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工作者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与文艺工作者类似,在基层,服务群众就如写文章,只有扎根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汲取群众智慧、紧随群众的脉搏,才能写出新时代基层工作最美的“散文”。
语言朴素,切忌“阳春白雪”。一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并不需要结构多么宏大、辞藻多么华丽,往往通过朴实真挚的寥寥数言,即直击中心主旨,使读者产生共鸣。巧用活用语言,正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童子功”。现在,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在宣讲党的政策理论、解释上级的安排部署时,语言运用丰富,也不乏力度、深度,但总少了点“泥土味”,没有亲切感和代入感,群众对干部的“话语体系”不买账,往往“一头雾水”,令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党员干部融入群众,第一步就要闯过“语言关”,通过方言俚语搭建“心桥”,用朴实的力量打动群众。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待思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把“大道理”剖解成“小白话”,让群众听得舒坦、弄得明白。
叙事生动,切忌“大水漫灌”。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总会从跌宕起伏的铺陈叙事中折射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在阅读中被感染、受启发,进而读有所获。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交道,也要以事实服人,帮助群众分析认识现实案例和类似情况,探索解决自身疑虑的合理办法。基层工作任务较重,造成少数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谈心交心不够上心,有时甚至变成了说教式的“灌输”,在未能充分体谅和理解群众的担心忧虑时,就“一意孤行”地用自我意志强加于人,造成群众“敬而远之”。群众工作的方法越鲜活、却贴近群众的真实情况,越能教育和引导群众。因此,党员干部要善于谈事实、讲案例,用身边人、周围事给予群众中肯建议。要帮助群众总结方法和经验、克服困难,最终赢得群众的信任。
感情充沛,切忌“冷若冰霜”。一篇令人动容的散文,绝少不了真情流露,因为没有心底的呐喊、没有来自肺腑的描摹,文章就如枯枝败叶,缺少生气活力。感情是联结干部和群众最好的纽带,在工作中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情谊,会使基层工作“物超所值”。但时下仍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对待群众比较冷漠,面对群众的利益和疾苦毫不关切、漠然置之,真正开展工作时,进不去群众门,打不开话匣子,做工作变成了“写八股”,使群众工作流入形式主义。只有干部对群众动真情,群众才会以真心回报。党员干部要切实摆正与群众的关系,从心底把群众视为亲人,用心用情用行动服务好群众。要把群众的事当成最要紧的事,认认真真对待、踏踏实实做好细节,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实践中升华“鱼水之情”。
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人民政府 欧佩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