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处有条名不见经传的鸦河,是“一江清水送北京”的丹江支流,蜿蜒群山之中,日夜流淌着八仙曾在这里修行的传奇;也诉说着这海拔1200米群山中“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的封闭与艰苦,诉说着代代山民搏击贫困,改变命运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进入鸦河流域,如同进入人间仙境。沿河而上,随山赋形的水泥公路,盘绕在山腰,串连起镶嵌在大山褶皱里一个个村庄。绿树环抱中一幢幢二层小楼,在温和的阳光中闪光。苍翠的茶园一片一片染绿了山坡,那就是远近驰名的“八仙云雾茶”了。乡间小路上,不时有当地人的私家车穿行。走进山民依山傍水的小楼,好客的主人,会用香喷喷的山珍和清茶来款待你。生活的富足与喜悦,写在他们的笑脸上;赞扬和感叹的话语,流传在人们的嘴上:“这一切的改变,都要感谢吴祥义。他可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党员。”
1994年5月,吴祥义告别母亲、妻子和刚满5个月的女儿,带着19个人背着行囊、干粮,扛着债务和风险,带着改变命运的信念,沿着鸦河走向了山外。出发前,他把自己的小账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出去不让大家都挣到钱,不把欠下的钱挣出来决不回家。
他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三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没有技术,没有熟人,吴祥义带着19个乡亲颠沛流离,辗转陕西、河南、河北三省,从下煤窑到采铁矿石,不论是在井底打矿洞、拉车还是铲矿石,什么重活、险活、脏活、累活,只要能挣到钱,他们都会拼着干。
艰苦的磨练让吴祥义深深地体会到,只卖苦力挣不了多少钱,并且还让一起务工的老乡跟着受苦。
吴祥义从认矿石做起,学习开采技术,诚信待人处事,渐渐地,矿山经营者发现他是个可用的管理之才。吴祥义如鱼得水,他从安全设施着手,提高采矿的产量和质量,使得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吴祥义一行人经过三年拼搏,终于站稳了脚跟,开始盈利。他说,不能只知道挣钱,更不能只给自己挣钱。他开始尝试把家乡的农民多带出来一起致富。
采矿行业涉及勘测、安全、爆破等很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这些专业的知识。怎么办?吴祥义办起了培训班。他带出去的农民下井之前都要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对焊工、爆破员等特殊工种更是严格要求,只有通过培训考核才能开始工作。吴祥义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是要带他们富裕,要让他们当技术工人,能够有立足的本事。
在吴祥义眼里,没有不能用的民工。他从来不轻易开除工人,多次无法通过培训考核的人,他也不放弃,做饭、打扫卫生都成了他安置工人的手段。很多人对此很不理解,说他傻。他却说,矿上工种这么多,肯定有适合他的位置,就算挣不到大钱,也能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摸到一些发展的门路。
农民长期在外打工,生活枯燥,不少人染上了酗酒、赌博的恶习。吴祥义以身作则,他立了铁规矩,酗酒赌博者重罚。为了解决工人的娱乐问题,他带人修了一个小广场,组织工人打乒乓球、打台球、唱歌,读书学技术,丰富工人业余生活。
吴祥义走南闯北,看多了有钱人纸醉金迷的生活。他说,为什么不把钱花到好的地方。他在矿工中开展“五子”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矿工“当好一个孝子,讨好一个妻子(女工是要守好一个男子),起好一座房子,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少存点折子。”“五子”要求,每个矿工都烂熟于心,见诸行动,“八仙采矿队”成了没有“吃喝嫖赌”、没有寻衅打架,和谐向上的队伍,远近闻名。
从一无所有到管理20多口矿井,吴祥义走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他也把乡亲们带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八仙采矿队”成了一个金字招牌。现在沿鸦河四个村子修起的新楼,80%都是吴祥义带出去的人回家修建的。
吴祥义身在他乡,心系故乡。始终不忘出门打工前对村支书说过的话,“不管走到哪里,我永远是靛坪村的党员干部。”除了通过电话与支书商量村上的发展,他还经常回村协助工作,谋划着让打工者在外挣了钱,回来建设家乡。
2003年,吴祥义把自己的得力助手冉从军派回家乡搞茶园建设。他对冉从军说:“我当村干部时动员老百姓种那么多茶,现在很多人不会搞,把牌子砸了,你回去带个头,抓茶叶,搞好‘一村一品’。成立一个茶叶组织,和村上两委会融为一体。”冉从军很不情愿,因为在矿上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钱,吴祥义劝他:“人不能满足,要做事情。这么多人在我最艰苦的时候和我一起出来,我现在放不下,不能甩了他们。你有文化,能带着大家把茶园搞好。”冉从军回乡和村班子商量之后,发展温棚种茶和高效茶园,并在村支部的领导协调下,建起了茶叶协会。现在,靛坪村已经形成了“党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成功扩大了“八仙云雾茶”的生产经营规模。2007年,村上人均茶叶收入达到3000元。
现在的吴祥义,一边带着“八仙采矿队”奔忙于各个矿井,一边做着“八仙云雾茶”的推销工作。他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动员采矿队的乡亲也兼顾着做。他要把外出劳务经济与村里产业经济在广阔的市场上结合起来,让农民在共富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他笃信“有德就有道,汗水是黄金”,他以“五子”之规带采矿队,让勤劳朴实的农民素质得到提升,让农民辛勤的汗水转化为财富。在他心目中只有乡亲:采矿队是乡亲,村里人也是乡亲。让乡亲一起富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才是真本事。
从当村主任到外出务工当采矿队老板,他都是一心为公、先人后己,想让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让大家都能挣到钱。在矿上,吴祥义核算成本、效益和分配办法,不是一般私营企业实行的“先是投资者(矿主)得多少——管理层多少——最后才是工人得多少”的顺序,而是倒过来算,按首先让工人赚钱的原则,“先看工人得多少——再看管理层得多少——最后剩下的才是投资者或老板得多少”。他说到做到,工人都拥护他,跟他打工心里踏实。采矿队组建13年来,他从来没拖欠过工人的工资,因此采矿队一年比一年壮大,上下同心,团结和谐,亲为一家,效益才年年提高。
吴祥义是一个心胸宽阔的实在人。他认为,“能与人共事的人都是能吃亏的人。不能共事的人都是爱占便宜的人。要想占便宜就要算计,就成了刁人。两人都想占便宜,就难共事。不占便宜能吃亏的人,并不是弱者。吃亏不是失败,而是一种成功。吃亏多,朋友就多。”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因此而赢得了人缘,赢得了成功。
对吴祥义最了解、最体贴的莫过于他的妻子沈兴芝,“他这个人很善良,很厚道,在经济上别人占他的便宜,他从不计较;别人有事他都肯帮助。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晚上睡觉,说梦话还指挥矿井工作。但是他也很顾家,只要一进门,扫地、做饭、打猪草、喂猪,什么活都干。他外出打工头三年没有回家,我一个人孝敬母亲,带着孩子,日子艰难。那时,他经常写信回来关心家里,如今有了手机,天天打电话说说话。我生病住院,他没法赶回来,每天晚上打电话安慰我,要多休息,不要太辛苦了,现在一天天年龄大了,该享福了。他老叮咛我要多休息,他却一天也停不下来……”她说得动情,眼角噙着泪花。
吴祥义靠奋斗成就了一番事业,他认为在对自己、家人负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社会作点贡献,即使贡献不大也要尽力而为之。他常说:“我一个人富了算什么,和我一起打工的人富了也远远不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致富,才是真本事。”
有德就有道,汗水是黄金;共富在民心,诚信铺前程。吴祥义,这个巴山深处走出来的汉子,心里更多地是想着村民、想着家乡。他用执著的艰苦创业,默默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开拓进取和与百姓一道共同富裕的业绩,树立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