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在热兵器时代根本无还手之力,而横练功夫的金刚不坏在火球术面前估计也直接灰飞烟灭。要适应新时代,首先心态和意识上要接受现实的变迁。
改革开放 30 多年沉淀下来的大多数传统企业,产业积累往往围绕着原来的研购产销人财物信打转转,或者再升级一步构筑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往往走的也是深井模式(找准一个切入点,深挖进去,然后继续深挖),打造一个独立的企业小王国,里面的组织、团队、文化以及视野也往往被企业家主动封顶或被动封顶。
经常看《新闻联播》的企业家们可能会发现,在今年12月 份的《新闻联播》有这样一块专题——新经济模式企业的介绍。大量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玩法不断涌现,而新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让前几年传统企业津津乐道的蒙牛火箭速度黯然失色,毕竟发展三年就可海外上市,市值百亿美金。许多传统企业的大佬也纷纷走下神坛,在这股双创浪潮下,除却几个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大佬在今年的经济论坛和峰会中偶有发声,更多的是新经济代表的出色表现。
有个朋友前几天参加一个房地产界的活动,跟国内的顶级大佬同台分享。出人意料的是,两个房产大佬讲的主题全部都是互联网。他们俩不断的论证说你看过什么《失控》吗?看过什么《必然》吗?最后搞的没办法,轮到她上台讲的时候,只能讲讲房地产。
许多依托于房地产、矿产资源起家的企业家们,要么挣扎在转型的路上,更多的是因为踩线、盲目扩张、股市绞杀造成的悲情收手和流星滑落。而与此同时,类似于华为、滴滴、小米等创新企业成了阳光下的英雄和创业标杆,顺应了时势和大众对阳光财富的呼唤和对创富英雄的赞叹!
时也,势也,运也,命也。
谁也想不到原来依托强大的区域限制和行业管制的出租行业会被滴滴打车全国洗牌,这放到前几年简直不可想象。笔者自其创业之始就收到过其融资计划书,像许多机构一样拒绝了,因为根本没看懂,也想象不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原来各个城市出租车行业背后的政经关系太过复杂,但这两年的高压反腐,极大地打击了原来盘根错节的体系。三年光景,一个估值百亿美金的巨头就诞生了。
而这也坚定了笔者从产业投资和并购转身风险投资的决心和对新经济浪潮企业的信心。类似于这样的经济场景在其他的行业也进行着天翻地覆的变革,而这些新经济模式和创新企业抓住的正是真正左右企业命运的——消费者用户。
在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新经济模式面前,消费者以惊人的速度刷新着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当我回老家探亲,看到村里也有了创业大街、小年轻们都习惯网上购物、出门滴滴、购物配送到家时,我更加确认:新经济浪潮势不可挡!
零售企业已生死攸关
互联网企业一般以三个月为一产品更迭或企业的生命周期,基本 3年 会对某一细分市场完全洗牌,形成双头垄断市场或一头独大垄断格局。
在这新的政经生态体系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大变局,作为原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传统零售,这两年也面临着激烈的变革和挑战。但是,新经济留给传统经销商企业和零售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目前的几大电商平台和社区 O2O 平台动作不断,基本完成了前期市场的洗礼和重兵布局!
对消费者而言,提高效率和提升生活品质的经济改造功莫大焉。但对多数零售企业而言,却生死攸关。
零售终端要主动求变,成为新经济改造中的关键一环
线上界面和线下零售界面都是直面用户的端口,现在的消费者除却部分必需品在线下终端超市采购外,一般的购物过程基本都是 “线上搜索、比价、下单、跟踪、送货 上门、评价” 这种全程可控、可视、可参与的消费体验。
而前几年引一时风潮的免费模式在如今的商界江湖早已过时,O2O 模式在资本的助力下采取了补贴消费获客的模式。当大家都在等着看平台笑话,观望其什么时候取消此政策时(许多传统企业都曾掀起价格战,但价格一平稳,消费者就逐步流失了),结果却大跌眼镜。补贴持续不断,但此时补血的不再是资本,而是消费者本身。原来平台聚拢客群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金融、广告、流量入口等商业模式赚回来,并且略有盈余,这让许多传统企业目瞪口呆!
我们看到,虽然许多社区店、大型连锁店大面积关店,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反而是极大增加的,电商数据一再刷爆眼球就是明证。零售终端要主动求变,积极响应,争取成为厂家-商家-零售-消费者价值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或努力成为去中间化过程中的贴身消费者环节。
对大的零售连锁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主动上下游延伸,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方式,打造系统链条,来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降低姿态和身价,积极的触网联网。今年,京东参股永辉、阿里投资苏宁,都是电商经济对传统经济的联姻,也是传统零售经济在自身多次转型后的无奈突破。
对小的零售企业或零售店而言,也要提高本身并购价值,纳入到系统环节中来。
新链条下围魏救赵,争取做好社区经济的入口
O2O 模式虽在某些领域被证明是伪需求和低频需求,但社区零售 O2O 在笔者看来还是争夺社区入口的关键环节。零售企业要主动与大型 O2O 企业联手或接受改造,成为同城配送、社区经营的有力推手或助手。许多个体的零售店面在这个领域可以放下姿态,积极加入和加盟到这些模式中来,这也是个体零售店有选择的出路。
十平米小店的逆袭
有家 10 多平米的社区小店, 之前是以乳品杂食烟酒为主,后期受到线下线上的双重夹击。
为了险中求活,这家店升级了明亮装修、删减了品类,以处理大日期的乳品为爆点,引进了物流寄送、名优特产、进口产品,店内品类则以即食产品和新鲜产品为主。在收银台前,该店安设了清一色的关东煮、包子、馒头、半成品菜和 O2O 企业的保温箱。
这家店策略是不压货,只代卖,并且收取管理费。一方面,通过大日期产品来吸引更多的家庭主妇,另一方面,通过物流寄送服务从线上引流一部分客源。另外,进口产品的引进(韩日乳品、奶粉等)提高了产品毛利,而线下定期举办的集体采买和家庭日活动则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并有助于带来其他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这个模式,社区连锁店纷纷要求加入
笔者接触跟进的一家企业,采取了经销商和社区零售店面联营的模式,在南方一些城市的试点运营、复制,结果也令人充满惊喜和期待。
这家企业原来是经销商,依托原有的经销体系和自营连锁店,结合多年客情,下大功夫开发了一款针对零售终端店面自助进销存系统,可以进行后台数据的运营分析,帮助零售端进行重点品类分析,进而制定进货策略,从而提高经销商的进货量,效果非常好。
这个模式被当地其他品牌的经销商看好,纷纷寻求合作。该企业与当地其他品牌大经销商达成一致:将数据公开共享,提高彼此的进货量,业绩和返利归属于经销商,货源直采厂家。
当这种模式推进到第四家品牌经销商时,有经销商提出来投资加换股的模式,甚至希望可以整体并入该企业,一些大的社区连锁店也纷纷要求加盟联营。颠覆进销模式的同时,这家企业发现零售环节本身也被颠覆了。有了品牌有了终端门店根本不够,因为消费者跑到线上买了,所以这家企业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开发自己的线上平台。
该企业深耕市场 3年,今年下半年开始发力,实现了收入和盈利的大突破。
物业联姻社区 O2O,你能想到吗?
另一家项目企业的案例也颇为精彩。这家企业是做物业管理的,管理的社区比较多,依托原来的物管平台和体系,将这两年大热的社区 O2O 引进到社区物管的 App 上。这家企业在 App 上构筑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电商管理等模块,并将物业闲散空间租借给社区 O2O 平台和物流平台,收取租金和 O2O 平台的利润分成,由 o2o 平台在社区的活动来推广这个聚合 App,快速地实现了社区模式的扩张和其他物管的加盟,让原来不以为然的物管集团大为震惊。
当然由于前期股权和出资的问题,双方也爆发了控制权的内斗,虽让笔者唏嘘不已,但此模式好像也已见曙光。
消费者不会再凑付,零售终端不重塑死路一条
笔者之前的一个朋友最近搬到了一个新的小区,小区比较偏僻,只有一个零售店。物业将其引进社区时还与其签订了排他协议。这个零售店的经营意识和态度极差,果蔬食材新鲜度令人难以容忍,但消费者无他选择,不得不购买,还要忍气吞声。
随着小区周边路途逐渐畅通,社区 O2O 来了,物流配送来了,社区居民都选取了电商和社区 O2O 直配上门服务。于是,这家店扛不住了,向物管和消费者抱怨电商冲击了传统零售。
笔者认为,电商平台和社区 O2O 模式的崛起,真正让中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得到了实惠,解决了原来信息不对称、渠道加价、服务体验差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极佳的客户享受和体验。
笔者是多年的蒙牛粉丝,但今年德国和新西兰的牛奶在超市和社区进口商店上架后,由于其超鲜的日期、低廉的价格、世界的品牌,直接转换门庭。以前没得选,现在谁还希望用国标的产品和服务凑付!
正如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阅兵蓝才是天空的正常蓝一样。这些原来就应给予消费者的尊重和消费体验才是正常的,只不过以前的消费者没的选择。现在,如果经销商和零售终端不从心态和商业模式上求新求异、实现重塑,还固守着原来的想法和做法,对不起,请让一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