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如何认识《伤寒论》六经辨证(一)

一、 将温病纳入六经辨证体系时,应当如何认识?

经方派一贯认为“六经乃为万病立法”,“六经法可统寒温”伤寒大家胡希恕早期认为温病是太阳阳明合病,而在晚年则主张是阳明病。而在张锡纯的观点中,温病属于阳明病。实际上,这些观点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解决临床和理论研究中遇到的好多问题。

首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且“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故阳明病最后的转归无非就是阳明腑实,一泻而愈。而温病则具有易于伤阴、耗血、动血、动风的特点,与阳明病的转归显然不同。而且,温病最容易从肺系起病,咳喘为常见,而伤寒论的白虎汤证,则并不以咳喘为主。麻杏甘石汤证有喘,但仲景却把它描述于太阳病,现在虽然也广泛地用于治疗肺炎,但石膏和麻黄的比例,却需要较原方放大数倍(张锡纯主张10:1)。对于伤寒温病表现的差异,后人多从古今气候不同来解释,但此说实为勉强,因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不用是药,古今岂有异乎?还有,温病气分阶段,常有逆传心包,既出现神昏、谵妄等表现,而伤寒阳明经证的白虎汤证则无神昏、谵语的论述。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最为常见,而伤寒论三阳病中却无咽痛的描述,相反咽痛却出现在少阴病中。温病常有的耗血,动血(即西医DIC),伤寒论中也鲜有描述。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临床中客观存在 ,每一个认证临床的人都能遇到,用六经通治伤寒温病的,遇到这些问题就不能回避,同时这些事实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温病学逐步脱胎于伤寒论而最终形成独立的体系。但胡希恕、张锡纯这些伤寒大家,也确实用伤寒论的理法,解决了温病治疗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如何进一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深入认识温病的六经归属和治疗问题,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仲景

二、古有伤寒论,近代有温病学,是否古今疾病谱的不同

于是,有人这样解释,他们说张仲景时代流行的外感病基本以外感寒邪为主,而我们现代遇到的外感病则还有一大部分是外感热邪导致的,即古今气候变化导致疾病谱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事实上,说张仲景当时遇到的外感病疾病谱和现代外感病有很大差异的观点,我个人认为很难立得住脚。首先,比张仲景更早的《内经》时代,记载的外感热病都是以热为主的,说古今疾病谱有差异或许可能,说内经和张仲景时代就有那么大的差异则很难理解。其次,伤寒论是对外感病按中医症候的分类,不是按西医病原体分类,故从所有外感病的表现来看,古今有如此大的差异以至于必须另外诞生一种辨证体系即温病辨证体系则更难理解。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只能得出:张仲景也观察到了温病,而且一定有充分的认识并有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清人不得不另起炉灶创造了温病学,只是他们对伤寒论的认识上出了误差。

三、融伤寒、温病及杂病证治为一体的六经辨证体系

重新解读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结构体系,形成融伤寒、温病乃至杂病证治的仲景六经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十分盛行的观点:三阳病属实热,三阴病属虚寒,而且认为三阴病无表证。为了符合这个观点,好多人不惜削脚适履式,删改、移易经文,或对大量条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如有人不承认少阴病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病,而主张移到太阳病篇,理由是这是个表证。有人则认为黄连阿胶汤证也不应该是少阴病,因为这个是热证。也有人把太阴病中风移出去,认为太阴病是里虚寒证,不应该有表证。而阳明病的吴茱萸汤证,有人则认为应该移走,说阳明病是里实热证,怎么能有此寒证呢。总之一句话,就是只要不符合自己的观点,我就移动你、质疑你。以移动经文为主,来使伤寒论适合其三阳主实热,三阴主虚寒框架的这一派,往往不太重视脏腑经络甚至有意忽略脏腑经络,认为伤寒论不讲脏腑经络,讲脏腑经络是《黄帝内经》和时方家的事情。而主张以《内经》解伤寒者,为了既符合上述 “三阳病属实热,三阴病属虚寒,三阴病无表证”的框框,又能不移动经文,则大量采用脏腑经络学说来解释各种临床表现,“六经辨证”的提法也与此有关。因为有了脏腑经络的结构基础,则好多条文不移动也可以解释的通了,这就是所谓的脏腑经络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如何认识《伤寒论》六经辨证  伤寒论  伤寒论词条  六经  六经词条  辨证  辨证词条  认识  认识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养生

 ​房子千万别盖在这易被霉运缠身

男女在什么地方买房子或许会霉运不断呢?在生活中,很多人家买房子,不喜欢看风水环境的影响,其实在风水学说上,风水对人的影响特别大,那么,你知道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展开)

养生

 ​生活小贴士 教你如何炒菜不变色

目录:第一章:生活小贴士 教你如何炒菜不变色第二章:健康炒菜新“煮”张第三章:警惕!炒菜用油常见4误区第四章:炒菜何时放酱油最健康我想生活中,许多人在炒菜的时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