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海十二月六日电 题:红色样板——广西北海地角女子民兵连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已经年过花甲的龙先兰,穿着一身牛仔装,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语气坚决且声音洪亮。
这位已从广西北海市海城区卫生局退休的渔家女,其干练仍让人依稀可见军人的英姿。
“现在如果让我回到一线,我仍然能把我的队伍拉出去参加战斗。”龙先兰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北海市地角办事处(当时称地角公社),男人出海打鱼,女人只能拿起钢枪,保卫家园!一九六二年,地角女民兵连正式成立。著名电影《海霞》的原型就是来源于这支部队。 龙先兰是地角女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
这支被誉为“红色娘子军”的部队,官方的《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均曾浓墨重彩地进行过报道,获得过无数荣誉,她们的事迹成了当地的一面旗帜。
龙先兰的人生,因这支部队而发生了彻底改变。当年的农家女后来成了一名科级官员。龙先兰说:“当年参加女子民兵连时,奶奶和父母都极力反对,在我们北海渔家,女人是不出门的。女孩子要是经常在外抛头露面,会被乡邻们认为是在做伤风败俗之事,很难嫁出去。”
后来龙先兰还是加入了地角女子民兵连,成了一群手握武器的姑娘们的指挥官。她家人担心嫁不出去的事并没有发生。龙先兰嫁给了当地的一位渔民,夫妻感情深厚。尽管后来龙先兰当了三十多年的官,地位上的差异仍然没有影响到龙先兰的夫妻感情。
与龙先兰的人生轨迹不一样。一九六九年底加入地角女民兵连的李绍兰,如今已是跨国公司的老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与越南刚刚开放边贸生意,李绍兰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带领家人,到越南收购海鲜干货,再运到广东出售。李绍兰不无自豪地说: “我当了十年民兵,这段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当初到越南做生意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确遇到许多困难,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生意做得再大,钱赚得再多,也比不上这段经历宝贵。” 对于当年女民兵连在台风中手持钢枪夜守油库、围海造田时以血肉之躯堵住堤坝缺口的往事,李绍兰仍记忆犹新。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地角女民兵连目前已初步形成步炮、卫生救护、通信、侦察和海上指挥等多种专业的民兵小分队,这支连队是目前广西军区建制最为完整、编制最大的一支“清一色”的女民兵连。
今年二十三岁的龚安娜是地角女民兵连现任连长。在北海市出口加工区工作。与龙先兰相比,龚安娜每天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全副武装带兵训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今年一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后,北海已经由过去的边境海防前线,变成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龚安娜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参与到这一波开放大潮中。
她说,每年的休渔期期间,当地武装部都会对女民兵连进行集中训练。虽然因为请假训练会减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但家人仍然十分支持她。因为在地角,所有人都对女民兵有着特殊的情结,流传着很多“母女同为女民兵”、“姐妹花女民兵”的佳话。龚安娜也期盼,在民兵连所受到的历练,能帮助她在工作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