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定价机制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回顾

我国利率市场化按照: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改革思路稳步推进。

以实现全国银行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为中国利率市场化起航

在1996年1月1日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基础上,以同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管制为起点,首先实现了拆借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机制,受此影响,同年,国债也尝试了利率市场化发行;1997年6月在创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上放开了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买卖利率管制实现了市场化、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债券的利率管制实现了市场化、1999年国债发行利率实现了市场化。至此,通过先创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形成由范围最广最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性成果。

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杨帆远航开辟了安全光明航道

首先,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了境内所有外币贷款和大额(大于等于300万美元或等额其他外币)外币存款利率,在2002年统一境内中外资银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的基础上于2003年放开了除美元、欧元、港币、日元外其他币种的小额存款利率、放开了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小额存款利率的下限,2004年放开了1年期以上期限的小额存款利率

其次,通过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1998年10月,在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下同)贷款利率只能上下浮动10%的基础上,将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为2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40%扩大为50%而下浮10%不变;1999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为30%,并要求其逐步建立利率定价机制;2002年3月,在全国选择八个县的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利率上浮100%的试点。2004年1月1日,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至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为2倍;同年10月29日,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至2.3倍、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但所有贷款利率的下限仍为0.9倍。至此,我国基本实现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放开上限管理下限的利率市场化目标。2012年6月和7月,分别将贷款利率下限降低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8和0.7倍,进一步深化了贷款利率市场化。2013年7月20日,取消了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除外)利率下限,为此,2013年9月24日起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2013年10月25日,建立了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发布机制,健全了信贷市场基准利率(见www.shibor.org)。

最后,从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试点入手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管上限的下浮制度。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万元以上的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探索存款利率市场化途径;2002年2月和12月协议存款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已完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改革试点的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003年11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获准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2002年3月,在全国选择八个县的农村信用社进行存款利率上浮30%的改革试点没有达到预期推广效果的基础上,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决定允许金融机构(含农村信用社)人民币存款利率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下浮,但不能上浮。至此,人民币存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市场化目标。2005年3月15日,放开了金融同业存款利率,全面实现了市场化。2012年6月,人民银行决定将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1倍,最终大致出现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存款或小额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8%、其他金融机构所有存款利率上浮10%的差异化格局,存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

至此,实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第二阶段目标,有效解决了“压低利率放贷款、抬高利率存款”的恶性循环难题。

培育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我国利率市场化乘风破浪提供远航灯塔

2006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经验,根据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前瞻性需要,推出了我国人民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选择了信用等级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16家商业银行,每天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是给我国境内信用等级较高银行拆出资金的利率,提供了人民币从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到1年的完整利率曲线(详见www.shibor.org),克服了拆借、回购等市场交易无法形成完整利率曲线的缺陷。Shibor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后于2007年1月4日正式运行,经过六年多的培育目前已经成为反映各期限市场资金供求变化的指示器,成为金融机构市场化业务定价和金融市场产品定价的基准,成为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调控资产负债结构和总量、管理资金成本和考核绩效的内部转移定价基准,已经成为我国货币互换合作和人民币国际化定价基准。在此基础上,又在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同时健全发布了信贷市场基准利率——贷款基础利率

利率定价机制的微观分析

建立了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贷款利率定价由最初的根据借款人风险大小围绕贷款基准利率浮动来确定利率水平的简单定价逐步发展到:大中型银行尝试根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确定其资金成本、根据成本分摊确定有关的管理成本,根据风险定价机制确定其预期风险溢价,根据经济资本定价确定其非预期风险成本,并根据企业贡献度等的关系定价确定目标利润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

建立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商业银行的贷款等资产运用都涉及每笔业务的期限和金额,每一笔贷款等资产运用所需的资金不一定每次都能有相对应期限、金额和利率方式的存款等负债正好对应,必然存在资产负债的期限、金额和利率方式等的错配,存在匹配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及其价格变化的利率风险,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总行集中全行的存款等资金来源建立自己的资金池来管理这两种风险。为了及时匹配贷款等资产运用所需的资金,大中型银行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如Shibor、央票和国债等)拟合建立市场化的覆盖资产负债各期限的内部基准收益率曲线,结合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溢价和资金池错配利差及调控因子试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und Transfer Price,简称FTP)。

尝试建立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由于存款人是主动方,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主要是被动负债,被动存款利率定价一直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在存款利率实行管上限放开下限的政策时,曾鼓励商业银行主动负债下浮定价,虽然建设银行曾经尝试存款利率下浮制度但在各行争揽存款的背景下无果而终,为了争抢存款没有哪家银行执行下浮利率而都执行上限利率,在与贷款利率管制下限存在明显利差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内在动力,所以商业银行的现行FTP对存款利率定价没有指导作用,也不存在主动负债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只有试点的协议存款。虽然在协议存款试点当初,没有建立利率定价机制时仍运用被动负债定价的思路;虽然在没有长期市场基准利率的背景下,为了争揽五年期以上的大额存款,协商其固定利率时交了学费,承担了日后利率下调时的利率风险,但学习和练习了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定价技术,经过了从非理性到理智定价转变,再结合金融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被动存款定价锻炼,协议存款利率水平逐步下行并趋于合理稳定,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正在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大额主动负债定价机制。

金融机构除存贷款以外的所有资产负债业务都实行盯住市场基准利率(如Shibor)的市场化定价。金融机构不管是在货币市场开展拆借、回购等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还是长期资金的同业存款、协议存款、同业借款、同业理财等业务,还是在债券市场开展国债、央票、金融债等债券投融资业务,以及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等市场业务和表外理财等业务,都以市场基准利率为基准,结合市场行情和风险因素等市场化定价。

建立了贷款风险定价机制。目前,大型商业银行都根据巴塞尔监管要求建立了大中型企业等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制度等风险管理机制,部分银行通过收集大中型企业历年贷款管理信息并借助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大量贷款管理信息建立大样本数据积累,统计回归并动态跟踪测算不同类别不同信用等级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并结合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制度测算风险暴露,建立不同等级借款人可预期损失的风险溢价定价机制;部分银行尝试对小微企业贷款信息建立小样本的数据积累,通过打分卡来测算风险溢价;探索不可预期损失的经济资本定价机制。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望

利率市场化改革展望

一是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加大其在市场化产品定价、存贷款利率定价和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的应用。第一是不断提高Shibor报价的基准性,特别是三个月以上的关键期限利率的基准性,Shibor报价行要履行不断创新挖掘和提升Shibor报价基准性的职责,承担使用自己报价和Shibor验证其同业拆借和回购、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协议存款等同业融资定价,以及投资央票、国债、金融债等投融资利率的义务,上收同业融资定价权于总行建立依托市场基准利率的同业投融资统一定价机制,并统一与全行资产负债和市场风险管理相结合,吸取“钱荒”教训,完善全行利率定价机制。第二是加强和完善Shibor工作小组的年度考核淘汰机制,健全监督Shibor报价的制度和约束机制。第三是推出依托Shibor最低风险溢价曲线,即结合Shibor及其衍生价格、固定利率央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无风险溢价收益率曲线,以及AAA级商业银行债的低风险收益率曲线,形成满足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建设需要的最低风险溢价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第四是通过加大市场交易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对所有市场交易主体建立权威评级机构持续跟踪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来活跃三个月以上的中长端资金交易,依托Shibor等市场基准收益率创新利率衍生产品来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五是逐步健全依托Shibor机制建立的信贷市场基准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二是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CDs推进主动负债利率市场化。第一,针对目前已经放开利率的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往来以及协议存款等市场化定价的非标准零售业务转化为同业CDs等可替代可批发交易的标准化产品。即由金融机构法人根据资产负债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需要统一发行,集中统一电子托管,在银行间市场统一流通转让,参照市场基准利率(如Shibor)定价以发现不同信用等级金融机构的市场价格。第二,在同业CDs成功运行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商业银行法人推出面向企业和个人的CDs。可借鉴协议存款额度和期限,允许财务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法人发行期限在3年以上,单笔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无纸化CDs,参照Shibor和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试点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主动负债利率定价机制。第三,在试点CDs成功基础上,根据存款保险制度建设进度,适时将期限缩短到一年以上、单笔金额降低到5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CDs。第四,通过支持更多市场定价的产品交易替代存款利率管制业务的创新来推进主动负债存款利率市场化。

三是指导商业银行发布基于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定价的最优惠贷款利率(Prime Rate,简称P)和简化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档次。首先,在依托Shibor机制建立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约束机制后,指导商业银行发布本行P,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9家银行P按照其信贷占比加权平均形成信贷市场基准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PR),指导各金融机构贷款市场化定价;其次,简化法定贷款基准利率档次,只保留1年期和5年期两个档次;最后,放开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人民银行不再发布法定贷款基准利率由LPR代替,进一步健全各金融机构在其P基础上加点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

四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票据市场,辐射分散的传统纸质票据市场,让银行承兑和商业承兑的商业票据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供求和利率形成机制。承兑人集中保管商业票据的各种纸质单证并负责真实性审核的法律责任,然后将其转托管在全国统一市场实行集中电子托管并实现票据的电子背书转让、贴现、转贴现、买卖交易等,在全国范围的市场流通,形成统一的1年期以内的票据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央行不再发布短期贷款基准利率

五是逐步扩大被动负债存款利率上限,稳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一,在存款保险制度试行后,可将存款利率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逐步提高到1.2倍,将存款基准利率档次简化到一年及其以内。第二,在存款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后将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到1.3倍,逐步将目前被动负债存款利率的二元格局分布引导到多元格局。第三,鼓励银行积极发展主动负债存款,转化被动负债存款,通过在1年期以内存款利率上限范围内对不同起存额度的存款设置不同的利率档次来转化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大额长期存款利率高于小额短期存款利率,固定利率存款高于浮动利率存款。第四,全面发展金额在100万元以下和1年期以内的CDs市场,允许全面建立信誉等级跟踪评级和披露制度以及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各家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发行CDs,建立健全我国CDs市场,分全国流通的统一市场和发行人柜台转让市场两个层次,在全国统一市场流通实行集中无纸化托管,在柜台转让实行在其总行集中电子托管,可以互相转托管以选择在不同市场流通转让,全面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第五,在健全存款类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后,将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彻底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利率定价机制建设展望

一是各金融机构健全盯住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定价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包括内部资金转入价格FTP①、基准FTP、内部资金转出价格FTP②),即可以综合Shibor、央票和国债收益率等拟合内部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也可参考Shibor网站公布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形成本行基准FTP,再结合全行管理需要和调控要求建立加减点机制形成FTP①、FTP②,达到精细、精准核算内部资金成本和有关绩效,达到按日调控存款和贷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各金融机构健全P加点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首先,金融机构法人或总行(总部)以自己的FTP②为基准,以本系统最优客户的最低风险溢价和最低客户利润率等调控因子为加点因素,建立自己的P。其次,借鉴Shibor监督约束机制,通过要求各金融机构法人在Shibor网对外公布各自的P,大中小微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底价P自然就会根据其信用等级和规模大小以及客户定位形成合理分布的“P光谱”,对于个别金融机构不合理的P分布,央行等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说明并检查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接受社会和市场监督,从而形成贷款利率定价的良性秩序,为央行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健全风险定价机制。首先,进一步完善针对大中型企业大样本数据的内部评级法,提高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暴露(EAD)和有效期限(M)测算估值的准确性,提高其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一方面,大中型商业银行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收集、积累大中型客户的有关数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积累的各行业、各地区的相关企业数据,定期滚动跟踪测算内部评级和风险定价的有关指标,争取在大样本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大概率事件统计分析风险定价指标,不断提高风险溢价估算的精准性。其次,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风险定价机制。由于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贷款需求时间短、波动大、金额小而分散、时效性强,数据收集积累不连续、时序短、差异大,以及财务透明度不够和经营稳健性差等原因,需要通过打分卡制度来建立小样本数据的风险定价机制,和依托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的大数据库批量抓取有关数据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等平台的有关商品流和资金流等大数据积累跟踪分析验证客户所在行业和地区的风险定价指标。

四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存款利率定价机制。首先,建立健全主动负债的CDs存款等财富管理定价机制。其中,表内主动负债存款CDs及结构性存款定价以本行FPT为基准实行加减点定价机制,具体加减点幅度取决于本行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全行调控的需要,原则上低于或最高等于本行FTP②曲线的同期限利率。其次,表外理财等财富管理定价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参照理财对应资产池综合收益率曲线进行定价,二是完全根据每笔理财等财富管理对应的逐笔资产收益率减去相关费用定价。最后,尝试建立被动负债存款定价机制,实行FTP①曲线对应期限的利率减点定价机制,原则上低于或最高等于本行FTP①,具体减点幅度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全行调控的需要,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度和市场竞争及其市场定位等因素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决定。

实行上述利率定价机制后,金融机构定价还要实行从逐笔定价和单产品定价向客户关系综合定价转型,要根据每位客户在本行的综合贡献和组合产品搭售等需要灵活调控具体加减点幅度,达到贴身客户服务的定价境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  利率词条  市场化  市场化词条  定价  定价词条  机制  机制词条  
智库

 影响收入分配的几大热点问题

收入分配是受社会高度关注、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党、政府和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2月3日,国务院下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发 [2013...(展开)

智库

 对中国经济的另类解读及对2020...

经济预测都需要基于严格的分析,因此逻辑框架和数据都至关重要。我们对中国经济解读的“另类”之处,是重新构建某些重要经济指标来复盘和理解中国经济。对经济中两个最重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