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北京盛夏,作家老舍先生在荷花池边小憩。 中新社发 王庆祥/摄
老舍是一位蜚声文坛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提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他与周恩来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是在文艺界被广为传颂。
走到抗日旗帜下
七七事变之后,随着日军的步步推进,沪宁等地相继失守。一时间,有七八百名文化界人士从各地撤退到了武汉。当时,周恩来正在武汉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具体实施国共第二次合作。
为了使云集武汉的文化界人士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以更强大的力量抗日,周恩来指示共产党员阳翰笙等人筹备组织一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7年底,阳翰笙首先以个人名义倡议成立一个“文协”组织,立即得到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正在这个时候,老舍也来到了武汉。经过周恩来、王明和冯玉祥将军共同商议,准备邀请老舍出面主持“文协”工作。抗战爆发后,老舍曾宣称:“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谁真正抗战我就跟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38年3月27日,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当选为“文协”的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周恩来当选为“文协”的名誉理事。从此,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周恩来与老舍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两人精诚合作,彼此尊重,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38年5月,“文协”召开第二次理事会,周恩来应邀参加。会议开得热烈而富有成效。老舍在他的会务报告中,对当时的现场情况作了精彩记述,他写道:“……轮到周恩来先生说话了,他非常高兴能与这么些文人坐在一起吃饭,不只是为吃饭而高兴,而是为大家能够这么亲密、这么协力同心地在一块工作。他说,必须设法给文协弄些款子,使大家能多写文章,使会务有更大发展。最后他说他要失陪了,因为老父亲今晚十时到汉口!暴敌使我们受了损失,遭了不幸,暴敌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暴敌的侵略,生死离合,却增强了我们的团结。”
通过与周恩来的多次亲密接触,老舍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逐渐加深,最终义无反顾、心悦诚服地“成为共产党的一位忠实可靠的朋友”。他曾感慨地说:“这就是共产党,没有别的。就是大公无私,为国,为民!对每个人都热情关注,目光四射!”
后来,“文协”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全国各地设有分会,搞了许多活动,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全国文联、全国作协的前身。奉召回国效力
抗战胜利后,老舍与曹禺接受美国官方的邀请赴美讲学,从事两国的文化交流工作,并且笔耕不辍,继续进行创作。一年期满后中国内战爆发,老舍滞留美国。其间,周恩来一直在为实现国内和平殚精竭虑、奔走交涉,之后又为打垮国民党反动派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尽管如此,周恩来一直没有忘记老舍这位为抗战出过大力的文坛巨匠。1949年,当北平和平解放、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周恩来首先想到了旅居海外的老舍。他非常了解老舍对新中国的思念与向往,了解他在异国他乡的痛苦与郁闷。
1949年7月6日,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周恩来对济济一堂的作家们深有感慨地说:“现在就差老舍先生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要请他回国。”
时隔3个月,身在纽约的老舍辗转收到周恩来诚邀他回国的亲笔信,这令老舍喜出望外。他不顾手术后病体虚弱,悄悄地做好回国的准备。1949年12月12日,老舍排除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日夜思念的祖国,开始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到达北京的翌日,老舍就不顾旅途劳顿,在阳翰笙陪同下,前往拜见周恩来。数年未见,两位重逢的老朋友一见面就紧紧握手,久久不肯松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