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入睡难:交通心肾,多梦:滋阴宁神,易醒:...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不寐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施老师强调,治疗不寐,调阴阳理气血,治脏腑,和营卫,方法众多,重在辨证明确,方能触类旁通则易收效。

交通心肾法

五志过极,郁而生火,心火偏亢,或素体虚弱,凛赋不足,久病及肾,肾阴耗伤,肾水亏乏于下,而不能上升;心火独炎于上,而不能下降,心肾不协调,水火不相既济,阴阳相隔,故不能成寐。

主方:交泰丸加减

养血安神法

心主血脉,主神志,《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与主神志二者在功能上密切相关,若心血亏虚,血不上荣,心神失养故不得眠。

主方:八珍汤加减

补肾壮髓法

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脑与肾密不可分。“劳伤肾”,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亏则脑不足,元神失养,遂不得安睡。

肾水亏虚,主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肾阳虚,主方:三才封髓丹加减,以填精补肾益元安神

滋阴宁神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温病后期,余热灼津,或大病久病,心阴暗耗,阴亏津少,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以入寐,或忽寐忽醒也。

主方:百合知母汤

扶阳抑阴法

阳入于阴始能安眠,今阳虚,阳不得入于阴,故不眠。张景岳说:“阳有所归,神安而寐……阳为阴抑,则神索不安是以不寐。”阳虚不眠者,以益气为先,气属阳,益气即所以补阳。

主方:金贵肾气丸加减

导痰和胃法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其道也。”所以胃热、胃实皆令人不得安眠。胃热多由食积不消,食积生热,扰乱心神以致不眠。胃主卫,胃实则卫气盛,胃气独盛于阳不得入于阴(营),则昼不精,夜不寐。

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建中益气法

“头为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主宰者人的精神神志活动,必须不断得到清阳之气的温煦濡养才能府精神明。若脾虚失运,中气不健,清阳不升,浊气内滞则神索难寐。

主方:半夏秫米汤加减

调肝宁胆法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相连又为表里;肝藏魂,主疏泄,性喜条达舒展,思维意识与肝胆密不可分,五志太过与不及皆可影响及肝,以致调节失常,出现气机与情志的抑郁或亢奋,肝不藏魂,魂不守舍则惊骇多梦,夜卧不安,梦游梦呓。同时胆热、胆寒、胆虚皆可影响于肝。胆热则肝阳火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胆寒则阳虚阴抑,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决断无权,遇事易惊,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入睡不易。施氏认为此一类型最为多见,原因复杂,隐晦变幻,不易究诘。

胆寒、胆虚者,主方:千金温胆汤

胆热者,主方:黄连温胆汤

调和营卫法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外感日久,迁延失治,或它病药毒,发汗太过,致表虚不固,营卫失和,卫不得入于阴,则恶风自汗,心悸怔忡,昼不精,夜不瞑。

主方:玉屏风散加减

化瘀通络法

不寐日久,或素体偏瘀,或它病迁延,“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心络瘀阻则心神失养,脑脉瘀阻则元神失养,心脑气血凝滞,阴阳失调,神机不宁而致不寐。有学者对不寐患者中医体质调查认为,50%的不寐患者皆为血瘀质。

主方:旋复花汤

镇惊潜阳法

施氏强调失眠病位涉及心肝(胆)、脾(胃)、肾(脑)等脏腑,而痰浊、食积、郁火、瘀血诸邪作为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皆可扰及心神致阴阳失调,魂魄不安,躁动失眠。

主方:旋覆代赭汤

失眠根在五脏不安,所以症型较多,辩证较为复杂,越发如此更要辩证清楚才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通心  通心词条  多梦  多梦词条  滋阴  滋阴词条  入睡  入睡词条  
五官

 熬夜到3,4点还没睡,老中医:睡...

人类通过休息和睡眠周期来调节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睡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恢复人体血液循环的基本节奏。睡眠的作用极其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