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邓小平讲话为何从不用人写稿子?

  

  8月10日《人民政协报》发表的吕启祥追忆卓林的一席谈话中提到,老邓做事十分麻利,从不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坐着,有什么该批该办的迅速批完,然后站起来走走,或看书。他讲话从不用稿子,从不要别人替他写稿,总是直接讲。他想好了就讲出来,别人记下来整理后,他再看,再改,经文字润色后,就发表出来,三卷“邓选”就是这样出来的。(2009年8月10日人民网转自《人民政协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军人物,邓小平以他的高瞻远瞩、睿智谋略,用他的务实创新、勤勉低调,成就了一段神话,传承为一世佳话。

  听邓小平讲话或者读邓小平的文章,总令人感到独具特色,其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十分简洁。

  1973年2月,邓小平从江西下放地回到北京。毛泽东第一次召见他,开口就问:“你在江西这么多年做什么?”邓小平心中本来有千言万语要回答,然而他却把千言万语凝结为两个字:“等待”。1975年,邓小平狠抓各行各业,特别是军队的整顿。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题目就简单朴素:《军队要整顿》,内容更是抓住要害,狠抓五个字:“肿”、“散”、“骄”、“奢”、“惰”。简单明了,掷地有声。而且说了就做,做就做好,为此后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军事基础。1975年冬天,毛泽东要求邓小平主持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评价的决议。可是邓小平在这样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对毛泽东也不肯让步.他又是言简意赅地回答:“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遑论魏晋。”他宁可被再一次打倒,也不在原则问题上做交易。邓小平退休之后,他的女儿毛毛准备写一本书《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没想到邓小平居然只回答三个字:“跟着走。”

  当然,邓小平讲话的简洁,源于他深邃的思考,源于他准确的判断,源于他长期的学习,源于他特殊的经历。邓小平不太讲长篇大论,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含义深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邓小平讲话通常不爱用讲话稿,他愿意说自己想说的话,说经过自己思考、加工后的话。

  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少数干部,讲话做事,习惯于由别人安排、秘书代劳。大小会议、不同场合,只要讲话、发言,总得先由下属提前准备、百般润色,不到纵横千里不放手,不到滔滔不绝不放心,洋洋洒洒、吹吹打打,看似鸿篇巨制,但却空洞无物,大道理讲了一大堆,但是没有任何指导性、针对性,更不用说去具体落实、付诸行动了。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固然很多时候,尤其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领导人讲话需要讲话稿,但是绝不能依赖讲话稿,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没有自己的思想,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甚至是在玩文字游戏。这样做,其实是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作风表现,无论是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执政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脱离讲话稿、不再拄拐棍,而讲出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来?笔者认为:

  一要深入基层、熟悉基层情况。追忆卓林的一席谈话中提到,“有人说老邓开放是因为他出过洋,我看不见得,那时他太小,才16岁。只是老邓很重实际,总下去。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141个项目,他一个一个厂地去看,到钢铁厂从翻砂、铸造,到无缝钢管出来,一道一道工序看,我也一同去看了。”领导干部要想讲出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话,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首先要对基层情况非常熟悉,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熟悉基层、了解基础、热爱基层,相反,如果成天高高在上、足不出户,对什么情况都不熟悉、不了解、不热爱,怎么能进行指导,只能下车伊始,咿哩哇啦,胡说一气,乱讲一通,官话大话套话废话连篇。

  二要对党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干一行,爱一行,才能成一行。党员干部既然已经选择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追求,就必须始终做到对党忠心、对人民忠诚,热爱党和人民。邓公小平人格伟大。他是第二代领导的核心,然而他并不要求人民对他三呼“万岁”,颂其“英明”、“伟大”。他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只要看到人民对他亲切地喊一声:“小平,您好!”——他就很满足了。是的,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公民。正因为如此,他对人民讲话,总是讲心理话,讲大白话,讲群众爱听的话,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思考。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理论家和学问家。邓小平一生酷爱学习,喜欢读书。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并和他的革命生涯、思想作风及理论创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邓小平的读书生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脉络和精神实质,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追忆卓林的一席谈话中提到,老邓做事十分麻利,从不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坐着,有什么该批该办的迅速批完,然后站起来走走,或看书。哪怕就是在“文革”期间流放江西时的那段特殊时期,邓小平也未放弃读书。邓小平的女儿在讲到父亲在江西那段特殊的读书生活时说:“在孤寂的年代,靠着读书,可以疏解寂寞,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安静心灵。父母亲都喜欢看书,在闲暇的午后,在万簌俱静的夜晚,书,陪伴着他们共度岁月。”(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50页)邓小平晚年这次全面系统并且长达三年之久的读书生活,意义实在重大。正是在边读书边思考的岁月里,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更明确,信念更执著,意志更坚定。后来,邓小平在讲到他的这段经历时说:“那件事(指“文革”),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

  邓小平讲话从不用稿子,从不要别人替他写稿,是一种个人习惯、个人喜好,更是一种政治素质、综合素质,还是一种执政底气、执政能力,同时也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反复比照,认真学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邓小平  邓小平词条  稿子  稿子词条  用人  用人词条  从不  从不词条  讲话  讲话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