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2卷 汉纪4
【原文】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
【译文】高帝刘邦又令周昌选挑赵国壮士中可充当将领的,周昌报告说有四个人,并让他们来进见。高帝谩骂道:“你们这群小子能当将军吗?”四人大为惭愧,都伏在地上;高帝却真的赏赐各人以一千户的封邑,任用为将领。左右随从劝阻说:“跟随您进兵蜀、汉,征讨楚王的功臣都没有全部封赏;今天封他们,凭的什么功劳?”高帝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知道的了。陈豨造反,赵国、代国一带都被他占有。我用紧急军书征调天下军队,至今还没有到来的,现在估计能够调遣的只有邯郸城中这些士兵而已,我为什么还要吝惜那四个千户封邑,不用来抚慰赵国子弟呢!”属下都点头说:“好主意。”
【解析】权谋家和一般人的见识,不一样的最大区别,就是对一个事件计算的深度不同,能够一下子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刘邦就是这样的顶级高手,抛开了世俗的肤浅认识。这段材料里,面对陈豨造反,刘邦立即重赏了不符合条件的四个人做将领,周昌只看到了不公平,这个表面的问题,而刘邦却看到了背后的权谋,刘邦的三层权力计算:
1、实力对比
刘邦认为:“陈豨造反,赵国、代国一带都被他占有。用紧急军书征调天下军队,至今还没有到来的,现在估计能够调遣的只有邯郸城中这些士兵而已。”刘邦尽管富有天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北方局部实力的对比下处于劣势。那么刘邦就必须把手里仅有的资源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权谋家的现实主义,眼前的问题最为重要,眼前的关都过不去,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吧,想的太远没用。很多时候,饮鸩止渴的事情,政治家没少干,都会用厚黑学的锯箭法解决难题,至于后遗症,相信下一代更有智慧,把问题留给将来,留给下一任。所以,很多难题处理不了,把人哄走就行了。
2、人性驾驭
既然刘邦准备把邯郸城,这点手里仅有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为什么不直接奖赏,而是上去就臭骂了一通?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这就是人性驾驭。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肯定这群人,然后给他们封千户,这个会让他们的成功来的太容易了,而不会珍惜,并且还会传递出,刘邦太蠢,识人不明,管理无能的政治形象。但是臭骂一通之后,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们会觉得受之有愧,而且经过地狱和天堂的轮回,会更加珍惜这份天赐的位置,会更加用心。这也向社会传递出,这些无能的人,都能够得到刘邦这么大的赏赐,我们只要努力拼杀,更加不会被亏待。这是千金买马骨的另类使用策略。
3、政治布局
刘邦重用这四个赵国的壮士,怎么就是政治布局了呢?因为,刘邦过来征讨造反的陈豨,自己手里并没有多少军队,而陈豨占领了北方大量的地盘,这个实力对比,不仅仅刘邦知道,赵国人自己也知道。大家内心都有一本账,知道刘邦的实力比较弱,也就会导致人心不稳。而且刘邦之前自己并没有对赵国有过什么实质性的恩信,这里没有自己的嫡系势力,也就无法仅凭自己的威望来凝聚人心。人心不稳,且随时可能造反,如何的快速的让赵国的站在自己这一边,而不是观望呢?只能重用赵国人,给他们利益,把他们的建功立业的热情激发出来,为自己的所用,用超额的赏赐建立信任关系!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刘邦出神入化的权谋手腕,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的说明,为什么刘邦的紧急命令之下,为什么其他的队伍集结姗姗来迟?这是有权谋心思的,这些军队分为三种,首先自己的嫡系军队,想立功,攻打莫过于救主啊,只有主上陷入危机,大家雪中送炭,才能有更多的赏赐。其次,非嫡系军队,大家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别人打得差不多了,自己去摘桃子,毕竟有实力才有权力。最后,就是那些异性诸侯王军队,都是观望,最晚过去,刘邦实力和威望受到损失之后,对下面的控制就会减弱,自然这些异性诸侯就能够有更大的自由。这些都是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