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发生还与什么有关?
豆制品适宜隔两三天吃一次
在这场学术会上,专家们提出,女性的乳腺发育分为3个关键时期。首先是胎儿期,是胚胎中乳芽的生长期;第二个时期是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乳腺快速增长;第三个时期是哺乳期,乳腺的上皮细胞经过哺乳期才分化成熟。
在这三个关键时期,女性如果受到外界不良影响,都可能会为罹患乳腺癌埋下隐患。
“比如准妈妈怀孕期间,就并不适合吃大量的豆类食品,否则可能造成孩子今后患乳腺癌风险提高。”张峰说,国际医学杂志已有文章涉及到这个问题。他介绍,《肿瘤报告》杂志上有篇论文中提到,科学家用大鼠做实验,在大鼠孕期15~20天中,每天给大鼠打20、100、300毫克不等的异黄酮。而等大鼠生下老鼠宝宝后,为这些新生大鼠模拟可能诱发乳腺癌的环境,结果发现,接受300毫克注射剂量的一组新生大鼠,患乳腺癌的比例最高。
异黄酮是大豆的提取物,一般认为豆类的植物雌激素就来自异黄酮。
而去年发表在国际《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国外有把豆类提取物异黄酮加入牛奶的产品,而这种高含量异黄酮的牛奶,孕妇大量喝后,可能造成宝宝今后患乳腺癌风险提高。
张峰提醒,怀孕期间不适合大量吃的还有豆浆、豆腐等。
那么到底多少算是“大量”?张峰肯定地说,一日三餐每天都吃肯定是不行的;适宜的量,是隔两三天吃一次。
准妈妈补过头,胎儿毛病会更多
该院乳腺外科主任陈益定进一步解释说,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不可分。乳腺组织是雌激素的“靶”组织,身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过高,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平衡失调,都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而怀孕时雌激素过高,同样会传导给胎儿。这样的宝宝在日后长成过程中,一旦再受到乳腺癌的高风险影响,发生乳腺癌的比例就会明显增高。所以,陈益定建议,预防乳腺癌,要从怀孕时做起,千万不要吃得太多,否则如果准妈妈过胖,胎儿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高。这些都可以叫“胎源性疾病”。“所以现在的准妈妈不要担心吃得不够,而要吃得均衡,合理。”
睡觉戴文胸,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乳腺癌的发生还与什么有关?在该院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研究人员进行了《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对确诊的200例乳腺癌患者及200例对照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除了我们常说的有肿瘤家族史的因素外,近十年有大型装修、乳腺增生、负性生活事件(工作、亲友病故)、文胸含钢圈、睡觉戴文胸、睡眠质量差等,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生。
相应的,环保型装饰材料、装修与入住时间间隔时间长、哺乳和分娩次数多、常吃水果、充足的睡眠,则能降低乳腺癌的相关风险性。
良性乳腺疾病绝大部分不会发生癌变
良性乳腺疾病是年轻妇女的“常客”,这种病无须特别治疗,但很多女性特别是年轻人患病后整天提心吊胆,乳房疼痛就疑心会不会是乳腺癌,患上了严重的“恐癌病”,其危害尤甚于良性乳腺疾病本身。专家提醒,其实良性乳腺疾病绝大部分不会发生癌变,病人应根据自身病情对号入座,无须惊慌。
患病率白领人士高于工人
中山二院南院乳腺外科主任苏逢锡教授声明,提到良性乳腺疾病人们一贯盖以“乳腺增生”的帽子,但这是一个不科学的称谓。严格说,良性乳腺疾病包括恶性肿瘤以外的疾病,常见的有乳腺增生、乳胀痛、乳腺结节、乳头溢液、乳腺导管扩张、纤维化,亦包括乳腺良性肿物、乳腺感染、良性纤维腺瘤等。其发病率很高,在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有90%为良性乳腺疾病。
大部分乳腺癌不会乳房痛
良性乳腺疾病并非恶性肿瘤,但总有患者由于医学知识不够,总趋向于将自己的病往癌症上靠。苏教授说,在看门诊中基本每天都会遇上“恐癌病”患者。她们或者乳房胀痛得很厉害,或者摸到结节,发现之后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惊慌失措,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但实际上这些病人绝大部分是“杞人忧天”,实际上,很大部分的乳腺癌不会表现为乳房疼痛。
良性乳腺疾病尚未完全查清发病原因,但据上海医疗部门作的调查统计显示,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人群当中,公安、教师等工作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占较大比例。而患病率亦是城市高于农村、白领高于工人,越往城市中心发病率越高,越往郊区发病率越低,所以,专家估计这与生活节奏紧张、高脂饮食、生育状况有关系。
病因一般是内分泌紊乱
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激素的调节障碍有关,可能是孕酮与雌激素的比例失去平衡,而导致乳房的囊性增生。青春期患者多为乳房小叶增生,哺乳后期多为乳房导管增生,更年期患者多为乳房囊性增生。
同时,年轻女性应该经常自我检查乳房,照镜子时发现两侧乳房不对称就应怀疑是否良性乳腺疾病,应去乳腺专科咨询医生作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