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金融改革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事关金融改革开放全局。与其他领域不同,金融领域中的改革对象诸如利率、汇率、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和前提;同时,这些体制机制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还依赖于金融机构自身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情况。因此,金融改革必须理清头绪,明确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其中,需要特别关注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迎来了重大转折。虽然GDP增速仍维持7%—8%之间,但经济发展背后却隐含着重重风险,如: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地方政府债务高筑、影子银行风险上升等。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强大压力和紧迫要求。在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成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焦点话题。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要素沿着调结构的路径转移配置。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研究表明,中国资金配置的扭曲程度在全球来看都是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作为配置资金资源的核心环节的金融体系,在缓解经济发展诸多问题和矛盾,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缺乏良好经济基础面支撑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同时金融过度自我创新,加剧经济泡沫化,也催生了各种金融风险。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化解金融风险,建立更加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和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引导资金按照市场规律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转型,成为新时期政府工作的关键和重头戏之一。

如何打破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瓶颈,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在2013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描绘过一幅粗略的金融改革路线图: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其实,这些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其中一些改革的进程甚至延宕十多年,但大多并没有实质性地突破。

服务经济转型的金融体系,当务之急的两项改革,当属利率市场化和多元化资本市场的建设。而利率市场化更是摆在首位,是整个金融改革加快的突破口。今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迈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意味着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各界普遍认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环,事关金融改革开放全局。与其他领域不同,金融领域中的改革对象诸如利率、汇率、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和前提;同时,这些体制机制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还依赖于金融机构自身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情况。因此,金融改革必须理清头绪,明确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其中,需要特别关注利率市场化下的农村金融改革

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当然可以简单看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在这个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低、农村从占地面积上说会逐渐相对缩小、真正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人口总量将会相对越来越少,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一个有13亿人口且立足于用自身农业品供给解决吃饭问题的国家,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和谐社会建设考虑都必须有效地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等问题。

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一样,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技术和资金的相对流入速度问题。中国城乡经济发展速度比率差距之所以有不断拉大趋势,当然与农村资金每年都由邮政储蓄系统吸纳存款、农信社系统资金大量流向城市这一现象有关。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近十年来由于工农中建四大行撤并分支机构金融服务,实际已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现象。中国农村目前仍属于小户自耕农生产方式,一家一户的小额资金需求需要有覆盖广泛、组织灵活、供给积极的农村金融组织为其提供简单便捷的信贷服务,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居主导地位的农信社系统实际上连仅仅满足农民的简单再生产性资金需求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满足农业生产大户、农产品深加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了。近年来,中国在“三农”金融服务的制度性改革方面已出台了许多新的措施,如中国农业银行以“三农”金融服务为主营业务的职能重新定位、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社区银行因而农村社区也成为其重点业务领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除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外拓宽业务领域并重点支持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允许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放宽村镇银行审批限制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基于一个基本构想,即尽快提升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不过,这些新措施因种种原因到现在尚未收到明显效果。

2006年以来,政策鼓励农村金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取得较快发展,但农村信用社依然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并且农村金融市场在供需关系上依旧是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格局。在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下,鉴于利率竞争的实质是现代金融机构管理和技术的竞争,只有在管理和技术上领先于竞争对手,才能使自己所报出的价格(利率)具有竞争优势,取消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固然有利于贷款价格更好地覆盖风险,或许会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但与此同时,一个后果是可能会导致农信社快速的信用膨胀,如果风险管理水平不能够同步提高,必然意味着坏账增加和风险累积;另一个后果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成本被进一步推高,不利于“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由于其在资金来源方面的政策限制,随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可能更加不利。

在价格管制放开之后,只有形成竞争充分的市场格局,使资金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才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真正实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标。目前,需要抓紧落实国务院 “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和“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考虑取消法人银行控股的相关规定,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各类小型金融机构,增加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 “苦练内功”,将经营模式从获取利差业务模式向综合服务业务转化,发展中间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等非利差收入业务,调整利润结构,从利差收入为主过渡到多元化收入为主,分散和转移因利率价格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市场化  市场化词条  利率  利率词条  策略  策略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智库

 习近平访美的“东西平衡”思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次访美具有历史意义,将为两国关系奠定基调。这次访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出了“东西平衡”思维,即对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同等重视。习近平在西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