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我不觉得也不相信它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我今年已经39岁了,还找不到合适的伴侣……
我一直没有孩子,跟童年有什么关系……
我不觉得童年对我有什么影响,如果我的先生能够改变,什么都听我的,那我就没有问题了……
我知道,这些想法非常真实,同时我也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说出这些话的人开始看心理学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学知识呢?是什么让他们走进咨询室?
有一位在大学做体育老师的女性来访者,身材非常好,她前来咨询是因为无法建立恋爱关系。随着咨询的推进,我发现她找的男朋友都是异地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关系都不错,但过一段时间想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就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分手。
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女性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她的母亲没有再婚,而是一个人把她养大。她潜意识中没办法建立恋爱关系,是因为她觉得如果建立了亲密关系,会非常对不起妈妈,会产生非常深的负罪感,好像把妈妈抛弃了一样。
她的妈妈并不理解她的内心世界,经常责怪她这么大年纪还不结婚,但是同时,每当她出去约会的时候,妈妈的脸色会变得非常不好看,而且对她的恋爱对象很苛刻。她感到自己进退两难、举步维艰,于是开启了自我疗愈之旅。
经过很长时间的疗愈,这位女性来访者现在已经结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向前走,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主见,带着自己的力量和困惑前行。
01
疗愈是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需要关注自己,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面临着巨大的分离和丧失。
(1)疗愈是为了我们的生活
一位男性来访者经常做一个梦,梦到门口有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要带他走。每当做这个梦的时候,他全身都是汗水,非常紧张和害怕。咨询了一段时间后,他回家跟他的妈妈说起了这个梦。
妈妈告诉他,当年怀他的时候,因为他是超生,所以工作单位的人三番五次要求妈妈去医院做流产。机缘巧合的是,两次去医院都因为停电没有做成流产,于是他被生了下来。尽管如此,当时那种生命要被剥夺的恐惧,却深深地印在了细胞、肌肉甚至是骨头里,以致这个创伤一直影响至今。
家族史中会留有集体情绪的印记,这些印记在家族中传承,由此可见,很多创伤并不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一些孩子在家庭中被忽略,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幼年时遭受性侵,童年被寄养或者家中兄弟姐妹被寄养,责骂和训斥带来的恐惧感、羞辱感和无力感,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鞭打,在学校被孤立、边缘化、被嘲笑带来的孤独感等,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情感造成不好的影响,需要我们去疗愈。
但这些创伤并不是我们造成的,凭什么让我们去疗愈呢?
其实,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功能的,所有的苦难都是有资源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当时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的。现在的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生活更自在、更舒适,让我们在人世间行走的时候更轻松自如一些,就需要做一些努力,为自己负起责任。
(2)疗愈是为了我们的感情
一位女性来访者总对先生不满意,认为先生总是不配合自己,总是不能很快地达成自己的心愿,不够爱自己,对自己不够用心。他们在婚后,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孩子,来访者不满意先生总是不着急看医生,而是一直拖延,因为她想快点要一个孩子,毕竟年龄也不小了。
后来,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家族史、价值观、内在信念和行为模式后,问她:“你感觉自己跟你先生之间是什么关系?”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皇上和公公的关系。”说完后,她愣在那里,一二分钟后才开始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这部分,当我说出我们的关系时,我被自己吓到了。”我又问她:“在你心里的另外一部分,你想做的是什么呢?”她回答:“我想做皇后,我想做一个女人,我不想那么累。”
这次咨询之后,她做了很多反思,下一次咨询的时候,她告诉我:“杨老师,您的这个问题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为什么一直以来那么辛苦,还总认为周围的人不给力,我现在知道了我的先生是多么爱我。”
这位来访者需要一个人去配合她,她的先生就用这样的方式去配合了她。当她把这部分从潜意识层面拉到意识层面后,夫妻关系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亲密;先生也很快去医院治好了身体,她也怀上了孩子,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02
疗愈是为了我们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愿意开启自己的成长和疗愈之路,但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需要调整的行为时,会非常焦虑,并产生很大的动机想要去调整孩子的不良行为。这或许是非常好的契机——走进咨询室,开启自我疗愈之路。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成人重新建立秩序的开端。很多父母开始自我疗愈后发现,原来那么讨厌自己的孩子,现在看来是那么爱自己。孩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厌学、逃学、强迫、身体疾病等,提醒父母去关爱自己和自我疗愈。
当父母发现这一点后,亲子关系就自然而然地变好了。当父母能够关心和关注自己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开始做自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向外探索以及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
在很多青少年个案中我们发现,孩子在无意识地完成父母的渴望和期待。例如,一个男孩子不想上学,这可能是源于他的父亲小时候不想上学,但父亲的父母非常严厉,用打骂和训斥的方式逼迫父亲去上学。小男孩也不去上学,还战胜了自己的父亲,他用这种方式来满足父亲的内在需求。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小男孩的父亲通过空椅子技术,向他想象中的父母表达了害怕、恐惧、不满和怨恨后,化解了这部分创伤。当父亲从另外的角度和层面,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他的爱和担心后,那一刻,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跟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得非常近,同时,他也在内心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上学。当他跟孩子做了感受层面的沟通后,孩子流下了眼泪,第二天就去上学了,并且再也没出现不去上学的情况。
在咨询室里会出现很多神奇的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神奇,但实际上有其内在的连接和关系。
03
疗愈是为了我们的父母
对父母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所有情绪和感受的来源。我们对父母的感情包含喜、怒、哀、乐、悲、惊、恐,尤其是我们中国文化讲究孝道,我们不太能够允许自己表达对父母的不满、抱怨和怨恨,而是提倡忠孝、爱和感恩。但是,内心不允许表达的情绪不代表不存在,而是被我们压抑了。
不允许表达的情绪是不被满足的需求和渴望,如果不能在父母那里获得,就要从伴侣、朋友、同事、领导那里去获得,甚至从孩子那里索取。这是很糟糕的情况,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不能做自己,而是为父母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于是,孩子的学习就变成了第二任务,这是很多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对父母的情绪不被允许表达,会使我们对父母阳奉阴违,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不想去靠近,最常见的就是不愿意回家和给父母打电话。最遗憾的是,当父母生了重病或离开我们后,内心那部分爱和感恩会将我们淹没,让我们痛恨自己为何当初没有好好地爱父母,甚至抱恨一辈子,直到生命的终结。
如果我们可以早一些开启自我疗愈,就会知道如何跟父母相处,对父母产生更多的感恩,从而减少很多遗憾,父母也会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我们可以探索自己的动力和意愿,设立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开启自我疗愈之旅的动力和意愿。
作者:杨晓君
来源:开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