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的经济伙伴,印度拥有巨大潜力。然而,这种潜力并没有释放出来。印度自身的政策是核心问题,这些饱受诟病美国不但没有帮忙,而且美国的企业也变得越来短视。
首先,让我们反省一下。现在距离下次的印度全国大选还有六个月。在2010年,全国大选似乎是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新兴国家决定自己发展道路的时刻。然而,印度在选举之后却又退回到了令人沮丧的状态。10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下降了10%以上,9月的工业产出也只增长了2%。
形势似乎非常严峻。超过8亿的农村人口没有土地,被地方政府持有。此举激怒了大部分人,也让他们失去生活来源。以至于他们反对任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国投资。政府的回应并不是允许他们拥有土地,而是新立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来维持地方政府的权利,并且妨碍发展。
高新技术行业是印度经济的领军产业 。所以,这一领域内的就业监管特别宽松和灵活。然而,制造业的境遇就不同了。任何超过100 人的制造业部门,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才能解雇员工。印度工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小型制造业本应是雇佣劳动力的核心引擎。但是,他们不愿招聘,因为继续招聘将会使他们受到政府的监管。
印度甚至不能被称为一个国家,因为没有统一的市场,仅仅是一个众多地方市场的组合。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很多,最明显的是印度的各个州征收不同的税,而且州与州之间不承认彼此的征税。货物从一个州运送到另一个州,通常将会被多次征税,面临不同的市场规则。
放眼全球,美国企业总是会特别期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然而,在印度,美国企业该要些什么呢?如果印度都不能降低自己州际之间的壁垒,那么更不可能为跨国公司放开更多市场。当中央政府在国家层面上允许外资进入,比如说上周获批的银行业,外资获得特许权利却会因为地方政府的报复性限制措施而大打折扣。
美国经常抱怨印度对外贸易壁垒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同时,印度的监管已经到达了极度荒谬的境地,企业和个人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得到许可。这成为了印度人民的沉重负担。在世界银行“开设企业容易度”的全球排名中,印在189个国家中得到了179名的糟糕排名。本国企业尚且如此艰辛,外资就更不可能得到高的对待了。
美国公司还经常抱怨印度忽视知识产权,比如说医药专利。的确,印度的公司和法院都非常自私地低估美国在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但是,印度政府甚至都不给本国贫民最基本的土地拥有权,他们更不可能尊重大型跨国公司提出的晦涩难懂的法律保护。
印度的经济可能长期被抑制。只有内部根本性的变革才能真正激活经济。美国企业提出来的微不足道的要求无助于创造他们想要的那个充满活力的繁荣的印度市场。
美国企业应该鼓励持续的自由化,而不是寻求短期利益。无论他们多么有理由,他们都不应该为他们公司的特定需求来游说,他们应该游说税收改革、统一市场这些能够造福所有人的措施。他们应该跟当地的公司一起来促进国内监管的放松,这比印度的外部贸易壁垒更重要。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应该去那些给予个人土地权利的州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