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用心“点亮”7个山村老人的留守岁月

   

 

  苗为民在检查线路

  

 

  村民的电视机出了故障,苗为民正在帮忙维修。

  □记者段伟朵通讯员张静王朝良文记者李斐斐摄影

  核心提示|庙坡村是豫西宜阳县东南22公里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近些年来,村民们逐渐搬下山来,全村只剩下3户共7位老人留守老屋,在山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即便人数如此少,电工苗为民却坚持每月至少上山2次,除了完成抄电表收电费等本职工作,他还成了义务的“维修工”和“快递员”。

  [探访]只有3户人家的小山村,他每月至少来2次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38岁的苗师傅一起探访这个小山村,由于汽车不好上,就步行前往。这条通往山里的路,苗为民每月至少走2次,有人陪伴和聊天的他显得很开心。

  2012年7月的一天,苗为民从老电工谷安堂手中接过附近3个村庄5个配电台区的管理任务,这3个村子有2个在平原地带,共三四千口人,这让刚刚成为农电工的苗为民深感“人口多,任务重”。然而,第三个村子的情况让他更加意料不到,整个村子虽然仅有七八户十几口人,但需要开着摩托车沿着山路行走30分钟左右才能到。随后,苗为民挨家挨户上门“求认识”,并把自己的电话用粉笔写在了村口配电变压器旁边的墙上。

  “小苗来了?快过来烤烤火!”走了大约50分钟,我们进村了,69岁的村民马进高正跟老伴和其他两位老邻居坐在门口晒暖、烤火,看到苗师傅,大家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冬天用电,多注意安全!”苗为民一边亲热地和老人们寒暄,一边从摩托车上取下帮老人带过来的大米挂面和油盐。

  [背景]“世外桃源”9年前还没用上电

  庙坡村通上电,不过是这9年来的事。9年前,这里的村民还过着靠煤油灯和蜡烛照明的“农业时代”,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谁不想用电啊,我只能自己买了台风力发电机,有风的时候就能看电视,全村人都挤到俺家凑热闹。”64岁的村民马万宣介绍说。

  庙坡村不通电的原因在于地处偏僻,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由于长期远离现代文明,全村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40余户188口人,减到2006年的17户70口人。

  “有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国网河南宜阳县供电公司乡所管理部主任尤常清介绍说,2006年,国家实施了“户户通电”政策,庙坡村成了“改造”的重点。

  随后,洛阳供电公司投资28万元为庙坡村架设高低压线路3.1千米,安装了台架式配电变压器1台,彻底改变了村民们点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故事]有问题找小苗,他还成了义务“快递员”

  从那以后,农电工便成了村里的常客,虽然村里如今只有3户7口人,全村每月用电量不到100度,但农电工苗为民的服务却从不打折。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他还成了义务的“维修工”和“快递员”。

  “这娃子可不赖,不管是啥时候,只要是电出了问题,一个电话过去,他一会儿就来了。”马进高介绍说,去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村里唯一的配电变压器出了故障。接到村民们的电话后,苗为民冒着大雨,踏着泥泞,来到山上检查线路,很快就修好了设备,恢复了送电。上个月,村民马军家中的电灯泡不亮了,老人想着路太远,又不好走,等过两天再说,谁知第二天苗为民给别人打电话听说后,就主动上门来为他家修理,并自己掏钱将他家的白炽灯改换成节能灯。

  “保险丝烧了,灯泡坏了,这些基本的维修,虽超出工作服务范围,但对我来说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苗为民介绍说,这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几乎不识字,他们能给他打电话,他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帮他们解决问题。

  3年来,苗为民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为庙坡村的几位老人服务着。他步行上山时为了节约时间,常走捷径抄近路,几年下来,硬是在一处杂草丛生、荆棘遍布的山岭上,用双脚踩踏出一条长约300米的崎岖小路,被老人们亲切地称呼为“电工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留守  留守词条  山村  山村词条  点亮  点亮词条  用心  用心词条  老人  老人词条  
精神

 方志敏“清贫”精神的时代传承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同志的名著《清贫》中的普句,是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的警句。今天,虽然革命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