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值公职人员下海潮。会计出身的严琦,也是那会儿放弃金饭碗投身商海,踏足餐饮界。
二三十年过去,她打造出年销26亿餐饮帝国---陶然居,开出53家连锁店,成为餐饮界一姐。
这个重庆姑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那么多束缚,人生也没有那么难。
1
1967年,严琦出生于重庆巴南。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小严琦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幸而,留守儿童的境遇没有给小严琦带来性格缺陷或是童年阴影。相反,她身上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爽朗、乐观。
在家人眼里,她是“开心果”;在老师眼里,她是个成绩拔尖、“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不论是学校还是出社会,她一直是出类拔萃的那拨人。
1985年,在处处需要走关系的年代,毫无背景可言的严琦从5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巴南一家银行,端上了人人艳羡的金饭碗。
可事实证明,严琦是个不喜欢“死守规矩”的学霸,她很清楚内心的想法,并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每个月几十块工资、每日朝九晚五的生活,给严琦带去的不是安心与稳定,而是不甘心。她不愿意一辈子就这样活着,她相信自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在银行捱了十年的严琦,终于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辞职、下海、做餐饮。
2
丢掉别人做梦都想要的金饭碗就算了,还跑去做人人看不起的餐饮业,在餐馆端盘子。在众人眼里,严琦一定是“疯了”。
这种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住他人鄙夷的眼光呢?反正,严琦才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知道自己渴望做出一点成绩、做大一份事业。
1995年6月,严琦租下一间不足30平米的铺子。不久后,一家小到只能摆放5张桌子、却有着诗意名字的小饭馆---“陶然居”开业了。
那段时间,朝九晚五成了朝五晚九,每天天不亮就得赶去两公里外的农贸市场买菜,白天几乎都在店里给厨师打下手,各种脏活累活重活都得自己来。
“当初创业时,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累到自己腰都直不起来,都想放弃了。”由于资金紧张、人员不足,起步时很多事都必须严琦自己动手干,那段时间她不止一次想要放弃。
然而,与忙碌的背影相对应的,却是餐馆内的冷清,日常的艰辛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回报。其实,严琦很清楚现状:一无地利,因为餐馆距离市中心15公里;二无人和,找来的厨师只会做一些没有特色的家常菜,能来光顾的顾客几乎都是偶尔停下来吃饭的货车司机。
会计出身、不会掌勺、没有餐饮经验的严琦,看着小店不温不火的生意,只能日夜思索着该如何创造独具特色的菜谱,从而吸引更多顾客。
3
偶然的一次,严琦听说西南农学院一位教授培育出可人工养殖的生态田螺,不仅肉质饱满,更重要的口味鲜美无泥腥味儿,食之能滋补保健。
灵感一闪而过!严琦当即决定用这些生态田螺,制造出独具特色的菜系。
为了“研制”出与他人不一样的田螺烹饪法,严琦与厨师没日没夜、反复试验,不论是泡椒,还是过桥、蘸水,他们几乎尝试过各种味道。为了得到顾客反馈,严琦常常拿给顾客免费品尝,前前后后共用掉了上千斤田螺。
看似只对数字敏感的严琦,其实有着极为敏锐的目光和富有创意的想法。作为地道的重庆妹子,严琦知道重庆人嗜辣、好麻。于是,她让厨师借用辣子鸡的作法,做一道辣子田螺。
招牌菜有了,该如何宣传呢?在互联网还为兴起的时代,要想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
这时候,原本影响甚微的过路司机,成了最好的“传话”对象。当时,严琦向门口来来往往的司机、过客提供免费田螺,让众人试吃。
这道鲜香麻辣的辣子田螺,深受吃客们的欢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小小的餐馆每天挤满了慕名前来的吃客。最火爆的时候,上百辆大车停在门口。
因一盘田螺而走红的陶然居餐馆,从原先小店的5张桌扩张至大店的30张、再到60张;营业额从几百块到上百万,不足4个月的时间,严琦就挣到了商场中的第一个100万。
4
如果你已经读到这儿,那请你想想,如果你是严琦,你会怎么做呢?你能把握机会甚至自己创造机会吗?你能做到严琦那样用心经营、耐心琢磨吗?
初尝胜果后,严琦在成都连开数家分店,2003年,她决定带着被评为“中国名菜”的辣子田螺,“进军”北京。
之后几年,不仅是重庆、成都、北京,在湖南、黑龙江、海南、新疆也能看到陶然居的影子。原先单纯的小餐馆,在总能走在行业前端的严琦,铸造成为一个立体餐饮王国。
2011年,陶然居的年销售突破22亿,如今已超出26个亿。
写在最后:
除了做行业经营领跑者,严琦还担任着言传身教的“校长”角色。
为了帮助家乡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严琦数次捐资助学,让贫困孩子能接受正规教育;创办陶然居餐饮职业培训技工学校,免费培训当地农民、下岗女工。
据统计,陶然居餐饮集团共解决6万多职工的就业问题,将数万名农民工和下岗工人培训成技术型人才。
“我渴望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想告诉那些正在创业或者想投身创业的人,成功的秘诀在于用心做事业。”
其实,对于真诚做人、用心做事这件事来说,并不需要你有怎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