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失败的人生,不该让“原生家庭”背锅!

  01  

前几天后台有个网友留言:

“老师,你好!我今年32岁了,我真的很不幸:我的工作很不顺利,工作中老是受到排挤,几乎年年都换工作,老婆还天天闹离婚。有时候只有借酒浇愁,但是因为喝酒问题,和家人的矛盾更多。我的人生太失败了!

最近看了些文章我终于找到了我失败的根源,那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原生家庭。

我父亲性格暴躁,从小到大非打即骂,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最过分是他甚至强制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下跪认错,我失去了尊严,我恨透了他。我的母亲虽然对我很好,但她太软弱,在我需要她帮我的时候,她总是在哭泣。

我自身遗传了父亲暴躁的性格,很容易发火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发火。以至于工作和人相处不好,和家人也相处不来。我的生活一团糟,我恨这个家庭,是他们毁了我一辈子。我现在该怎么办啊?”

对于这个网友的遭遇我深表同情,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受到负面影响是一定的。但是我同时注意到你已经32岁了,我想说,你的失败不该全部推给“原生家庭”来背锅!

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下这个问题。生活中也总能听到很多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长大了无法获得安全感,导致婚姻家庭不幸福的例子,原生家庭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人提起。

几乎每个人都带有一点原生家庭的伤,只是有些人轻,有些人重罢了。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与其对应的就是新生家庭:新生家庭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这里要说明的是原生家庭并无好坏之分,它只是一个名词。

这位网友说他的性格,处事方式的失败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这一点其实有一定的根据:

  02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真的有很大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首先原生家庭影响我们的性格。

李开复说: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在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在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短短一段话,道出了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带给孩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质。

父母脾气火爆,他们的孩子脾气也很难太好;父母消极悲观,孩子也不可能天真乐观;父母经常否定批判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中却存在的事物,对于这些事物,孩子也会从内心封闭抵触。

第二影响我们的婚姻。比如从小没有受到父亲好好照顾的女孩可能更倾向于寻找成熟、体贴的男士;父亲性格比较软弱的女士可能更倾向于能够承担的人。对于男士而言,母亲性格比较强势的人更倾向于找到一个能够管自己的女士;母亲若经常受父亲欺负,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1、男人欺负女人很正常;2、以后我绝不欺负女人(也有可能会对父亲很不满,甚至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向他发起挑战)。

在婚姻里,你和配偶的互动模式常和小时候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雷同。如果你的父亲经常对母亲大吼,而你母亲经常抱怨,除非我们在学习之后时时刻意提醒自己,否则很容易重蹈覆辙。

第三它还会影响我们教养子女的方式。孩子往往是父母的模仿者,父母如何,孩子通常就会如何。喜欢看书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喜欢看书。一个满嘴粗话,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不是优雅大方,谈吐得体的人。

大多数人会把小时候自己受到的待遇几乎原封不动地用到孩子身上。比如以前妈妈和自己发脾气,现在自己也觉得对孩子发脾气很正常。 

印度合一大学创始人阿玛巴关说:“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总之,原生家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的性格,你的说话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等等方面。

对于这位网友,想对你说的是,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也许你的更严重,但是在你成年以后你可以自主决定一些事情,不再受父母的左右,既然是你自己做的决定那你就要为你的决定负责。你已经结婚,你要对你的新生家庭负责,也就是对你孩子的原生家庭负责。

  03  

原生家庭不该是你失败的借口

虽然我们承认了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心理健康,社交模式,婚姻教育方面的影响,但是,如果所有的不幸和失败都让“原生家庭”去背锅,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18岁之前,你父母决定你活成什么样;18岁之后,你自己决定你活成什么样。”

十八岁过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原生家庭。成年人与孩子最大的一点不同是,我们有了“绝对”的选择权。这个“绝对”是指,你做出一个决定,父母不可能再像小时候一样一票否决你。而当这个选择权在自己手上的时候,你在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并不应该随意甩锅给父母或所谓的“原生家庭”。

一个人年少的时候,对这个世界认识并不深,接触最多的是自己身处的家庭,受其影响也势必最大。当你成年之后,你开始走向社会,你会换了好几份工作,谈了好几次恋爱,伤害过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过,一步步开始了解世界的复杂与残酷…如果到了30岁,你还是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不去反省自己,还要把所有责任推给原生家庭,你的责任其实更大。

因为你根本不明白,自己该走什么路,终究还是要靠自己选择。家庭环境,只能决定我们一时,但能决定我们一辈子的,还是我们自己。

在《都挺好》中,拿着一手烂牌的苏明玉,就打了一个最漂亮的翻身仗。她所遭遇的种种不公,都成为她向上的动力。最后,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她成为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并发出这样的感叹:

“那些受到的伤害,你可以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即便在现实中,类似的例子也并不少见: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从小居无定所,9岁时被表兄强奸,14岁怀孕,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她有一百个理由自暴自弃,却选择了努力奋斗,最后逆袭成全美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是个连生父是谁都不知道的私生子,同样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不仅成为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还参与了《独立宣言》的编撰。

你的家庭,或许会给你的人生带来障碍,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同样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即使在糟糕的原生家庭成长,我们成年后仍有机会通过学习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04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首先,要放下过去,学会自爱,拥有自愈的能力。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不必活在过去的痛苦中,把握好现在和未来最重要的。过去的终归是过去,跟过去说声再见,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应对将来。

不要对童年的过分耿耿于怀,不要把受到的伤害过分放大。我们已经长大,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宽容家人和原谅自己。学会自爱,自我疗伤,要拥有自愈的能力,让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

第二,能够坦然直面伤痛,体谅、宽容和原谅父母。

不要去责怪家人,他们也没有错,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我不能苛求他们。整天为基本的生存而疲于奔命的他们,是不可能在婚姻里中时刻保持包容谦让的。他们是爱你的,只是这爱有些粗糙。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交流和沟通,不知道如何表达爱。

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家庭,可有选择不受到影响的权利,哪怕已经受到影响你也可以一点点地改变自己。

理解父母,与过去的不幸的自己握手言和,让自己得以解脱。原谅过去,以慈悲心看待自己的过往与他人。

第三,要自我觉醒,学会自我改变。

拥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跳出自己圈子、与原生家庭“撕裂”后的顿悟。要改变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来的情感模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独立自由的灿烂人生。

告诉自己,我要忘却过去,不能活在过去。我不要重复父母和家人的情感模式和思维方式。我应该跳出过去,重新开始。没有与原生家庭“断裂”的苦痛及苦痛后的领悟,哪来化茧为蝶的惊艳。

我开始接纳和喜爱自己,正在努力地慢慢地改变自己。今后的我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第四,读书,从书中学会成长

书籍可以帮我们打开另一个世界,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我们自己,帮助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不断的从书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内心,给我们改变自己的勇气。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帮我们找到另外一个自己,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变得更好。

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会重复我们父母的情感模式,可是,我们不能为这些责怪父母。我们的父母不可能教会我们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的父母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懂得如何教你他们在去爱自己。他们只是竭尽全力,把他们在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依样画葫芦地教导给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想更多地理解你的父母,就应该更多地倾听他们童年的生活;如果你抱着同情心去听,你会了解他们的恐惧和严格出自何处。这些“对你实施如此方式”的人与你有着同样的害怕和惊恐。——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 这四种习惯起源于喜欢责怪他人,却从不勇于承担责任。如果我们敢于对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负责,那么就不会责怪他人。——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

我们必须选择释怀过去,并原谅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

最后,要相信自己,重建人生。你可能生长在糟糕的原生家庭中,但你仍有获得幸福的机会。不断学习,成长,疗愈自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原生  原生词条  不该  不该词条  失败  失败词条  家庭  家庭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科普哲理故事

 想太多,就是折磨自己

人啊,别想太多,想太多受折磨,心啊,别装太多,装太多受委屈。只要活着,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只要交往,避免不了争争吵吵。只要沟通,就少不了误会隔阂。事,想开了最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