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铁打的贴吧,流水的高管,扶不起的阿斗

最近,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在朋友圈宣布离职,这一消息在互联网圈内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说贴吧太难做了所以胡玥走了,也有报道称百度内部都看不懂这个产品,拿它没有办法。

贴吧的究竟是什么呢?被高管抛弃、用户抛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商业化做的太过火被大众抛弃,还是因为百度的账号体系太烂没有黏性?好像没人能给出答案。

事实上,胡玥的离职仅仅是自2010年到2018年期间多位贴吧高管离职的一个缩影。这八年间,共计有包括舒讯、陆复斌、麦田、胡玥、罗亮、张新泳等人先后离开贴吧或调任百度其它部门,可以说,这是百度中管理层变动最大的产品,没有之一。

互联网从业者和贴吧用户可能都知道,贴吧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和互联网草根KOL文化的发源地。此外,来自百度及易观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贴吧拥有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PC&APP),其中移动端用户数达到5008.9万人,约占总用户数的16.7%。

这样一个有着响亮标签,鼎盛时期曾经占据百度超过20%流量的用户端产品,沦落到屡次被高管弃之、被社会骂之的地步,着实令人费解。但是正因为如此,才值得行业去思考,贴吧是什么产品,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作为贴吧的前员工,资深用户和一个服务社交网络公司的市场公关人,我窥探到贴吧留不住高管、无法走入社会主流的本质——贴吧是一个弱关系、以人群为中心的社交产品。基于关键词、兴趣爱好锁定人群在 PC 时代很受用,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个人为中心,以社群、微博客、短视频为主的社交产品才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贴吧最大的问题不出在看似不计后果的商业化和低龄化,更重要的是它的弱关系特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一个高频产品。就像职场社交领域中的领英、脉脉一样,特定的需求产生才能带来用户规模的增长和活跃度、黏性的增长。

过去,贴吧曾经试水过以用户为中心的 i 贴吧产品(生于2009年11月,死于2011年8月),也曾经试图延续草根意见领袖的塑造(2013兴趣大师计划),但是这些尝试都没有成功,本源还是出在“弱关系”、“去中心化”这个两个内在基因身上。

在2013年,百度曾经推出了两个计划试图完善百度的账号体系并且拯救贴吧,这包括启动必须登录才能有的百度新首页和全面向移动化、视频直播化、智能推荐化倾斜。但是,碍于过去用户类型的僵化、老用户的流失和微博、微信、快手的竞争,贴吧没能被拯救,百度的账号体系完善也止步于提升注册用户量。

从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历史看,社交的最大特点是拉近人与人、人与兴趣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在这两个方面有显著的突破。像贴吧、人人、开心网的衰弱,离不开业务方向转变的缓慢和对用户需求捕捉的迟钝。

我在2015年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曾经说过,原时任贴吧总经理舒讯曾希望把贴吧打造成为一个拥有百亿人民币营收能力的重量级产品,这背后的原因是贴吧具有巨大的用户基础和百度天量的流量优势。但是我也认为,无论是舒讯还是最近离开的胡玥都不是真正的懂得社交网络,最多算是互联网的资深从业者。

个人觉得,只有割舍掉现在不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交形态,牺牲掉现有的低质量用户,才能走入社会的主流之中。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贴吧扮演了重要的救灾信息分发角色,10年后的贴吧,也可以有能力聚合精英人群,影响社会的发展,占据用户的心智。

2009年3月27日,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曾经因为贴吧的错误改版发帖称“我不会坐视不管”。不过,从现在看,贴吧这样一款屡次改变,屡次失败的产品,似乎并没有得到李彦宏的充分重视;并且,导致贴吧错失了社交能够带来流量、用户和多元化的大体量商业化方式。

业内一直疯传,一个微信跳一跳游戏广告“耐克盒子”就价值2000万,对于营收受到搜索引擎业务局限的公司,不发挥已有资源做再突破,实为可惜。如果它能够想手机百度那样被深耕细作,今天的百度公司和贴吧都会有着巨大的不同。

我看到的贴吧现状是,用户低龄化、松散化,而且存在有一些反用户行为的做法,比如站内信强制在移动端使用,用户分享引导弱等等。未来的贴吧将如何发展,谁会接替总经理职位,还有很多悬念等待揭晓;可以预见的是,贴吧短时间内仍然走不进主流社会,内容的分发仍然靠微博段子手搬运。

社交网络的江湖有贴吧,也好像没有贴吧。希望未来的贴吧被大众提起时,是欢迎来关注我和这个吧很好玩,要不要一起来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被买卖卖吧主、血友病事件和某某高管离职。

我记得,博物学家达尔文(Darwin))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选择使那些较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淘汰,最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保存和繁荣。不知道正在All in AI的百度,能否用投入AI 的决心去打造一个全新的贴吧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斗  阿斗词条  高管  高管词条  贴吧  贴吧词条  打的  打的词条  流水  流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