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酒指的是杏花村汾酒,因出自山西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杏花村位于太原西南方向90公里处的太汾公路上。北有子夏山,相传是因为孔子的学生卜子夏曾在山上设馆教书锝名;南有汾河水曲折而过。自古就是「直松万株」、「溪泉四出」的汾阳八景之一。
提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讲到的是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明时节,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触景生情,深感异乡的惆怅,于是便向借酒消愁。当问及路旁的牧童时,牧童给他指出了杏花村的方位。世人所写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呢?
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在今天的安徽贵池,有的说在山西汾阳县的杏花村。第一种说法认为,诗人从老家长安到了贵池当了刺史2年,始终表现的是他离家远适,念祖怀乡的感情,与其《寓言》诗中「杏花时节在江南」,「顾影自看又自惭」的感情是一致的。而且「雨纷纷」是江南的清明的景致。
再就是贵池至今还有很多与该诗有关的古迹多处;地方志上又有不少唐以后的诗人游诗,讲到杜牧与该诗有关的故事。持山西汾阳的说法,是根据杜牧虽不在山西为官,但杜牧的诗集《樊川文集-别集》中有《并州道中》一诗。古代的并州治所就在晋阳,汾阳属其管辖。
这首诗就是他在春天旅游太原的诗,说明杜牧走在汾阳去太原的路上,自然就有可能看到杏花村,而且根据诗意看更符合杜牧当时的行状。至于诗中所写的清明时景非江南所独有,1960年谢觉哉老人游赏杏花村时所写「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的诗句便于杜牧所写的情景一样。另外,离村五里的小相村,曾发掘出一块石匾,刻有「牧童指处」四个字,据说这就是「借问酒家何处有」那句话的。
汾酒
尽管杏花村南北两种说法尚无定论。但是山西杏花村早已把杜牧诗意塑像刻立杏花村汾酒厂厂区里。以其杏花村汾酒悠久的历史及其浓郁清香,用在此处确实恰如其分。
杏花村的早名叫茂村庄,杏花坞,又因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曾驻饮杏花村汾酒,倚马立书「尽善尽美」赞语,而一度改名为尽善村。花开时节,十里飘香,连酿出的酒也有杏花美味。早在一千多年前,这里的酿酒业就十分兴旺,名扬遐迩。根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武威帝高湛(公元561年–公元564年),从晋阳给他的侄子河南康舒王孝瑜写信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这里的汾清就是汾酒,身为帝王的高湛亲自推荐,足见其名气了。进入唐代,杏花村烧锅酒达到七十多家,出现了「长街恰付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到后来的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杏花村汾酒始终盛誉不衰。
以致历代诗人名流如杜甫,李白,陈子昂,宋廷清,苏轼,文彦博,顾炎武,傅山等,纷纷登临畅饮,赋诗泼墨,留下了许多美好动人的诗篇和传说。李白的「醉校古碑」,傅山的改进汾酒等故事至今仍旧为杏花村人津津乐道,就连村里的八槐街也是传说中「八仙」登临而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杏花村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花酒会」。有一年,凤鹤其鸣,彩云飘飘,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酒等「八洞神仙」有结伴赴会而来。畅饮之余,他们兴致勃勃,就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各裁了一颗槐树,从此得名「八槐街」。现在的槐树无存,据说当时槐树又粗又壮,需要8个人才能合抱。
今天的杏花村汾酒厂就在八槐街上,厂门有郭沫若所书写的「山西杏花汾酒厂」的名牌,进入大门,穿过花丛曲径,便是杏花名园。园里有碑廊、陈列着历代记录杏花村汾酒历史和名人留迹的碑石。
给人以历史的遐想和美好的艺术享受。出了碑廊,就是古色古香的井亭–「古并亭」。明末著名的学者傅山手书的「得造花香」意为杏花村的井水得于大自然的造化,用它酿出的汾酒,像花一样芬香。井旁还有清木举人申季状的《申明亭酒泉记》赞美古井的水「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俗「梨春」不足方其清冽。」古人的一番赞美,足见其非同一般。当地人还把它称为神井,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杏花村有一家酒坊叫做「醉仙居」,酒坊的掌柜不欺负贫苦人家。有一年冬天,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穷道人,一连三天上门讨酒喝,老掌柜不仅让他,大口大腕的喝个痛快,而且还殷勤的招待。
第三天,老道人终于醉倒了,醒来后,跌跌撞撞,老掌柜双手搀扶着她出门,经过门前的水井,老道问道:「这是你做就的水井么?」老掌柜说了一声是,老道人哇的一口将宿酒吐到了井里,说来也怪,从其井水变了酒。后来老掌柜死了,他儿子接班,因为嫌弃老道人穷,老道人走到了井水前一指,酒水变成了井水。
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一等优胜金质奖。解放后,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郭沫若在1965年游杏花村畅饮汾酒后,留诗一首: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
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化为甘雨润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