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生家庭怎样带来一生的痛?

原生家庭在百度的解释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而新生家庭则是指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从这个概念上看其实很简单,原生家庭就是从我们出生到我们重新组建家庭之前所生活着的家庭,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们在来看看什么是伤害?

百度的解释是指试图用冷嘲热讽去伤害他人,不法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国古代刑法,伤害罪主要分斗伤和贼伤两种,其他戏、误或过失伤害人,则分别情况有减等、收赎等规定。出自《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

伤害的医学概念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各种实践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指尚未死亡者。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这些解释看上去是不是都表达的很简单,那么我们来看看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伤害让我们要用一生去修复呢?

童年期的我们本身就需要依赖父母的照料养育才能生存下来,基本来看,只要是四肢健全,头脑正常的情况下,医学上的伤害基本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就是你现在能学习、能工作、能恋爱、能结婚、能生儿育女,生理上不存在问题的,父母的照料基本就算合格。

我们再来看看冷嘲热讽和言语伤害是不是存在,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样的伤害其实总是无可避免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本身存在的共性缺陷,情绪、抱怨、指责、逃避责任等等,这些几乎都存在于人的本能,再来根据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说,他说明了人的意识是分层次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这三种意识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内容上进行运作,我们受到这三种力量的支配是不均等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更多的被意识支配,有的时候更多的被潜意识支配,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能意识到我们的行为,有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的行为的真正驱使。

我们可以看看父母对于孩子带来伤害的言语是什么样的,作为父母的你是否也有意无意的说过呢?

父母对于孩子不可避免的失望的语言

你怎么这么笨啊/就你这样还能考大学

你怎么能这样呢?我简直对你太失望了

父母对于孩子无法控制的抱怨语言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怎么怎么样了(离婚/升职/赚钱......等等)

父母对于孩子赤裸裸的威胁言语

你要不怎么怎么样(考不好,做不到某事),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爱你了

父母对于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冷嘲热讽的言语

就你这样什么什么(附带讽刺的评价行内容)垃圾/败家子......

其实这四种情况其实并不完全能分开,经常是混合在一起从父母的嘴里说出来,父母们却往往并不曾留意这样的言语对于孩子带来的伤害,而这一句句无情的言语伤害好似一把把无形的尖刀,深深的扎在孩子们成长的身上,回望人生血流成河,却没有止血的办法。

我们在来看一下心理学上父母对于孩子构成的伤害,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孩子而言,那些长期而持久不能解决的内部冲突才是在心理上最重的伤害,以致于在长大之后很多人看上去生活工作似乎都很好,但是内在的匮乏感和无力感让他们在某些情境下一次又一次的退回原点,不可弥补。人生就是一个大的圆圈,始终走不出去。

孩子对于父母无疑是爱的,是依赖的,是渴求的,期待着父母的接纳和认可,父母总以为一次无意的言语伤害没有关系,然而这样话语传递出来的态度才是带给孩子一生逃不开的魔咒,这种无形的态度极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卑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负面特质的人格类型,从而导致孩子一生都在寻求父母和移情性父母的认可,然而在他们的内在,仍旧有一种体验,就是无论他们多么的努力或者作出什么样的成绩都没有办法得到他们渴望的认可,所以终其一生都背负着这样的枷锁。

如果没有觉知到这些成长中源于父母的伤害,孩子们或许永远不知道这些的痛苦是什么,也许也并不会用痛苦来定义,只是习惯性的去生活去努力,成为一种可怕的人生模式。当我们有能力觉察,才有能力去面对、去修复、去成长,我们提出原生家庭的概念也并不是让我们来指责父母,而是让我们有机会去面对我们成长中的缺失,重新长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长大未成人的孩子。

作者简介:

乔丽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2人

入驻年限

2.4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原生家庭怎样带来一生的痛?  原生  原生词条  带来  带来词条  一生  一生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家庭  家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