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央行公布,将从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此前为基准利率下浮30%)。央行还将取消对票据贴现利率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管制,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央行公布的利率改革深化方案,显示金融改革在比较平稳的市场环境下在按照预期的市场化方向推进。
从短期来看,上述利率改革措施总体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较为轻微,因为即使在原有的下浮30%的贷款浮动区间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也基本在10%以内,且下浮比例也仅为10%左右。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更多是中长期的,也更多是结构性的。在中长期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需要更多关注综合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而中小银行则需要转向更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将这种降低融资成本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将融资渠道多元化拓展、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调整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投向的限制以及存贷比等限制的改革结合起来。仅仅依靠取消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效果有限。
此次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审慎态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影响更为广泛,同时还需要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制度等的配套,目前这些制度还有待完善和推出。即便如此,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是有推进空间,例如大幅减少央行直接确定的存款利率种类、放开大额存单利率等。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和分化会成为一个主线,这有利于倒逼商业银行改变趋同的商业模式,寻求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领域,因此总体上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那些成功将客户定位转型到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因为具有相对定价能力而未必会出现净利差下降的格局,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关键。
就利率市场化影响而言,通常关注对商业银行冲击,我觉得更大的挑战指向央行、监管机构及行业自律组织。央行如何适应一个变化更为灵敏迅速的利率体系并转换调控方式,监管部门如何判断新条件下银行风险结构的变化,管制利率放开也意味着行业组织要强化利率协调,香港即是一个代表,这是当前急需要跟进的。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促进银行业的差异化定位,也会促进银行业的洗牌,银行体系的并购重组有望活跃,经营稳健、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有望脱颖而出。同时,随着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以及差异化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在不同金融机构的涌现,投资者和存款人也需要建立正确的风险收益评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