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璐
淘宝搜索规则,一直在跟着用户的需求在变,特别是淘宝搜索排名的变化,很多卖家都跟不上这股潮流,最后只能淹没在淘宝的洪流中,所以一个优秀的卖家需要知悉淘宝规则的任何变化,然后随机而动。
淘宝作为一个购物网站,首先要考虑用户利益,用户喜欢,淘宝网作为一个公司,也会考虑到自己能不能赚钱,所以第二位是淘宝的利益;除了用户和淘宝自己,第三位才是卖家的利益。也就是下面要说的淘宝搜索排序原则了。
1、用户利益,也就是买家体验;
3、卖家利益,维护好电商生态。
好的,现在时间倒退,我们一起回到2003年,想一下,当年淘宝网刚刚创立,你作为淘宝搜索部门负责人,你需要想清楚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买家想要什么?
淘宝在初期,商品数量比较少,用户搜索一个关键词,你需要根据买家搜索的关键词,去匹配买家想要的商品。你只要展现用户搜索的产品即可,就是一个关键词与产品的匹配;当然随着淘宝的发展商品越来越多,又逐渐引入了类目匹配、属性匹配等因素,不管什么匹配,只有一点,就是要最优匹配原则,要展示买家真正想要的商品。
最优匹配模型:关键词匹配 类目属性匹配
第二:优先推荐哪些商品?
淘宝平台慢慢走上正轨后,很多商家开始慢慢涌入进来,商品数量也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搜索一个关键词,搜索结果会展现很多很多的宝贝,那么淘宝在众多商品里面时如何推荐商品的呢,哪些商品淘宝排名靠前,哪些靠后呢?
所以就出现了优先推荐销量高的商品,发展到后面淘宝发现有一些销量高的产品质量并不是很好,所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变成了现在的单品人气权重,人气越高,排名越靠前。
人气权重模型:销量、转化率、橱窗推荐、退货率、好评率、跳失率、停留时间、收藏、购物车等等。
第三、简单的人气排序无法保证卖家的公正性
如果简单的按照人气排序,那些新品一定是没有人气的,也不可能有什么排名,这个时候淘宝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淘宝搜素一个关键词永远是展现那几个宝贝,没有新产品,消费者会对淘宝网失去信心;对于那些后入淘宝的人来说,先加入淘宝的在销量就有优势,后面加入的卖家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不管是出于对买家的体验,还是对卖家的公平性,这个问题都需要解决,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引入上下架原则,越接近下架的宝贝展现越靠前,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的7天上下架。
第四:单品人气权重都一样的情况下,推荐那个宝贝?
只有人气模型够吗,随着淘宝网商品越来越多,淘宝店铺也越来也多,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店铺各项数据,对淘宝店铺做一个排序。比服务,服务好就优先推荐那个店铺,这样才能提高淘宝的用户体验,这个就是指的卖家服务模型。
卖家服务模型:旺旺在线时长、询单转化率、支付宝使用率、动态评分、全店退货率、纠纷售后、好评率、发货速度、金牌卖家、公益宝贝、运费险、退货速度~~~~
第五:价格模型
消费者一般都比较喜欢实惠的商品,初期喜欢在淘宝上面购物的原因就是便宜,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很恶劣的商家开始打价格战,随着价格战的不断深入,卖家可以赚得的利益就越来越少,商家没有利润可以赚,就开始降低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差了,消费者体验就不好,那么这时淘宝就有了相应的对策。所以淘宝开始放大招了——价格模型
根据淘宝的大数据积累和云计算,判断出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价格区间,并且划定一个最最低价格,每一个类目制定一个标准,排除那些低价的商品,凡是低于这个价格的商品,不允许发布,这一招直接杜绝了0.1元、1元这样的低价商品。
对于一些低价商品,这个时候淘宝网把计算公式稍微修改一下,客单价高的,成交权重高,客单价低的,成交权重低。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客单价商品权重比较高,也正是我们通常说的不要轻易改价的原因。
第六:千人千面的个性化
淘宝经过十年粗放式的增长,已经慢慢步上正轨。想要让单个流量的价值最大化,那只能让消费者更多的消费,为消费这个提供更加精准的商品,俗称千人千面,每一个淘宝用户搜索的商品都是根据自己的浏览购物记录来推荐的。希望以此来提高流量价值,实现流量价值最大化。
这一项对卖家比较不利,导致严重缩短了爆款的展现机会,砍掉了爆款的生命周期,之前一个爆款可以活半年甚至一年,有一些宝贝可以一个爆款吃好几年,现在是不可能的了,原因主要有2个,首先就是千人千面,其次还有后来引入的七天成交权重。
所以淘宝排名的搜索规则一直都在变化,如果你还不变化,是不是out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