调整并改变它。
(4)诱发不相容情感。
(5)改变自我词语,用积极的自我陈诉取代消极的自我语句。
对抑郁症患者的一些提示:烦琐的人世生活中,如果你懂得放弃,不去为达不到的目的而烦恼,你也就不会抑郁,就会快乐潇洒地生活。人生得快乐,要活得潇洒。
游戏人生不可取。快乐生活应有的原则是个人的情绪潇洒而快乐。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人无论在朝为官或在野为民,都自有其乐。
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都求暖求饱而已。拥有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人生总是一波三折、七灾八难地活着,琐事、烦事、难事甩不开,扔不掉。
即使你是时时小心,处处设防,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遇上倒霉事,如果你总是杞人忧天,忧心忡忡,怎么快活得了?但人总得活着吧,忧伤也一天,快乐也一天。
无论是劲头十足还是虚有其声,总要往前奔,不然就对不起父母创造的血肉之躯了。快乐是一种独到的体验,只要乐趣真实常在,无论雅俗都会活得有滋有味。也用不了太多的心思,你会发现活着本来就不错。
不管你有大本事还是小本事,你总会有一些期盼,会发现一些趣事。如某个消息,某个话题,某种现象能让你兴奋。这兴奋可能太俗,让人瞧不上眼,或根本就不值得,但只要你体会真实的快乐也就够了。
即使真正遇上不称心的事,也别抱着死理跟自己过不去,即使是一时解不开也用不着心烦,日子还长呢。千万不要拘谨于僵化的思维模式,死心眼一条道儿跑到黑,或抑郁成疾伤害自己。人应以快乐潇洒应付外来的事。
毛泽东曾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伟人的乐乃大家之乐,犹如范仲淹所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于我等平常小人物,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自然也要有大境界和包容心,另外更需要有平常的心境,快乐才能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