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那么“懂事”,一定过得很苦吧!

01

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知乎上看到一位女孩儿的抱怨:

小时候家里穷,过年买新衣服的时候,她总会说:“给弟弟买吧,我不要!”

其实,她的内心是多么渴望一件新衣服,甚至暗暗希望,妈妈也会给她买一件。

当然,最后衣服只买给了弟弟。

上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五百,穿着土气臃肿的衣服。

可每学期结束后回家的时候,她总会给家里人捎带一些外面的特产,所有人都觉得她很懂事

有一次,父亲开车被撞,幸好并不严重。妈妈让她打个电话给她爸。

她问妈妈:“告诉弟弟了吗?”

妈妈回答:“没有,怕影响他找工作。”

她有点难以理解:“你怎么不怕影响我的工作呢?”

妈妈说:“你乖,你比弟弟懂事啊!”

小时候,奶奶带着我和堂哥去亲戚家喝喜酒。

亲戚家的邻居种了不少柚子树,送了几个过来给大家吃,对那时的小孩来说,算是美味了。

吃完后,堂哥还嚷嚷着要,奶奶说没有了,堂哥不信,先是闹,然后哭,最后干脆在地上打滚,奶奶无奈,只好花钱去邻居家买了一个。

切开后,他要一个人独吃,不知是谁拿了一瓣,他又不乐意了,又在地上直打滚,奶奶又给他买了一个。

那时的我干巴巴地望着这一切,其实,我也想要!

但父母从小教育我:要懂事,不能向别人要东西。

我只好用渴望的眼神望着奶奶,希望她能读懂我背后的诉求。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没有!

懂事”,最大的特点是:不能提要求,不能麻烦别人!

所以,懂事的孩子往往这样:

明明想吃的东西,却说不要;

明明想买的东西,却说太贵;

明明想做的事情,却说不去。

……

当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想吃的东西吃不到,想买的东西买不成,想做的事情做不成。

难怪有人说: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02:

小时候越“懂事”,长大后问题越多

懂事”意味着失去自我。

懂事”意味着讨好他人。

懂事”意味着活在别人的评价标准里。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

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

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小时候表现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03:

懂事”意味着讨好别人,忽视自己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路边的糖果摊,奶奶指着说:“想要吗?”

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了,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吃那色彩缤纷、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我从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会让大人高兴,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长大以后,我成了一个不懂拒绝别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懂事”也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曾经有一位妈妈留言:我的孩子平时很乖,入幼儿园时非常顺利,不哭不闹,但是一两周后却出现了爱打人、半夜哭醒的问题。为什么?

我直截了当的说:与其说你的孩子听话乖巧,不如说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正常情绪下的孩子,没人愿意去幼儿园。

因为3岁的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去幼儿园,以为去幼儿园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闹,说明她觉得要做一个你们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闹。

她知道不哭闹才会让你们更喜欢她。

换句话说,她在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可是,孩子的感受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出来。她上幼儿园以后爱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内心的宣泄。

04:

为自己而活,你可以不那么“懂事

你被别人贴上了:乖巧、懂事、善良的标签。

可问题是,你活得快乐吗?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因为自己的诗作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赏识,苦恼不已。

一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

禅师笑而不语,指着窗外一株夜来香问诗人:“你知道夜来香,为何不在白天开花,而选择在晚上开花呢?”

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 

禅师解释道:

“白天开放的花,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赏。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诗人听完,恍然大悟。

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更多的源自于他人的赞赏,仿佛做一件事,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肯定,才有快乐的权利。

但是,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就像席慕蓉写的,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

你在别人的评价中活成了一个好人,但却弄丢了你自己。

但其实人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活在别人的眼里,不如活在自己的心里。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眼光,等于拱手将世界让给他人,自己空无一物。

05:

阿德勒曾说:

“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懂事的孩子就是缺乏这种做自己的勇气,如同成年人般的成熟与稳重让他们牺牲了任性一次的权利。

懂事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变成“老好人”,他们的“好”并非全部来自于爱,而是出于恐惧。

这些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难以真正地幸福。

你学会了心思细腻和察言观色,但你也过的很辛苦。

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

我希望你,永远不需要懂事

因为懂事太苦。

苦在心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懂事  懂事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一定  一定词条  
科普社会心理

 讨好即是索爱

作者 |胡慎之来源 |胡慎之(ID:hushenzhixl)有个朋友穿了件新衣服,她问我:“我的衣服是不是特别难看啊,怎么我觉得外面的人都在看我。”我告诉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