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卫兵宣传队:一个特殊年代的流动“红潮”

  

  眼前的这幅老照片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海口红卫兵宣传队上街宣传的历史画面。热闹的街道围满了群众,他们的目光被一群正在跳舞的年轻人所吸引。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街头表演,“红宝书”、毛泽东画像、“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横幅,这一系列充满政治意味的符号传达出1960年代特殊的味道。

  照片的拍摄者是海南日报老记者吴秋光,如今吴秋光已退休多年。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多幅那个年代的老照片。

  30万人大集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海口就召开了30万人的集会,做思想动员闹革命。这张照片是当年在人民广场拍的。”吴秋光戴上了老花镜,一边仔细地翻看老照片,一边回忆。

  广场上黑压压地全坐满了人。与照片上米粒大小的人相比,最显眼的莫过于广场上竖立的多幅毛泽东巨幅画像。“这些画像都特别大,大的一张像要八个人才能抬。人太多,广场根本容不下,所以附近的几条街道全部站满了人。”吴秋光说。

  这场大型集会之后,海南的红卫兵宣传队纷纷走上街头,宣传毛泽东思想。

  “红卫兵以初、高中生为主,还有一些单位的文艺队。这张照片是当时我在海口解放西路拍的。”吴秋光又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青年男女都穿着便装,手持《毛主席语录》,摆出“忠字舞”中常见的弓步。

  “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动作粗放、简单、夸张,主要动作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虽然,现在看这些舞步觉得有些生硬,甚至滑稽,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种狂热心情的极致表达。

  “地毯式”宣传

  语录变成口头禅

  作为摄影记者,吴秋光经常到街上转一转、拍一拍。他说,当时红卫兵主要在海口解放路、得胜沙、博爱路、新华路、大同路等街道上宣传,每到一处,先是敲锣打鼓,吸引街上行人和周围群众的注意,等人围过来后,再唱歌跳舞,并宣传毛泽东思想。

  节目表演完后,红卫兵们又继续沿着街道走,在人多的地方再敲锣打鼓重新演出,走街串巷,仿佛是街上一股流动的“红潮”。

  “红卫兵上街宣传时一般采用歌舞的形式,手持红宝书跳‘忠字舞’,唱毛主席语录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吴秋光一边说,一边双手托举向上做演示,“演出的最后,一般都是这个动作,还伴有一声齐喝――‘嘿’!”

  “文革”刚开始时,红卫兵还是穿着便服,随着运动的深入,军装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服装。无论男女老幼,都以穿军装为荣。

  “别看红卫兵年纪不大,他们的劲头很足,抓起宣传工作来也特别厉害。有的人不识字,也得请人教几句毛主席语录,自己硬背下来。不然红卫兵问起语录,一句都说不出,是要挨罚的,比如游街或押到‘斗鬼台’去批斗。”吴秋光说。

  在红卫兵走街串巷、载歌载舞的宣传以及“监督”下,成果非常显著。毛主席语录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群众的口头禅和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卫兵  红卫兵词条  宣传队  宣传队词条  红潮  红潮词条  流动  流动词条  特殊  特殊词条  
导闻

 渝中区规划建设"抗战文...

   一是结合危旧房改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分步分批推进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周公馆、《新华日报》社总馆等20余处抗战陪都遗址本体维...(展开)

导闻

 1886年12月1日人民共和国第...

   朱德  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朱德的母亲生了13个孩子,因无力喂养,只有6男2女存活下来。朱德6岁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