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的基本含义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所达到的领域。根据辞典里的说法,人脉的解释为“经由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经常用于政治或商业的领域,但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人人都会使用人脉。
在人们追求事业成功和幸福快乐的生活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个类似血脉的系统,因此称它为人脉。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1]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都是说,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是对人类最杰出的贡献。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
人脉如同树脉
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没有叶、没有枝、没有根,也就没有树。根脉、枝脉、叶脉的死亡最终导致了树的死亡。而栋梁之才的形成必须要有根深叶茂的生命支撑环境。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
一个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在一个群体里,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这种人脉资源不仅对你在公司工作时有用,即使你以后离开了这个公司,还会发生作用,成为你创业的重大资产。拥有它之后,你知道你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你该打电话给谁。假设你是个业务经理,那么,你的最大收获就不只是工资、提成以及职务的升迁,更重要的是你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人脉与人际关系
人脉与人际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营人际关系是面,经营人脉资源是点;人际关系是花,人脉资源是果;人际关系是目标,人脉资源是目的;人际关系是过程,人脉资源是结果。可以这样说,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而人脉资源的开花结果则依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一览职通车“人脉拓展”支撑个人用户拓展职业人脉圈,从而使其通过人际网络获得商业机会和创业项目,提升个人竞争力,为成功助跑。
人脉资源的划分
人脉资源根据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政府人脉资源;
金融人脉资源;
行业人脉资源;
技术人脉资源;
思想智慧人脉资源;
媒体人脉资源;
客户人脉资源;
高层人脉资源(比如老板、上司);
低层人脉资源(比如同事、下属)等。
“社交力距”决定人脉交际
最好的人脉交际,是在人们为了建立人脉之外的目的而相聚,彼此学习、或互相帮助的时候。
这涉及一个话题——“社交力距”。我们知道,杠杆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当动力臂足够长时,我们就能以很小的力撬动一块巨石。所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要成就事业,丰富人脉当然必不可少,但很多热衷于“扩展人脉”的人往往有一个相当明显而又不自知的误解:扩展人脉等于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人。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
想象你眼前有一块1吨重的石头。你的确“接触”到了这块石头,但你使出吃奶的劲来搬或推,石头仍然纹丝不动。要挪动这块石头,你只能用杠杆——找到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并找到支点。
我们总能在各种场合看到那种热衷于交际的人,到处索要重要人物的联系方式,与名人合影。他们忘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重要的不是你接触、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认识你;甚至也不在于有多少人认识你,而在于有多少人真正认可你、在乎你。
没有社交杠杆,或者社交杠杆的力臂不够大,你孜孜不倦的社交努力很可能毫无用处。有这样一个调查数字,重要人物对收到的陌生人信息回复的概率低于2%,更不用说积极回应、给予实质性帮助的概率了。
社交中,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自己
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当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不遗余力的搜集各种名片、参加各种演讲、挤进各种活动现场,极尽所能地扩大自己的“人脉”。在一些活动现场,不止一次看到过一些人来找某个知名人士或者位高权重者索要名片,或者要求扫微信。
有一次,一个朋友遭遇到这种场景后,先是面露难色,但随即让这些人加他的微信。A先生半开玩笑地说,“每次活动都有这么多人要加你的微信,你倒挺大方的”。他苦笑道:“我这个微信号是专门用来被扫的,是为了应付这种场面而特意注册的”。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成功加了名人微信的人,心中一定窃喜自己终于有某某人的微信了,但是实际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子呢?想来有点无语。
一些营销书籍告诉我们,做市场销售必须记住一点: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客户之外,还要时不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干得热火朝天的事,在对方看来往往毫不值得留意。在人际交往当中,也应该有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看自己的能力,千万别陷入那种自己乐此不疲,实际上毫无效果的努力中。
不要陷入到囤积人脉的无谓努力中
认识谁当然很重要,这是常识。但这种常识会引发不该有的幻想。这种幻想让我们以为,自己之所以不成功、之所以做起事来困难重重,就是因为自己的人脉不足。基于这种想法,我们便陷入到一种囤积人脉的无谓努力中。
文章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这是他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次教训:
我曾经给一位我敬仰的企业家发过电子邮件,但没有得到回复。几个月后,他突然联系了我,而且他根本不记得我曾经试图联系过他。他说,他听了我的演讲,并提出想要和我见面——现在他有了证据,知道我可以带来增值。
这次经历让格兰特明白了一个道理:认识谁或者得到谁的联系方式本身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别人注意到你。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是说,不要总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真正要担心的,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别人,以及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值得让人知道的人。
我们中国人总讲“知遇之恩”,“知遇”者,“知”在前,“遇”在后,只有相知才能有真正的相遇,只有“遇”,没有“知”,等于没有遇。“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相知即是无缘,这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却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
格兰特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数字,一个陌生人如果给那些重要人物写信,得到回复的概率不会超过2%。其实不难想象,如果你是一个名人,每天都有很多人向你索要名片,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打听你的联系方式,当他们给你发来邮件甚至打来电话时,你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回复他们呢?
想通这个简单的事实之后,我们也就少了许多轻举妄动。曾国藩曾言“人之大患,在于妄为人知”。常见的“妄为人知”就是不论见到谁都用那套固定的语言体系去推销自己,自吹自擂。这样的人往往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一个人初次和你见面时,他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说话的内容,而是你说话的方式。
能在别人心目中塑造你形象的,并非是你想要急于给对方表白的内容,而是你说话、举手投足散发而出的气场。当你忘情地、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对方在你开口几秒钟(人对他人的气场识别的最短时间是0.5秒),就已经对你有了判断,已将你归入黑名单中了,或者从一开始就对你设置了自动屏蔽机制。
我们在看一些成功故事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这样一些细节:某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另外一个人物,从此他的职业生涯或者创业历程便获得了奇迹般的改变。和所有的成功故事一样,这样的内容本身包含着一种谬误:即便这个故事的所有细节都是真的,但成功是小概率的事件。
实际的情况是,大量的人费尽心机结识了一些人,但是最终也一事无成。我们之所以没有听到这样的事,是因为所有这些人都没有成功,自然就没有人为他们写成功故事,自然你也就不知道他们以及他们的种种徒劳和愚妄。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到处搜集名片、到处加人微信的人。即使是一个和蔼可亲、礼贤下士、助人为乐的人,在公开场合中,他都会将自己切换到一种对交际花自动屏蔽的状态。
见面的第一瞬间,一旦让别人意识到你是一个囤积名片、囤积微信号、囤积“人脉”的人,你就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在对方的意识中被自动删除了。正如格兰特所言:没有人能和一群交际花真正打成一片。虽然我们有认识新朋友的计划,最后往往还是会和老朋友们混在一起。
大家也可以回顾自己的交往历程,看看自己的密友圈一年之内到底有多大的变化,同时快速浏览一下自己多达5000人的微信通讯录,问问自己,这里头到底有几个人自己真正有印象?最要紧的是,这里头到底有几个人对自己真正有印象、真正在乎自己?
格兰特说:最好的人脉交际是在人们为了建立人脉之外的目的而相聚,彼此学习或互相帮助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那么你一年到底会帮几个人,会帮什么样的人?
《孤独的狂欢》里说过,真正的相见都是恨晚的,不恨晚的相见不如不见。在彼此相见之前,两个人都做了很多事后看来仿佛是为这次见面而做的准备工作,这种无意中的准备,就是在彼此不知晓的情况下各自修行,各自积累与对方的缘分,所以在相遇的那一刻,便会产生“相见恨晚”的感慨。
不可否认,结识正确的人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成功明显有益,但这个正确的人在多大程度认可你、愿意帮助你,甚至甘愿为你承担风险,这都取决于你自己在一瞬间呈现出的价值筹码。
如果你平时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去积累那些能够让你在一瞬间就足以显现的价值,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囤积所谓的“人脉”,那么你努力的效果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格兰特提醒我们:人脉不需要你成为人脉交际的专家,只需要你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当你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真正专家时,你的人脉自然也就建立了。
好运气不是追求来的,是吸引来的,好的人脉也是如此。积累人脉显然不同于囤积大量细若游丝的所谓“关系”,也不同于蜜蜂采蜜,靠整天飞东飞西收罗各种联系方式就能酿成人脉的蜂蜜。
浮皮潦草的人脉是一种飘忽、涣散的频率,永远聚不起人气和人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认识”什么人重要得多。
“不患不立,而患所以立”。(不要操心你在这个世上有身份有地位,值得操心的是,你到底要凭什么才能立得信,有身份)
如果你是一个有成色、有特质的人,你就会形成特定的“频率”,适合于你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向这个频率汇集。这个频率,或者说频道,才是你真正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