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肠炎
过敏性结肠炎的特点是大便溏泄,时轻时重,比较顽固难愈。有的病程长达八、九年甚至更久。此属中医所称之“脾泄”范畴,以脾虚为主证。在临床上每见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舌黄腻或薄白,脉细,便泄次多,游游不爽,临圊腹痛,食欲不佳,四肢乏力,肠鸣腹胀,虚膨浮肿。其原因为饮食不节,寒暖失常,疲劳思虑过度,皆可损伤脾气。脾虚则生湿,湿胜则濡泄。故脾泄者,其本为脾虚,其标为寒、湿、食滞为患。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尚能坚持工作,因自知病久体虚,而自行增加营养以维持体力。如多食鱼肉、牛乳、鸡蛋、水果、菜类等滑肠之品,反致脾泄更甚,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者是。迁延日久,虚者更虚。然又往往有虚中夹实,患者大多见有舌白根黄厚,胃纳不振,脉软弦,便泄次多,夹有脓血或白冻,气带腥臭,临圊腹痛,泄后痛减,食入胀痛等。因系脾虚为主,虚中夹实之证,故初诊不得滥投滋补,当先以疏邪解表,佐以运脾化湿滞之品。标而本之,以冀便泄次减,腹部胀痛渐缓,再以健脾助运,标本兼治之方为宜。据黄老经验,约需10~20剂汤药后,大便始渐能成形,腹部胀痛渐减,胃纳转佳,再继以健脾和中,为丸调理,以图根治。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必须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徐以图之,则疗效更显。
(一)贾××,男,53岁。
初诊:患者于1949年秋季泄泻历两月不已,从此经常便泄,腹痛肠鸣,有时便秘,去秋以来便泄日行十余次不等,体重去秋115斤,近两月来体重下降至80斤,不能坚持工作,肌瘦神疲,形寒肢冷,脉沉细,舌白腻,腹部胀痛,泄后痛减,虚膨浮肿。劳累后屡有遗精。体温35℃左右,虚象毕露。大便检查有红白血球及不消化食物,未找到痢疾杆菌及阿米巴原虫,先以附子理中汤合痛泻要方为标本兼顾之策。处方:
制附片8克 防风炭9克 煨木香8克 炒白术6克
炮姜炭3克 乌药6克 陈皮6克 川桂枝8克
焦六曲9克 炒白芍9克 鸡内金9克 茯苓12克 七剂
二诊:投剂以来,便泄次减,腹胀痛较缓,舌黄化薄,再以健胃和中、芳化渗湿。处方:
广藿香9克 防风炭9克 炒白芍9克 扁豆衣9克
建曲9克 炒麦芽9克 茯苓12克 炒陈皮6克
炮姜炭8克 煨木香8克 鸡内金9克 车前子9克(包)
炒白术6克 七剂
三诊:两投温中理气化湿之剂以来,大便已能成形,偶有少量粘液,腹部胀痛、虚膨浮肿皆已改善。再以益气健脾和中之法,用丸剂调调摄,以图根治。
潞党参30克 炒白术30克 白茯苓60克 炒白芍60克
补骨脂60克 扁豆衣6克 煅牡蛎90克 淮山药90克
炒陈皮45克 炮姜炭15克 炒麦芽90克 建曲45克
南查炭45克 煨木香20克 炙甘草15克 吐丝子45克
鸡内金45克 砂仁1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9克。
患者在苏州治疗两个月后,大便一日一次,质已正常,面色红润,体力坛强,体重由80斤增至96斤,回北京恢复工作,据说自经治愈后,多年来未再复发,现已发胖。
(二)邹××,男,56岁。
1952年开始便泄次多,有时亦便秘,脘腹部经常胀痛,经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1960年胆囊切除后,即便泄次多,据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肠痉挛”。一年来,每天少则便泄三、四次,甚则十余次,便下溏薄,夹有粘液脓血,经常失眠,无力工作。经多方医治未获疗效。一年来病情加重,大便化验,仅有不消化食物。法先疏邪化浊,以治其标。
苏藿梗各9克 煨葛根9克 炒赤芍9克 南查炭12克
焦六曲9克 炒陈皮6克 茯苓12克 鸡内金9克
车前子12克(包) 炒乌药9克 败酱草30克
木香槟榔丸15克(包) 三剂
二诊:便泄日有数次,临圊腹痛,胸脘仍闷,口腻,渴不多饮,舌苔黄腻。尚有湿滞蕴阻肠胃,拟再理气化湿消积之法。
苏藿梗各9克 炙紫苑5克 制川朴2克 焦茅术6克
焦六曲9克 鸡内金9克 桔梗5克 车前子15克(包)
茯苓15克 三剂
三诊:便泄次减,但仍不成形,尚有粘液,时有腹痛肠鸣,舌黄化薄,胃纳不香,夜不成寐。拟再理气,助运脾胃。
防风炭9克 炒白芍15克 炒陈皮6克 焦茅术8克
炒乌药9克 制半夏9克 广木香8克 苦桔梗5克
茯苓各12克 扁豆衣9克 炮姜炭3克 六一散12克(包) 六剂
川连末0.6克,肉桂末0.6克,每夜开水化服。
四诊:投剂以来,腑行已由溏转干,渐能成形,每日二次,偶有微量粘液,腹痛消失,时觉肠鸣腹胀、得矢气则舒,再从理气健脾和中,以散剂调治。
潞党参45克 炒白术45克 云茯苓60克 炙甘草15克
防风炭20克 炒白芍60克 广陈皮30克 扁豆衣60克
粉桔梗20克 淮山药90克 制半夏45克 紫河车二具
鸡内金45克 败酱草90克 广木香3克 春砂仁15克
焦苡仁60克 炮姜炭15克 煅牡蛎60克 南查炭45克
建曲45克 炒麦芽45克
一料上药共研细末,早晚各服9克。
该病者来信述:服此散剂三料后,腑行已正常,脘腹部舒适,胃纳大坛,已恢复健康,能参加正常工作。
(三)陈×,男,36岁。
初诊:59年曾患痢疾,未认真治疗,以后就经常腹痛便溏,带有粘液,日有数次。从此一直时泄时止,临圊腹痛而肠鸣,经西安人民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几年来便泄次数增多,食欲减退,形体消瘦,无力工作。大便化验仅有不消化食物。处方:
广藿香9克 防风炭9克 南查炭12克 炒陈皮6克
茯苓15克 炒麦芽12克 败酱草30克 车前子12克(包)
炒乌药9克 焦六曲9克 木香槟榔丸15克(包) 四剂
二诊;便泄次数略减,尚有粘液,兼有完谷不化,腹仍胀痛而肠鸣,形瘦,肢冷,脉象软弦,舌苔白腻。拟再温中调气,助运脾胃,为标本并治之法。处方:
制附片8克 煨木香8克 防风炭9克 川桂枝4.5克
炒乌药9克 查炭15克 炒麦芽l2克 茯苓15克
补骨脂12克 炒陈皮6克 鸡内金9克 炮姜炭6克 四剂
三诊:便泄转溏,仍有粘液夹杂白冻,肠鸣腹痛。脾阳久虚,运化失常,宜再理气和中,助运脾胃。
防风炭9克 广藿香9克 煨木香3克 炒白芍15克
扁豆衣12克 茯苓15克 炒陈皮6克 炒白术9克
炙甘草3克 败酱草30克 炒乌药9克 炮姜炭3克 五剂
四诊:投剂以来,腑行转干。胃纳转佳,但四肢不温,神疲力乏。再以温中调气,健运脾胃。
制附片3克 炒白术9克 茯苓15克 扁豆衣12克
五诊:大便业已成形,但偶有微量粘液,肠鸣、腹部胀痛亦有改善。宜再益气扶土,以通补中下之阳,为丸调摄。
潞党参45克 炒白术45克 云茯苓60克 炙甘草15克
怀山药90克 扁豆衣60克 炒陈皮45克 鸡内金45克
广木香20克 防风炭20克 炒桂枝20克 炒白芍60克
补骨脂45克 制香附30克 南查炭45克 建神曲45克
春砂仁15克 炒麦芽45克 炮姜炭15克 炒乌药15克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早晚各服9克。
【按】
1、凡过敏性结肠炎,腹部胀痛,舌苔垢腻,当先治标。如例一初诊时,脾胃虚寒症象明显,而患者在不久前,曾感受寒邪,并多食荤腻生冷,便泄临圃胰痛,故用制附片、炮姜炭、桂枝温化寒湿,木香、陈皮、鸡金、焦六曲等理气疏滞。例二、例三初诊时,亦属虚中挟实,但虚象比例一为轻,故用木香槟榔丸推荡湿热积滞,加败酱草排脓消肿,佐以理气化滞之品,苔黄垢腻可合用平胃散,见证类似湿热痢者,配用香连丸法,酌用茯苓、车前子、六一散等品,利小便以实大便。例二因其经常失眠,于三诊时便溏腹痛,舌黄腻未化,故用川连、肉桂“交泰丸”法以治心肾不交。
2、在标证渐解时,当即健脾以治其本,宜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出入。或为丸剂,或为散剂,便于常服,因脾虚迁延日久,每易伤及肾阳,大便完谷不化,故当随证加用补骨脂、制附片、吐丝子等品。投补益之剂时,仍宜酌加理气、化湿、消食之品,兼顾其标,使其补而不滞。设若纯用补法,往往反不见效,甚至欲益反损,适得其反。
3、以上三例,均有临圊腹痛,泄后痛减之症,乃是肝脾不调见证。故均曾参用“痛泻要方”调理肝脾,使脾不受尅而腹痛泄泻自愈。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黄一峰医案医话集
图书作者:黄一峰著;苏州市中医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