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说,文老师,看你的文章,真的能学到不少东西!
我觉得,读者朋友们与其看我的文章学习,不如真的拿一些书本来研读。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缺少的就是沉下心来,阅读和积累。当然,如果您没时间,那就不妨多看我的文字。我尽量给大家更多、更详尽地展示中医风采、国学知识。
现在,我给你聊一个小故事。它是关于咽炎、嗓子疼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患者,当时年40岁。什么毛病呢?嗓子疼,自己说是咽炎犯了。怎么犯的呢?原来,他在大概一个礼拜之前,忽然就患上了风寒感冒。很快,感冒好了,但是嗓子疼的问题却凸显出来了。他以前也有咽炎,也是在感冒受寒之后容易发作。只不过这一次,真的是严重,以至于讲话、进食都有些疼。
他用了不少办法,比如红霉素、青霉素,都用了,不好使。
后来怎么办?他去投中医,找到了当时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位临床家。
医师一看,发现这个患者虽然感冒好了,但是依然比较怕冷,面色也比较白,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轻微有些咳嗽。查看一下嗓子,就发现患者不红不肿,扁桃体不大,咽后壁也没有滤泡增生。而且呢,舌淡苔白,脉沉紧。
医师问,你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吗?患者回答说,自幼就身体不太好,比较怕冷,咽炎是最近这几年才有的,每每在感冒之后加重。
医师闻言,给写了一个特别小的配伍:熟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一共两剂。
患者听了,觉得纳闷:就这么简单?
医师说,你的阳气“通不到嗓子”,这个帮你补阳气,阳气通,嗓子就通了。
后来,这个患者回去应用,一剂之后,疼痛大减,说话、吃饭都不耽误了。两剂全都吃完,完全恢复正常。
这个医案,最早在1987年的《新中医》上刊载的。我跟师学习的时候,我老师最先看见,他特意把内容抄下来,让我看。他嘱咐我,一定要好好看,认真体会,这很有代表性。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我给你讲一下。
这个男性的问题,确实属于肾阳不足。你看啊,他面色晄白,畏寒怕冷,容易外感,这都是寒象。阳虚,津液不化,所以他不容易渴。脾肾阳虚,胃纳不佳,所以他食欲差。舌淡苔白,脉沉紧,毫无疑问,就是阳气不足。
阳气根于哪里啊?根于肾。他这个状态,肾阳亏虚日久了。肾经怎么走啊?循行于我们的咽喉啊。肾阳不足,肾经经气不利,咽喉部位得不到阳气的温煦,于是寒邪凝滞,气血不通,寒瘀互结,导致咽痛。所以说,他的这个嗓子问题,说到底,是肾的问题。
其实像这样的患者,临床所见不少。一般人觉得,嗓子疼,肯定是上火了呗!虚火喉痹等等,中医讲基本是肺胃阴虚所致。但是,这不绝对。有一些人,比如说所谓“霉菌性咽炎”,有很多就是咽喉不红不肿、不热不渴,他就要考虑是寒证,而并非属于阳盛。我们对这个得有充分的认识。
据我所见,我就知道有不少小丫头,整个人手脚发凉,纤瘦,结果嗓子有咽炎。她不知道自己的体质,不清楚这里的道理,还在那儿用胖大海什么的去火呢!像这种,用温补脾肾的办法,往往奏效。
医案中的配伍,附子配干姜,是化自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头记载的干姜附子汤。它本身是应对阳虚烦躁的。它用在这里,取附子和干姜温阳之效,驱散咽喉部位的寒凝之邪,故而取效。但是附子毕竟有一定毒性,故而对它应用要谨慎,应有专业人士的指导。
我把这个经验写出来,希望能引起朋友们的注意。你记住,咽炎不好,不一定是上火,也可能是体寒阳虚。就自我调养而言,咱们简简单单,你就用点干姜。干姜3克,用沸水一泡。干姜主入脾胃经,但是一般认为也兼入肾经。它可以散寒、通经脉。当然,前提是,你准确辩证。嗓子不好真要是有火,你用这样的温阳办法,那就坏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