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要如何摆脱父母家庭对你的负面影响?

文:普雅 | 壹心理专栏作者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我们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首先是从原生家庭中形成雏形。中国民间就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人的性格、秉性,待人接物的模式在出生后的前6-7年就基本形成和决定了。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形成了基本的三角人际关系:父亲、母亲和孩子。这个基本的三角人际关系是最有影响力的,在这份关系中的体验中我们形成对自我的感知与评价,这份三角关系里的体验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特别是择偶与婚姻关系。

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就开始了一场和平革命。婴儿的心灵是具有吸收力的,相似处于混沌自然的状态,但它具有各种的发展可能。他需要充足的生理营养来保证身体的成长,更需要精细、准确的心理营养来喂养心灵。婴儿对所有的刺激信息毫无遮拦的吸收,几乎没有任何防御与保护,同时这意味着危险,如果他所吸收的东西是负面的、矛盾的,婴儿更可能产生矛盾、消极、不安的自我体验,这种感觉被不加区分的累积起来,形成自我意象。

我们在生命早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被满足了,那么直接可以滋养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被爱、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安全、自由、连结等等。如果没有被满足,那我们很可能对自我产生一些消极的体验,并在以后的人生里寻寻觅觅,直至得到满足。通常,缺失的那些部分需要我们加倍满足才能弥补回来。  

举例来说:婴儿出生的0-3个月,需要母亲、父亲喂他、帮助他、安慰他,他有很多需要,但是又不会说话,所以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这就需要母亲、父亲等重要抚养着无条件的接纳婴儿,满足他的需要。如果父母不能够满足婴儿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无条件接纳,他潜意识就会对自己产生一个体验"我不被接纳",可能导致终其一生都在不停的寻找,甚至他会带入到未来的恋爱、婚姻中去寻找,而这往往会给亲密关系带来困扰。

很多人读到这里就会觉得抑郁了。有人说:"我的父母很愚蠢,他们很少给予我心理营养的满足,甚至他们大脑里从不知道所谓的"心理营养",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的人生岂不是很糟糕,没救了呢?"幸运的是,萨提亚女士曾说,任何时候改变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改变有限,我们的内在改变还是有可能的。我们的确错过了一些关键期,但修补还是有可能的。话说回来,人生就是缝缝补补、补补缝缝,这样才有意思。若一出生就完美了看起来还蛮无聊的。正因为生命多了一些残缺,它才变得更有味道。

我的来访者常会抱怨自己拥有糟糕的童年,抱怨父母太过愚蠢,他们竟然用那么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他。更有严重的情况就是确实我们有些人的父母很自私,他们没有办法"爱我们",甚至有些行为还深深的伤害了我们。

在做心理咨询之前,我也深深的痛恨、埋怨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他们太自私。他们把我送给别人抚养,这导致我一直认为自己被抛弃,不被重视。他们甚至太少满足我的渴望,每天太多的指责,很少听到他们一句鼓励或者欣赏的话,刚刚学心理咨询不久时,我恨透了父母。

但是直到遇到了蔡敏莉老师,她问我:你觉得别人抛弃了你,可是我们没有抛弃你,到底是谁抛弃了你呢?  

这个问题彻底的打翻了我一直以来的信念,然后忍不住痛哭,是的没有人抛弃我,在别人抛弃我之前我抛弃了自己。那我在报复谁,在替谁惩罚自己呢?如果真的没有人爱我,那我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的抛弃自己,岂不是很傻?是啊,现实中很多人做着类似的傻事。

我常常举这个例子告诉来访者:我们的父母是凡人,他们没有学习过如何做我们喜欢的父母,那时候父母是有限的,教育系统是有限的,甚至整个国家都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学习从人性的角度看待父母,而不是从他们被指定的角色"父亲、母亲"的层面看待他们。有人就会说:"我无法接纳父母,他们太过分了,凭什么要我去接纳自私的父母",这时候我们会尝试让来访者跪下来向内在父母去臣服,然后来访者会嚎啕大哭,会突然间向父母忏悔。是啊我们父母纵然有千错万错,但他们却给了我们生命,如果真的不爱你,大概你也不会活到今天。

如果我们不去跟内在的父母和解,就很难去真正的爱自己。我们往往把父母的角色印刻在自己的头脑和内在,把他变成一个角色来管理自己。过去我们对自己角色认知是父母帮我们树立的。父母常告知我们:你要变得更好,变得更高,要把自己不好的部分隐藏,踩在脚底下,要么放在一个黑黑的仓库里。但是那个被隐藏的部分总会有办法、想办法让自己出来被我们看到。当这个部分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自己不仅卡在情绪里,还卡在过去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里。

这个期待跟我们的内在父母有关,我用自己的余生天天努力、天天奋斗、天天勤奋,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然后不把自己当人看,把自己当成实现理想自我的工具。

一个人在满了25周岁之后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这个是成长的父母。小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父母,但是到了25周岁之后我们的心智足以支持我们成为一个成人,这时候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我成为自己最好的父母"。当我内在有指责的声音"我不够好"出现时,就加入过去期待父母说的话,当然了我们可以使用原来父母的声音。原来父母是这么说的:"你怎么这么笨,做的这么不好!"现在可以换成:"宝贝,你已经做的可以了,休息一下会做的更好。"

我们可以在自己内在做一个决定:把过去期待父母对我说的话,变成内在的父母说给自己听。创造自己想要的父母,让他们跟自己在一起。假设你的爱人埋怨你,孩子也不理解你,这时候内在的法官又出来了:"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工作搞不定,家里也搞不定!"当这个声音出来的时候,马上开启一个新的频道,使用妈妈过去说话温柔的语音语调,然后加上你喜欢她对你说的话:"宝贝,妈妈知道你受伤了,过来,让妈妈抱抱、拍拍。"然后你就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温暖、安全的地方,有人在保护你。我可以向内在的父母去承认我的痛苦,然后尝试接纳这些人性的部分,最终去改变当前不再恰当的行为。

过去我也有很大的痛苦,但是任何时候改变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但内在的改变仍然是有可能的。现在我就可以停止伤害自己,学习如何爱自己,为自己内在的情绪、期待、渴望负责任。

往往在严苛或虐待处境下存活的小孩很可能发展出大量资源,内在的力量和信心,可是当事人并不理解或欣赏这些力量。所以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内在资源去成长、自愈和学习。我们是自己最好的治疗师。

当然了在成长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找到治疗师帮助你,那么你也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甚至比做咨询之前更痛苦,很多被压抑不被接纳的部分会呈现出来,冲击现在的我们,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垮掉。所以,我们试着像灌溉植物一样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对待自己,带着慈悲、尊重、好奇和接纳的心态,温柔的坚持。

读者提问:如果内在父母很温暖、慈祥、有爱,但现实父母还是延续已有的风格,这个矛盾怎么解?  

普雅:

这个问题很棒,若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先自己去做觉察然后改变,可能会影响现实父母做改变。但实际上父母他们认知能力有限,就算他们愿意改变,也未必能够给你想要的东西。若我们继续对现实父母保持期待,很有可能会失望,受伤,然后重复原有的痛苦,当然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决定:继续保持对现实父母的期待,那么就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或者我们25岁之后,自己拥有足够的心智让自己满足自己的渴望,这条路很难但若勇敢的去成长,就不会再让自己陷入被抛弃、失望、受伤的结局。

我们确实很难改变父母,确切说我们不能够改变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影响他们,例如,以前父母总是担心你身体不好,强迫你吃各种营养品,你每次拒绝吃他们就唠叨死你,然后你就委屈的吃下去,也害怕破坏亲子关系。

但是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加强锻炼,不再晚睡,好好吃饭,即便身体没有很快的变好,但是父母看到你愿意为自己负责任了,他们或许开始放弃自己唠叨的模式。同时你选择一致性的告诉他们,你之所以吃下他们要求吃的东西是因为很重视你们之间的亲情,你很爱爸爸妈妈,也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身体的担心,所以即便不愿意吃也吃下去了。现在,你回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或许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父母的行为,但不保证他们再也不唠叨,因为他们习惯唠叨几十年了……但你最终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带翻译机,把他们的唠叨翻译为关心和爱,同时成为自己“内在的父母”把那些负面情绪处理掉而不是向现实父母索取。  

题图:pixabay.com  

作者简介:不—文艺,不—宗教,不—心理,不—学术,但却很自鸣得意。

壹心理 · 心理学专业作者连接计划  

本文是 普雅 应壹心理邀请参与「心理学专业作者连接计划」所写的文章,现在普雅点名提问「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证导师」 王淑莉(Ann)老师 回答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心理学故事。

普雅问Ann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你如何看待“灵修”这件事?  

让我们一起请期待 Ann老师 的回答。

从来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好的自己。 想要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更好的自己,归根结底是要补足童年时的缺失。

童年在家庭中缺少肯定和接纳的人,缺失了关键的“心理营养”,终其一生都战战兢兢,无意识讨好,不自信、不接纳自己,寻找童年缺失的肯定和赞美。为人父母后,甚至将这种缺失带给下一代。

但原生家庭已经不能重来,我们该怎么办?

好在成年后的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父母、补足心理营养的。

向你推荐这门已为1万人带来改变的课程《童年缺失的心理营养,如何在成年后补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负面  负面词条  摆脱  摆脱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影响  影响词条  家庭  家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