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楼老师
来源:小楼老师心理课
01
相比于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成长经历会大不相同。
有研究发现,和独生子女相比,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孩子,对失败容忍度更高,人际间问题解决能力也更好。
但是,他们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保护行为却相对较少。
他们会更早在家庭获得“分享”、“协商”、“竞争”等经验,他们的家庭结构会更像家庭之外的社会结构。
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孩子,家庭会更像一个小小的“社会”,他们会在家庭中拥有自己第一个“社会地位”。
因为父母对家庭排行不同的孩子可能采用不太相同的抚养方式,他们的性格会受到一定影响。
02
排行老大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对父母都有特殊的意义。
他们会在一段时期中,获得父母全部的关注,也会逐渐习惯被宠爱。
可是,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曾经在家里的“特殊地位”,就可能被第二个孩子夺走。
他不得不和另一个孩子分享父母的宠爱,对于父母来说,自己只是多了一个孩子,但对于“老大”,这个世界上却是多了一个和自己争夺父母关注的“竞争者”。
如果他没有做好迎接这个弟弟或者妹妹的准备,他会经历一段对他影响很严重的“失落期”。
尤其是父母如果很偏爱第二个孩子,“老大”将会体验到“被剥夺感”。
作为孩子,他们不可能自然而然产生“我应该照顾弟弟或妹妹”的想法,他们只会想“回到过去”。
他们可能对弟弟妹妹充满敌意,也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索取父母关爱。
如果父母想要协助孩子度过这个“失落期”,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学会与父母“合作”,对年幼的弟弟妹妹产生作为长兄或者长姐的责任感。
合作意识越早形成越好。
如果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就有了与父母“合作”的意识,他们就能很好度过这个时期。
他们会很愿意接受这个新的家庭成员,甚至可能在平时生活中学习父母的样子,照顾弟弟妹妹。
这些在家庭中形成的正面行为,会让他们在家庭以外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益处,他们可能更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保护弱小者,乐于助人,也擅长与自己年龄不同的人合作。
所以如果父母决定要第二个孩子,对于老大多一些“合作能力”的培养。
次子
在“分享”这个方面,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更容易做到,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已经有人与他们“分享”父母的关爱。
但是他们出生后却要立即面对“竞争”,竞争对象就是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
所以第二个孩子比较容易感到“焦虑”——前面总有一个人,怎么才能超过他?
这种焦虑并非完全不好,也可能会成为他努力超越“优秀者”的动力。
离开家庭后他也可能更容易寻找一个比自己优秀的目标,作为自己超越的对象。
所以对于第二个孩子,父母要更多关注如何引导孩子将“焦虑”情绪,变成让自己更优秀的“动力”。
最小的孩子
最小的孩子一般不太会有被人“超越”的忧虑,并且由于他是家里最幼小的孩子,更可能得到父母的宽容。
如果哥哥姐姐和他岁数差得比较远,也更可能包容他的行为。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他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最小的孩子比较习惯依赖别人,性格上也会相对任性。
因为身边全是年长于自己的人,最小的孩子也有更多观察和学习的对象。他们会比较擅长让别人喜欢自己,注意到自己。
如果哥哥姐姐都比较优秀,要超越他们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有些孩子会在面对如此多“竞争者”的时候退缩,放弃取得成功的努力。
离开家庭之后,他们也很可能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继续依赖的人。
所以对于最小的孩子,父母更多关注的是“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并非所有人都按照以上描述的情况,发展出完全对应的性格,因为影响孩子发展的原因太多。
以上特征,只是帮助父母更加了解不同出生顺序可能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个性。
03
父母如何应对手足冲突?
家里若有超过一个孩子,父母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
面对冲突时,父母要记住一点——
冲突并不可怕,孩子在冲突中学会协商。
就算父母能够避免孩子在家庭中的冲突,也无法避免他们在家庭之外的冲突。
冲突是让孩子学会“协商”的重要步骤。
当两个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父母最好能够当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仲裁员。
当父母介入孩子纷争的时候,要记得先安抚住双方的情绪。
如果两个孩子都在哭闹,要等他们都平静下来,再继续解决这件事,而不是他们不吵不闹这件事就算完结。
即便他们不再吵闹,也未必就是获得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下次遇到这种事,还会再次吵闹。
父母不需要说:你是哥哥/姐姐,就要让着小的。
也不用就地裁决到底谁对谁错。
而是引导孩子和对方协商,怎么做会比较好。
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你们两个人会打算怎么做呢?
更关键的是,看到对方的情绪,引导孩子去体会对方的心情。
比如:你刚才突然就抢走了他的玩具,他很生气。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突然抢走,你也会生气对吗?
若孩子以“打架”的方式“解决”了冲突,父母就不可以袖手旁观了。
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没有练习到“协商”的能力,还会让获胜的一方感觉,可以用打架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走出家庭之后,他们也更容易把“打人”的行为运用到别的地方,逼迫比自己弱小的人按照自己想法行动。
- The End -
本文转载自「小楼老师心理课」(ID:xiaolouxinli)
作者简介:
王红艳
已帮助过
153人
入驻年限
7.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