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宗尘封了47年的保密档案。这是周恩来总理关心人民疾苦的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让老百姓敢说真话的故事。
1961年10月14日,久病住院的广饶县公安局干部曹树立给国务院写了一封人民来信,反映山东省惠民地区和广饶县饿死人的问题。信中情绪激昂,言辞激烈。
1961年10月30日,周总理看完这封信后,心情沉重而急切,当即给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写了封信。谭启龙接信后,立即派秘书方兴去惠民地区和广饶县调查;后来,谭启龙又亲自到这个地区走了一趟,专门调查处理此事,并实事求是地向周总理写了报告;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介绍曹树立到青岛北九水疗养院治疗,把曹树立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曹树立奇迹般地得到生还,且有了一个幸福的家,至今健在。
这个故事曲折复杂,跌宕起伏,故事是围绕6封信展开的,封封信件都充满着真情,字里行间流淌着责任心。
第一封信:告状信
“我这话您爱听也别高升我三级,不爱听生气也别叫我下牢”
1960年前后,我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山东省惠民地区(今滨州市与东营市)、广饶县(今东营市)成为重灾区之一,因疾病、饥饿死人的现象经常发生。
1961年10月,家住广饶县城关三村的县公安局干部曹树立已患肺结核病6年之久,躺在惠民专署疗养院的病床上,在八九月间,他接到家中来的两封电报,父母因患水肿病和干瘦病相继去世。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悲痛欲绝,一度曾想自杀。在极其苦闷的情况下,他想到了党中央,想到了毛主席,想到了周恩来总理,能不能写封信真实地反映这里饿死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处境呢?
1961年10月14日,曹树立抱着一线希望,流着泪写完了《小干部和主席谈心》这封信,内容如下(有删节):
我们这里的死亡太惊人!您实在不该稳坐北京,专靠行文、指示、马列主义、政治工作了。以上这些都不是粮食,不是粮食就不能充饥,不能充饥就不能避免死亡。如何避免死亡,以小干部短见,就是怎样发挥群众劳动生产的自觉性,这是解决农业问题和避免人口死亡的根本道路,别的千条妙计,都是无济于事。
您应该立即想出一个既不改变生产资料(土地)性质,又能接近、符合群众的心理和条件,对土地使用的措施,从而很快的(地)发挥群众的生产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国家这样大,像我们这里的情况总是局部的,为了避免当前这种吓人的死亡,不管您想出什么高计绝策,先别强调农业税,或者极少量的担负农业税,应该先考虑他们的生存自给就很好。我连月失去双亲,真是万分悲痛,像我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触目皆是,已不为奇了。在这个时期失去爷娘的人,失去儿女的人,失去丈夫的人,失去妻子的人,怎么能不暗下议论……
我这话您爱听也别高升我三级,不爱听生气也别叫我下牢,您不怪我好歹,今后咱就常谈心。
山东情况再不能搁延了,马上行动吧,我的好主席。
十一年的候补党员
十二块的小干部
患病吃不饱的人
神经正常的人
曹树立
(1961年)十月十四日
为了防范秘书看了信后扔掉,他又单独用一页纸写上:“负责同志:你若是保国的忠臣,爱祖国,爱主席,有良心,就一定将这份谈心书交给主席过目。(如果)你(不)这样做,把它掷到纸篓里,您可要扪心思量!”
曹树立把信叠好后,封上口,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把信发出去。他觉得寄去这封信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第二封信:指示信
“对曹本人也不要进行追究,让他把要说的话都能说出”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10月26日,他看完曹树立的来信后,觉得信中反映的事情真实,问题严重,亟须解决,当即批示:
送请总理、先念、震林同志阅。
10月27日,谭震林副总理看完曹树立的来信后,也当即批示:
此件可以转给谭启龙同志,请他亲自派人去查问一次,是什么问题。
10月30日,曹树立的来信转送到西花厅周恩来总理的办公室,总理心情沉重,觉得让老百姓挨饿,我们共产党员、各级干部有责任。信中反映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弄清真相,迅速解决。于是,迅速给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写了一封信:
启龙同志:
现附上曹树立来信抄件一份,并有他附件一纸,请阅后派得力同志去认真地查一查。不管这个人的情况如何,总要把惠民、广饶两地方的现象弄清楚,并且对曹本人也不要进行追究,让他把要说的话都能说出,因为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署名给中央写信的,我们必须负责地看待这事。希望你将查得的结果告我,原件尤其是曹的附件也望一并退回。
敬礼!
周恩来
一九六一年十月卅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