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豆腐,其实并非用豆做成的,它的原料而是山上常见的一种民间叫“观音树”的灌木的叶子。因而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
“观音树”其貌不扬,但那墨绿色的叶子却散发着别样的清香。摘一些叶子,拿回家中洗净,用开水浸泡片刻,然后用手反复搓揉、挤压,直到将叶汁挤尽。盆中的清水就变成了一种浓稠的液体混合物。然后用一块纱布或白布,将绿叶汁过滤一番。再抓一把干净的草木灰用少许清水调成灰浆并反复过滤后倒入绿叶汁中拌匀。一会儿,加入草木灰的绿叶汁就凝固成一大块“翡翠”,晶莹剔透,柔软滑腻,富有弹性,有些像果冻。这时“观音豆腐”就做成了。在并不复杂的制作过程中,加入草木灰是关键,没有它就像做豆腐不加石膏一样,不能凝固。
1、将洗净的叶子揉搓出汁,在装的容器上面铺层比较细密的网布用来过滤,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才细腻柔滑。
2、取草木灰,没有的话可以用石膏替代,用棉布包着在清水中洗涤,将灰洗入水中,然后将灰水倒入叶子浆中开始搅拌,待搅匀后静置,凝固之后即可食用。
3、豆腐成型后就可以即时食用,几乎没什么味道,所有我们经常会把它切成薄片,撒上白糖,或者放入锅中加入油盐煮食。
观音豆腐是安徽省大别山和浙江省浦江县、松阳县一带的传统小吃。是以九华山特有的野生木本植物—观音树叶特制而成的,因其季节性强、量少、营养丰富而尽显珍贵。
相传九华山地藏王金乔觉卓锡九华期间采用其嫩叶榨汁,拌以草木香灰凝固后食用,苦修75载,终以成佛。夏季食用观音豆腐具有去火、降压润胃之实效,长久以来已是当地老百姓夏季一种家常食品。
关于“观音豆腐”还有一个美丽又有些伤感的传说。说是很久以前发生饥荒,难民无数,尸横遍野。观音不忍,用杨柳枝洒甘露于人间。甘露所到之处,长出了簇簇绿树。饥民摘叶取其汁加灰做成了“豆腐”,逃过了一难。为感激观音的慈悲心肠,“观音树”、“观音豆腐”因此而来。
现在,乡间吃“观音豆腐”的人已不多见,偶而食之,多半是为了换换口味、尝尝鲜罢了。现如今崇尚绿色、崇尚自然,在满桌的大鱼大肉间,若有一碗透着墨绿、散着清香的“观音豆腐”,那一定会让你久久回味,沉浸在那浓浓的清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