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论中华民族脊梁精神

 

  民族脊梁精神,这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它有着深刻的丰富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成就了它,创造了东方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宽容博爱、勤劳勇敢,默默奉献、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铁骨铮铮是民族脊梁精神的整体框架,包含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典型特质。

  所谓脊梁就是脊背。脊背则是支撑人体的主要部件,是一个整体的主体,它承载着整体存在的重担。房屋有脊梁才成其为房屋,人有脊梁才成为完人。俗语说,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妄称王,人无脊梁何为其人?而脊梁精神则是支柱力量之显现,支撑作用之发挥。有了脊梁精神,不断壮大这种脊梁精神这个群体部件,那么,作为国家这个整体、这个国家的民族就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往而不胜。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的四种民族脊梁人物:其一,“埋头苦干的人”;其二,“拼命硬干的人”;其三,“为民请命”的人;其四,“舍身求法”的人。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具有这四种特质的人都不同程度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人我们就把他视为“民族脊梁人物”,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民族脊梁精神”。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的为经世济民,追求真理,竭尽全力,声名远播,成绩卓著;有的不为名利,公而忘私,利泽于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博爱;有的为了捍卫祖国的安全舍生忘我;有的为了祖国建设爱岗敬业;有的为了科学创新勇攀高峰孜孜不倦;有的……。根据民族脊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把它归纳为六个方面,即:“宽容博爱、勤劳勇敢、默默奉献、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和铁骨铮铮”。这六个方面充分揭示了民族脊梁精神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民族脊梁精神,就扑捉到了民族之魂这个道理。在这六个方面中,包含了各家学派的思想,容纳了各家学派的精华。诚然,各个学派都有其优秀的文化、各自的特点,是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起为民族繁荣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团结起来,其能量一定是巨大的。

  民族脊梁精神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具体的体现着。远有古代的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大禹治水、李世民贞观之治……等;又有近代的虎门销烟、辛亥革命……等;近则还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无不体现民族脊梁精神的巨大力量;司马迁、文天祥、李时珍、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白求恩、张思德、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雷锋、牛玉儒……这些人他们无不是民族脊梁人物中最杰出的代表;卧薪尝胆、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都是脊梁精神的楷模;井岗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则更是民族脊梁精神的发扬光大。

  民族脊梁精神的内涵,涵盖了百家学说的精华,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如果全面论述、即使写上几万字、几十万字,也未必能够参透说得明白。我们撰写她在于弘扬民族脊梁精神才是目的,只有人们理解了,并铭刻在心,进而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具有民族脊梁精神的人多了,民族兴旺,国家繁荣就有了保障。和谐社会从小康到富有也就为期不远了。下面我就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宽容博爱

  宽容博爱是每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忠孝仁义、宽以待人、容纳海涵,胸怀广阔、大爱无私,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核心,是修身、立德、诚实、守信、为人处世、做事之根本。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接纳新生事物谅解情理之不同的一种坦诚胸怀。谦让者,宽容博大,致重致远。有宽容就会有饶恕,就能获得大自由和大愉悦,就会有大爱。宽容是人类对自己最大的博爱,是强大的开始,傲慢的结束。宽容能化解敌意,化解仇恨,宽容能使消极变积极。有了宽容就有了无穷力量,就会谦恭自律,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博爱是一种心境,是使人际关系和谐和无私的大爱。他能让人心胸宽广,让人间美好、相互融洽、团结友爱;博爱能化消极为积极,能化干戈为玉帛。博爱能容得下社会所能容之事,博爱能装得下千辛万苦、愉快人生。博爱亦能促进民主平等、温暖人心、消除冷漠,博爱更能使人懂得尊重、懂得谦逊、懂得礼貌、懂得宽容,正确树立人生观。有爱就会有奉献,就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道酬勤、厚德载物。提倡宽容博爱就要求人们谦恭豁达,心胸如大海、如天空一样宽广而博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的广泛交往中,对事、对人都要宽宏大量,彼此关爱,既要接纳他人的长处,也能容下别人的缺欠。学习他人的长处是为了充实自己,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挑剔,而是应当指出,给予帮助并拿来作为己鉴,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帮助。宽容了别人,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善于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声音。如在学术界,既要学习各家学说的精华,也要包容其缺点和错误。善意商讨、求同存异。在事业上,吸收各类人才,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对于文化继承方面,则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形成合力,互相提高。切忌彼此攻击、互相诋毁。

  对待万事万物都要大爱无私,爱人、爱己、爱自然,要发自内心的爱,不言回报的爱。这种宽容博爱老年人有,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余热毫不保留的奉献给家人、奉献给他人、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惠及子孙,使之健康成长。社会中坚力量有,就会利泽于民,使社会免去纷争,就不会制造恐怖、不去搞强权、霸权、分裂,就会把人类社会看作一家,就会把人类共同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青少年儿童有,他们就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父母、爱社会、爱人类、爱自然、爱和平。就会使家庭有爱,其乐融融。就能成长为有道德、有理想的有用之材。中华民族有,这个民族就会更加文明、兴旺繁荣。世界民族有,这个世界就会和谐共荣。如果,人人都宽容博爱,那么社会就能祥和、安宁、互惠、太平、健康发展。

  二、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改造世界、征服自然、战胜灾难、惩治邪恶、坚持真理、维护正义,丰富生活、努力学习和成就事业的基础动力。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凭着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史。勤劳是财富之母,勇敢是作为之基。“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勤劳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创造财富最好的方法,也是快乐的温床。可以说:只有我们自己劳动换来的果实,才嚼之有味。懒惰是一种腐蚀剂,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如果没有勤劳,生活就没有保障,就会缺衣少食,精神贫乏,生活无味。劳动也可以说是实践的过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一切正确的思想都存在于劳动之中、都来源于实践。劳动也是生命延续的助力器——生命在于运动。

  假如,一个民族不勤劳,那就是一个荒芜贫困的民族,一个人不勤劳那就不会有更多知识,更大的智慧,就不会创造更多财富,就可能朝不保夕,家人也无以给养;青少年儿童如果不劳动、不学习,娇生惯养、无所事事,就可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不仅需要智慧、勤劳的品格,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勇气是将智慧应用于实践的精神和力量,是战胜一切困难、克服艰难险阻的见识和胆量。没有勇气的人,是不能有大作为的。有智慧、有胆识,还要有魄力。敢作敢为、敢为人先、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无所畏惧、勇猛顽强、励精图治、创新发展。既有智慧,又勤劳勇敢的人,一定是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且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是惠泽他人、惠泽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人。

  三、默默奉献

  默默奉献,是无声无息积极的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即称之为默默奉献;是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和纽带。默默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奉献能使人变得乐观豁达,加深朋友友谊、家庭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美好、促进人与人之间互助互惠。奉献又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私无悔的积极行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不论是在日常生活里还是在工作生产中,都能够自觉的充分认识到自身利益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利益的一致性,能够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将他人、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去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就会不计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倡默默奉献并不要求无谓的牺牲,而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关心他人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发辉自己力能所及的作用,为人民多谋利益、为社会多做贡献。

  奉献能削弱自私自立、嗜钱如命、利益薰心的腐朽思想。因为这些人不晓得钱财永远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吃不过一日三餐,睡不过三尺这个道理;他不晓得留给子孙万贯家资,不如教会子孙创造财富的智慧和本领的道理。对人来说,钱是重要的,但它决不是主要的。

  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这不是默默奉献,还有可能是一种变相的要求回报和索取。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是无怨无悔的。然而真的得到回报,那也是客观上应当给予的。试想:假如三人或五人相互奉献,他们贡献所长、相互支持,虽然不求回报,但是,受益者却是每个人。而且这几个人之间,变得相互理解,关系和谐融洽,形成合力,这就是拳头的力量!青少年儿童如果能够默默的奉献,不仅父母有了寄托,家庭幸福,而且社会的奉献者就会后继有人。不断壮大这个队伍,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如果家庭中相互关爱、相互奉献,其家庭就会其乐融融、温馨和睦。如果一个民族具有默默的奉献精神,这个民族就是融洽和谐的民族,就是一个团结强大的民族。

  四、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劲健刚强,永无休止。为人处世,应像天体运行一样力求自我进步,刚毅坚韧、发奋图强、永不停息。人类是生活在宇宙的大环境之中,时时受它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不能逆它的规律而行,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因为人不能创造规律,只有认识规律、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改造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在现实生活、生产中,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很多路还是艰辛坎坷的。任何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险境或不幸,都有可能挑战生命的极限。此时一定要把目光放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去面对,坚持着、忍耐着、抗争着。只要想尽解决的办法,奇迹就会出现。因为奇迹很多都是蕴藏在艰难和绝望之中。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决不可轻易放弃,要等待时机,创造条件,去争取胜利。青山永在,薪柴无尽;放弃就意味着放弃抗争,放弃挑战就是投降。

  人生于世,学无止境,劳动、生活、生产工作无休歇,前进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很难成就事业的。明朝顾炎武认为: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在暂短的人生中,发愤图强,乐而忘忧,不惧艰险,不舍昼夜,去争取、去创造未竟事业,这就是人道遵循天道,就是法自然守规律的法则。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就是要有一种积极向上、永不停歇、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就是要有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和敢于彻底一切,做一个博爱的实践者、真理的追求者的年轻精神。青少年儿童有这种精神,在学习中,他们就会刻苦努力,碶而不舍、学而有成、报效祖国。成年人有这种精神,就能意志坚定,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弯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去战胜困难,争取最后的胜利。长征就能达到目的地,抗击非典就一定成功;老年人虽已暮年,但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不用加鞭自奋蹄”,奉献自己潜能的余热。人只要自强不息,生命之火就熊熊燃烧。所作所为、与时俱进,战天斗地、只争朝夕,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五、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是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不断进取,去争取、去创造、去完成未完成的事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脊梁精神。举世闻名的长征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中,伟大的红军战士,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又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境迂中,栉zhi风沐雨,饥寒交迫,百折不挠,终于胜利到达陕北。

  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只要有百折不挠精神,不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坚难困苦、挫折与失败,都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能被挫折挫伤志气,不能因失败而失去勇气。有了百折不挠的精神,科学的、客观的处理所面对的一切,就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念,夺取胜利的信心,勇敢地挺起腰杆,取得最后胜利。

  六、铁骨铮铮

  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类事情或各种困难,也总会在绝大多数的人身上体现出惊人的力量,体现出不惧艰险、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铁骨铮铮的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风亮节;巾帼女杰秋瑾“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的爱国情操,邱少云大火烧身,岿然不动。他们都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历史,为他们写下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壮歌,他们的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和平时代,各种危险和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洪灾、火灾、疫病、交通事故、绑架杀人、生产事故、恐怖威胁、台风地震等等,都时有发生。然而,不管什么灾难发生,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英雄模范人物挺身而出与之抗争,譬如在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在那惊涛骇浪的洪水里,舍生忘死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非典肆虐的时日,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无所畏惧,一心挽救他人生命的白衣战士,竭力救死扶伤;尊敬的教师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民族脊梁精神,无不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奋进自新。

  铁骨铮铮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当危难来临、战争爆发、强权肆虐的时候,具有铁骨铮铮精神的人,就会不惧艰险、不畏强权,为了正义、为救助他人、保卫国家安全、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勇敢面对,挺身涉险,抑强扶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铁骨铮铮”这个凝重而刚劲的词语奏响了民族精神的最强音。虽然青少年儿童年龄幼小,还不能肩负起这么沉重的担子,但他们只有从小养成这种优秀的品格,循序渐近的不断接受铁骨铮铮精神的洗礼与锤炼,传帮接代,后续有人是十分必要的。

  民族脊梁精神是支撑民族大厦永远矗立的力量、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是民族之魂,也是学习、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是人类和谐共荣的思想灵魂和基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一个人如果有了脊梁,那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力旺盛的人!

  一个集体、一个组织如果有了民族脊梁精神,那就是一艘马力十足、稳健远航的巨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挺起了脊梁,那就是一座美丽挺拔、坚不可摧的堡垒!民族脊梁精神是人类民族发展史上积淀的产物,它理应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巨大作用。

  我们的民族过去有这种脊梁精神,现在的人类社会要有这种脊梁精神,将来乃至永远亦要有这种脊梁精神,只要有人类存在就要有这种脊梁精神。这种民族脊梁精神,老年人要有、中年人也要有,青少年儿童更要有,因为未来的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中华民族有这种脊梁精神,世界各民族也要有这种脊梁精神。民族脊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民族的!(作者现为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脊梁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华民族脊梁人物志》主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中华民族脊梁精神  脊梁  脊梁词条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精神

 贫困中绽放的文学花

2010年10月,一部以西柏坡为题材的纪实文学《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入选中国“百部农民作品”,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向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同时,该书的作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