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的选调生之“路”

  2018年夏天,我走出校园,以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的身份走向基层,来到了北京最西边的深山农村。进山的路蜿蜒起伏,但沿途的青山绿水着实迷人,美到让人快忘记了是来基层工作的。当时,抱着“游客心态”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的选调生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初来乍到,难免显得生涩;一路走来,委实值得纪念。回望这两年多的时光,感觉正如青年习近平在陕北度过七年知青岁月一样,在京西农村,我也走过了难以忘怀的“四条路”。

  第一条是“思想之路”,这是条曲折的路。我所在的村,距离北京市中心有一百多公里。“大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从繁华首都的象牙塔来到基层农村,面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我很快就陷入了自我怀疑中。看到同学有良好的办公环境,住着舒适的人才公寓,而自己却守着大山;看到朋友整天“晒美食”“晒恩爱”,而自己却只能“晒被子”,那种心理落差就别提了。我的焦虑和迷茫都被村党支部书记看在眼里,他耐心对我说:“来农村工作是好事儿,体验体验老百姓的生活,对你以后很有益处”“村里是辛苦,但是组织不会忘记你,人民群众也不会忘记你”……我认真地听、仔细地悟,也逐渐感受到了山村的美丽、百姓的朴实、生活的美好。于是我看到,这曲折之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条是“语言之路”,这是条跌宕的路。我所在村邻近的三个乡镇,乡亲们日常基本都用“斋语”交流,据说这是从明朝流传下来的古方言。来村里第一天,支部书记就告诉我,“要融入这里,就得先听懂我们的方言!”刚开始我是不乐意学这里的方言的,总觉得“学会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谁知道在这里和群众沟通,普通话经常碰壁。于是我便从“学说话”开始,一个口语一个口语地问、一个语气一个语气地练;起初闹了很多笑话,慢慢地也会说了“木介”(没有)、“后晌”(下午)、“屑子”(小孩)……现在已经能用一些语句和乡亲们聊天说事了。于是我感到,在这跌宕之后,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三条是“生活之路”,这是条惊险的路。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这里的水土肥沃,各种小动物、小昆虫都要比城里“肥硕”许多,尤其到了夏天,常能见到密密麻麻的蜜蜂或者蚂蚁成群结队,也能见到各种花色的“长虫”呼啸而过。晚上睡觉更是“一绝”,除了轮流进餐的蚊子不时“光顾”,还会有叽叽喳喳的老鼠来回“操练”。潮湿的季节,衣服和被子是要经常拿到太阳底下晾的,不然时间长了,就真的成“虫吃鼠咬,光板儿没毛,破皮烂袄一件”了。慢慢地,我掌握了这里的生活规律,学会了和这些小动物“斗争”的招式,也算是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了!于是我想到,在这惊险之后,是“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四条是“工作之路”,这是条艰辛的路。我很清楚,要融入农村,就要先了解农村;只有出同车、睡同席,出一身汗,沾两腿泥,才能真正走到群众中去,于是我有了“先访遍每家农户”的想法。驻村两年多来,我把全村77户、尤其是11个低收入户都走了个遍,也大致知道了哪家有欢乐,哪家有忧愁。春耕开始时,村委会能信赖我,让我帮忙联系农科院专家来村指导;独居老太太家的窗帘脱落了,能第一个想到给我打电话,喊我去搭把手;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的孩子都开不了学,很多家长能想到“去找小武同志给孩子们当老师”……我想,乡亲们的信任和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舞和激励了。于是我悟到,在这艰辛之后,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走过了泥泞的路,才能走进人民的心”。转眼间,我的选调生生涯已经到了最后一年,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恰逢这样的伟大时代和关键节点,我十分庆幸有这样的经历和际遇。未来的日子,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定会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继续沿着这里的“路”走下去,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书写灿烂无悔的青春。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选调生 武文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的选调生之“路”  选调生  选调生词条  
文汇

 “风雨”基层行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曾经,一首歌曲《真心英雄》感动了无数的人,激励了他们在风雨中探索和坚持。在基层的工作就像是一段很漫长的旅程,...(展开)

文汇

 推进基层党建不可类“萝卜雕花”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推进党建,也就好比烹煮萝卜,萝卜之味就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的所在。烹煮萝卜,最经典有两种,一种是雕花,一种是...(展开)

文汇

 党员干部的“立春”这样过

 2月3日是立春节气,作为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喜欢在立春当天举办“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风俗活动,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党员干部,为“十四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