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炙草30g,附子30g,生地、麦冬、红参(另炖)、灵脂、生龙牡粉各15g,丹参30g,檀降沉香各10g,砂仁(捣)5g,阿胶(烊化)20g,桂枝、桃仁、红花、五味子各10g,肾四味120g,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4枚(打)。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为散,共置于瓶中或陶罐中,密封备用。酒浸天即可服用,捣烂拌匀,共捣为泥,贴敷神阙穴(肚脐)部位患处。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炼蜜为丸,每丸重g。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g。过目筛,混匀,制成绿豆大的糊丸。制成丸剂或片剂。每次丸。每次g。每次1粒。加水毫升,煎至毫升,二煎混匀。开水冲服代茶饮。煎水代茶饮。取鲜品,均为鲜品,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两至三次,饭后服用。装入零号胶囊。连服天为一个疗程。连服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周为一个疗程。分三次服用。每日两次。每日一二至三次,分早午晚睡前两至三次服用。温开水送服。或温酒冲服。或淡盐水送服。空腹服用。
病例:张巧爱,女,40岁。孝义县吴西庄学校教师。病史:风湿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心房纤颤,心衰三度;冠脉供血不足;肺淤血已十年。北京阜外医院拟行二尖瓣分离手术未果。
现症:心悸、气喘、咳血,动则更甚。每进食必心中大动。故每届饭时,忧心忡忡;端起饭碗,提心吊胆。为免心跳,吃吃停停,一餐常延搁二三小时之久。心率常在一百七十至两百一十次左右。脉速,四肢厥冷,·胸闷刺痛,唇、指、舌青紫。自汗淋漓,腰困如折。血压七十/五十毫米汞柱。入夜不能左侧卧,否则呛咳喘悸不停。
纵观见证,为心之阴阳皆虚,阳虚偏重。久病成损,脾胃中气大伤,子盗母气,故进餐心悸加重。渐至五脏失养,先天肾气被耗,故见腰困如折(肾将惫)、喘(肾不纳气)、汗(真阳失固)、厥逆(命火不主温熙四末)败脉(七急八败,散乱,雀啄)。且虚必夹瘀,瘀阻心脉,故胸闷刺痛。拟炙甘草汤、参附龙牡救逆汤、丹参饮合方化裁,加肾四味及桃仁、红花,温肾回阳,通脉化瘀,滋液救心为治。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连服二十一剂,每旬七剂。
一月后,悸止喘定,肢厥紫绀消失,纤颤未发,腰困亦愈。进食已不心跳,胸闷刺痛在服至十剂时痊愈。脉细弱,每分钟九十二次,唯月初曾出现反复。穷追细问,始得知十年来每经期必感冒,每感冒一次,病情加重。其症,月经前一日突然寒热如疟,呕吐耳聋,经净自愈。此乃六淫外邪久羁,由表儒里,深伏血分不能透达,即《伤寒论》热入血室之症,当因势利导,予小柴胡汤加味,提透血分伏邪:
秘方二:丹参、当归、坤草0生半夏各30g,赤芍15g,泽兰叶、酒香附各12g,柴胡、红参(另炖)、灵脂、川芎、酒芩、干姜(炒)桃仁、炙草各10g,黑芥穗6g,生姜10片,枣10枚。六剂,每月经前一日,连服三剂。另:全胎盘100g,鹿茸、虫草、红参各30g,蛤蚧6对,三七100g,琥珀30g,制粉常服,培元本。
服至二诊方后,经前感冒得以根除。除风心病仍存在外,已无自觉症状。体质增强,步行如常人,拟在最近恢复工作。告痊愈。
方解:本方具有温肾回阳,通脉化瘀,滋液救心之功。主治风湿心合并冠心病患者。适用于心悸气喘,咳血,四肢厥冷,胸闷刺痛,自汗淋漓,腰困如折等久病虚极之患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总治愈率达100%。疗效显著。随访多年未见复发。献方人:李可 名老中医师、中国中医泰斗
备注: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三十克;一两等于十钱;一两等于三十七点三克;一钱等于三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等于零点三克;一分等于十厘;一厘等于零点零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