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4-09 21:52:23)
组成:白附子、全蝎各6克,当归、柴胡各12克,僵蚕、川芎、白芷各lO克,蜈蚣1条。
加减:风痰偏重加半夏、防风、制南星、陈皮;肝火偏亢加龙胆草、山栀子、黄芩、丹皮;久病入络加赤芍、穿山龙、桃仁、红花。
功效:搜逐血络,祛风止痉,通络止痛。
疗效:共治5例,男3例,女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5个月,均治愈。治疗天数长则15天,短则5天。
病例:何××,女,78岁,1987年10月5日诊。头右侧掣痛时发时止,腮部尤重已十余年。虽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曾服镇痛、消炎、营养神经药等,又经中医药治疗均罔效。现症头右侧掣痛,逢恼怒加重,腮部肿胀发热。近一周来,头晕、眼胀、口不能张,彻夜不眠,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辨为肝火上炎,风痰阻络。投新加牵正散加龙胆草、山栀子、黄芩、秦艽、赤芍各10克,5剂而愈。(湖北省恩施市双河卫生院 吴平)
来源:《新中医》1988年第12期。 验证:笔者是《新中医》的长期读者,常将贵刊的验方验证于临床。如运用贵刊1988年第12期“新加牵正散治偏头痛”一法治疗6例,疗效甚佳,借贵刊一角,谨向作者、编辑表示感谢。病例:刘××,男,40岁,驾驶员。患偏头痛(又名头风),头右侧掣痛时发时止,腮部尤重十余年,虽经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于1989年1月5日来我处诊治。诊见头右侧掣痛,逢恼怒则加重,腮部肿胀发热。近一周来,头晕、眼胀、口不能张,彻夜不眠,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辨为肝火上扰,风痰阻络。投新加牵正散加龙胆草、栀子、黄芩、秦艽、赤芍各10克,4剂而愈,至今未复发。(四川省开县笔山煤矿医院王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