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万里天涯路 革命即为家——纪念周保中110周年诞辰

   

 

  1948年冬,周保中与妻子王一知、女儿周伟在吉林。

  

 

  1943年10月,周保中(前排右三)与中、朝、苏等国战友在一起。

  

 

  周保中纪念馆已在他的家乡云南大理湾桥镇湾桥村落成,馆前矗立着他高大挺拔的塑像。(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今年是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英雄周保中110周年诞辰。作为一位军事家和革命家,周保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中都立下了不朽功勋。他革命的一生,是一个白族人追求光明、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了祖国和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艰苦卓绝的人生探索和光辉的革命历程,值得我们深情怀念。

  ▲▲革命征程路漫漫

  万里天涯万里家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这是他的家乡大理一位饱读诗书的白族长者根据《诗经》典故及其父姓奚、母姓李,以及白族民间有元戎神能降住洱海中兴风作浪的黑龙的传说而为他取的名。这似乎也预示了这位名字与黑龙相关的白族汉子,日后在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周保中年少时因家庭贫困,在读书的同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锻炼,培养了他固执倔强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品德。1917年2月,未满15岁的周保中随白族马帮从大理步行400多公里来到云南省会昆明,加入滇军参加护法战争,挺进贵州,转战四川,直插鄂西,抵达陕南,升任上尉副官。

  因痛恨旧军阀之胡作非为,周保中从重庆乘船经上海投奔驻粤滇军第六军。为驻粤滇军军阀的乱行所恼,他于1919年9月动身从广州返回大理。由于当时大理民生凋敝,土匪横行,周保中无法立足,只好再回昆明,暂入滇军靖国军部任副营长。

  1922年1月,周保中入云南讲武堂学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靖国军后,便辞职回大理暂居。后与白族商帮结伴,经保山和腾冲到缅甸、印度、锡兰等地考察。1925年,周保中在科伦坡获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便毅然回到革命大本营广东,准备参加北伐战争,完成孙先生未竟之业。

  1926年5月,周保中在广州结识了时任中共广东军委书记的大理剑川籍白族同乡张伯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进入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第三军军部参谋处,结识了在第三军任副总参谋长的另一位大理白族同乡、著名军事战略家杨杰。两人同乡同族,谈到国家和民族及军政大事时极为投缘,遂成忘年交。后经杨杰推荐,周保中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上尉参谋,随部队参加了北伐。因战功卓著,升任少校副团长、代理团长。

  1927年3月,周保中任国民革命军程潜部第六军五十六团团长,在南京追击孙传芳残部。他率部强攻牛头山、奇袭雨花台,为北伐军顺利占领南京立下战功。“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武汉革命政府命程潜在江西九江重建被将介石遣散的第六军,周保中被临危任命为该军十八师参谋长兼五十二团团长。“七·一五”反革命事变中,周保中在腥风血雨的武汉前线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继续留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做党的秘密工作。后因发动长沙暴动未果,被程潜软禁。这时,杨杰冒险前往程潜部,帮助周保中借到南昌出席北伐阵亡将士善后会议之机逃脱。

  1928年4月,周保中奉命赴上海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后受党指派远赴莫斯科学习。他来不及安置刚从云南远道来到上海的妻儿和弟弟,便从上海乘船经海参崴赴莫斯科。1928年12月2日,其妻阿金、弟弟奚名兆以及唯一的儿子一行三人乘船由沪返滇,在香港海域不幸罹难。一家人在上海的短暂相见竟成了诀别,令人扼腕痛惜。

  “九·一八”事变后,周保中历尽千辛万苦,经西伯利亚从天津到上海,周恩来前往迎接周保中,并交给他在东北敌后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重任。1932年2月,周保中到达哈尔滨。一个从西南边陲成长起来的白族青年,在革命征途上辗转数万公里,最终来到北国的茫茫雪原,领导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他以党和革命事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万里天涯路,革命即为家”,这是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战士最为可贵的精神风范。

  ▲▲白山黑水多壮士

  热血谱成抗日歌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我国东北是最早沦陷在日寇铁蹄下,斗争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地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周保中就在此坚持战斗。从1932年1月到1946年,周保中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绥宁反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教导旅旅长。作为东北抗联的著名军事指挥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周保中以广袤的白山黑水为家,率领抗联将士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写下了自己最为瑰丽壮阔的人生篇章。

  莽莽雪原,天寒地冻,野兽、伤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抗联战士的生命。周保中与抗联战友不仅要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还要与侵华日军、汉奸、土匪等形形色色的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更要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维护党内、军内和各种抗日力量之间的团结,处理好涉及中、苏、日、朝等多个国家间的复杂关系,团结蒙古、满、汉、朝鲜等各族人民并肩战斗。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难倒周保中。他以坚定的党性、宽厚的性格、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各方抗日力量的敬重。尤其是他顽强坚韧的革命意志,更让人钦佩。他曾5次受重伤,有一次肚子被子弹打穿,肠子流出来,他忍痛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内,继续战斗。他曾用刮刀刮去被子弹打烂的皮肉,在不用麻醉药的情况下,让人用钳子把子弹拔出来,这一举动惊得部下目瞪口呆。他以自己的英勇行为,身先士卒,赢得了广大抗联将士对他的无比信赖和爱戴,也实践了他钢铁般的誓言:“哪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烈日,雷电雪雨,捐躯轻鸿毛,荡寇志不渝。”

  随着抗联武装力量的壮大和抗日战果的扩大,日军对周保中恨之入骨,扬言用一两黄金换取他身上一两肉,以此来悬赏缉拿他。而周保中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在与各种反动势力的残酷斗争中,无数次化险为夷,一次次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末期,周保中抢在国民党军队到达之前,将接受日伪投降时收缴的武器弹药和其他装备物资交给八路军或运往解放区,为东北民主联军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1945年9月,周保中率“国际88旅”,与苏联红军联合痛击日军,收复、进驻东北三省57个城市,阻止国民党反动军队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用辉煌战果迎接八路军、新四军调赴东北的部队。

  ▲▲解放东北功犹在

  西南伟业大名垂

  抗战胜利后,周保中担任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他还担任过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兼吉辽军区司令员,吉林军区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1946年4月,周保中指挥解放长春。5月,周保中指挥部队痛击来犯的国民党军队,稳固东北根据地。

  在解放东北的3年战斗中,周保中率部与国民党进行了800多次战斗,歼敌4万名,缴获各种枪支2.8万支,为主力部队输送1.8万名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1948年10月,周保中兼任东北滇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作为从云南来到东北的白族人,与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原滇军六十军军长、彝族人张冲,在以刘少奇为主任的滇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发挥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拥护团结的传统,使得守卫长春的滇军适时起义,为夺取辽沈战役胜利,加速解放战争进程,避免生灵涂炭,实现民族团结和解做出了巨大贡献。周保中策动滇军在长春起义的功勋,不仅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高度肯定,也备受云南各族人民的赞扬。

  新中国成立前夕,四野在北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朱德总司令接见了前来参会的周保中,并深情地对他说:“西南白族的儿子,你在东北戍边18年,我代表人民感谢你。”毛泽东与周恩来到饭店看望周保中时,一进门,毛泽东就说:“白族兄弟,你辛苦了。”周保中听到毛主席称自己为“白族兄弟”,非常激动,握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手,久久不放。坐定后,周恩来说:“我们这是第三次见面了。前两次都是把你派往北方,这次可是把你派到南方了呀!”毛泽东接着说:“是呀,现在西南、华南及陕西、湖南、湖北许多地区还在蒋介石手里。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全省4000多公里国境线呀!组织上认为派你去云南最合适。”

  1950年2月,中央特调周保中回到他所熟悉的云南工作,肩负起云南建省、清剿国民党残敌、处理云南全省事务性工作的重任。周保中少小离家,尽管眼前的白族家园还很贫困,但丝毫不影响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1951年12月21日,大理、丽江发生地震,他奉命到受灾最重的丽江、鹤庆查看灾情,慰问乡亲,使当地受灾群众很快振作起来。在滇西慰问期间,周保中得以回到阔别27年的故乡。家乡大理百废待兴,但他两袖清风,没有对自己的父老乡亲给予格外的关照,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乡亲们的误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保中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理解。

  1952年底,云南局势好转,周保中根据组织安排,调至重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到重庆以后,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得不离职休养。周保中在晚年抱病专心撰写抗联历史资料,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书写东北抗联的悲壮历史。他写下的数百万字东北抗联资料,为人们研究东北抗联史和反法西斯战争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1964年2月,周保中因病逝世。如今,周保中纪念馆已在他的家乡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落成,馆前还矗立着他高大挺拔的塑像。这里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万里  万里词条  诞辰  诞辰词条  革命  革命词条  周年  周年词条  天涯  天涯词条  
故事

 我的成长之一条红领巾的故事

   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稀罕红领巾了,就像我们当年不稀罕红薯和土豆一样。  校园里,山道上,街道上,村庄里,巷道里,可以说,哪里有小学生,哪里就有红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