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摘要: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他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阐明了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方法。他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努力探寻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课题中的第一个课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第二个课题。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探索进程中,尽管毛泽东提出的某些思想还不成熟,有的未付诸实施或在实施中未坚持下去,但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一、毛泽东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阐明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基本原则

 

  毛泽东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去我们也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创造,现在更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在提出实现“第二次结合”这个命题时告诫全党:“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经过十月革命变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建设了社会主义,打胜了法西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它有许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当然,是要学习先进经验,不是学习落后经验。”其中的原因:一是我们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吃过教条主义的亏,吃过盲目照搬的亏;二是新中国头几年几乎全部是抄苏联的,在经济工作和文教工作中产生了教条主义,缺乏独创精神;三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确实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错误。因此,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苏共二十大以后,西方敌对势力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要改变共产主义世界的性质,毛泽东勇敢地扞卫了十月革命的光辉旗帜。他认为,从基本原理来说,十月革命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保卫十月革命所开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在当时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同时,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又指出,现在我们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

 

  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但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两者必须讲全了,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如果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共同性,即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那搞的就不是社会主义,那就走上了邪路;同样,如果不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不可能搞好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要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的了解,除了在马恩列的着作中获得的一些理论知识外,主要是通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基本上采用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实际上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虽然发生过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某些消极作用。尽管经过延安整风以后,中央领导人对于苏联经验已有一些辩证的思考,但在实际工作部门的不少单位及其领导人那里存在着那个时期的“两个凡是”:凡斯大林讲过的都不能违背,凡苏联的经验都不能更改。毛泽东后来总结说:“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我们没有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不能不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两种方法的问题,毛泽东“当时就想,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是不是可以搞得快点多点,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促使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有两个因素:一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有急切改变国家贫困落后面貌的心情;另一方面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确实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批评了苏联推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的错误。他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是大问题了。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要怎么说呢?“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指出了实现“第二次结合”的途径和必须遵循的方法

 

  1 要实现好“第二次结合”,必须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针对“大跃进”运动的挫折说: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同年12月30日,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看来建设社会主义只能逐步地搞,不能一下子搞得又多又快,并恢复了“大概要搞半个世纪”的估计。1961年8月23日,在庐山工作会议第一天,毛泽东在中央和各区负责人的会议上说:现在遭到了挫折和失败,碰了钉子,但还碰得不够,还要碰。再搞两三年看看能不能搞出一套来。对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不甚了了。我们搞社会主义是边建设边学习。搞社会主义,才有社会主义经验。“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2 实现“第二次结合”,必须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说:“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去调查它,研究它。”

 

  毛泽东分析了主观主义产生的根源。他说,主观主义就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从现实可能性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解决主观主义问题就是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认为:“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要摸清情况,就要搞好调查研究。他说:“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的很少了……现在我们看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同志们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了。”

 

  要做好调查研究,还要向群众、向实践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到群众中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主观主义害死人,决不允许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闭门造车,制定出所谓的政策。

 

  3 实现“第二次结合”,还要学深弄懂马克思主义

 

  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工作中的预见性,党内的团结和干部队伍的团结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强调,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着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我们的思想方法,应当是“坚持原则和独创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实际,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我们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论。

 

  二、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发展战略,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既然是探索,就难免发生失误、出现波折。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探索者,尽管在探索中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 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

 

  毛泽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他对这一目标又进行了多次阐述:“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八大”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方针是什么?毛泽东指出,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我们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实行这个方针,“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特别是向苏联学习。他认为,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同时他还告诫全党:学习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其次,要学习外国好的东西,并且要同本国的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外为中用”。他说:要向外国学习,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是学习外国的目的。最后,学习外国同样要解放思想、打破迷信。毛泽东认为,对西方的崇拜是一种迷信,要破除。他们在政治上是落后、腐败的,是低级趣味的,东方人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2 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在一个有6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改变国家面貌,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工业化,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实现现代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标。1954年,毛泽东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国防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提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第三,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首先,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正是这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而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哲学基础。其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创立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巩固新制度和建设新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最后,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是非的六条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两条。

 

  第四,提出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毛泽东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3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与法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正确方针

 

  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倡导“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原则。正式提出了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观点,制定了“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战略思想。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等等。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包括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他甚至提出可以在一定时候让外国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山,向他们学习技术。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毛泽东坚持斯大林的观点,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实行产品经济而非商品经济的观点,认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不仅是资本主义及以前小商品生产的重要经济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重要规律,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仍起广泛的作用。他重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综合平衡,认为这一方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 探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两个务必”

 

  在党的建设方面,毛泽东探讨了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他多次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要扫除官气,不断克服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标准;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问题,要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 在军队和国防建设、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方面,毛泽东也有极其丰富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这些宝贵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尤其是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努力探寻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并为其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毫无疑问,这些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这样讲是实事求是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经历了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过很多艰辛。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条正确道路做出了科学总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理论渊源来说,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原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遵循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如果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不可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谈科学社会主义,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前途。

 

  2 关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两大历史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事实正是这样,离开毛泽东领导时期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离开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就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

 

  3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步骤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代表全党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这个“三步走”的战略,是为实现两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所作出的切合实际的战略构想,是对两步走战略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4 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要独立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开始了艰辛的探索。1956年他在听取中央各部门的汇报时多次指出,要对苏联的经验作分析,打破迷信。毛泽东说:过去有人说,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能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当奴隶当惯了,总是有点奴隶气。“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他提出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经历了照搬苏联经验到独立思考的过程。革命时期,这个觉悟过程花的时间较长。建设时期,虽然觉悟的较早,但是真正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花的时间也不算短。那个时期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仅仅是探索自己道路的开始。毛泽东在党的“八大”期间会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去掉盖子以后,使人可以自由思考,独立思考。”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5 关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由于对这一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才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重要论断,是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初思想来源。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我国社会处在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和问题还是很多的。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压力,筚路蓝缕,在探索中所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来源,他所阐明的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词条  宝贵  宝贵词条  规律  规律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  
先辈

 滕代远

滕代远(1904~1974),湖南省麻阳县人,小名龙兆。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42年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参与北方局工作。解放战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