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多角度看,中国经济都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并且有赶超之势。但是在能源这个关键领域,美国比中国强得多,而且中国想要短时间内追赶简直是天方夜谭。相比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强大,为什么能源会是另一番景象?
理论上,两国的能源潜力相同。中美都地大物博,尽管美国的自然资源更为丰富,中国则有着四倍于美国的人口。劳动力在生产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国的工业产出完全可能超过美国。比如在化学产业,有时甚至观点认为中国走在美国前面。
然而,没有任何产业比能源产业更为关键,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国际能源情报局预计美国的日均能源产量将在明年达到中国的三倍。中美之间的能源差距在扩大,今天美国的能源产量是中国的四至五倍。按这个速度,美国在 2020 年将拥有四倍于中国的能源。美国页岩气的繁荣是一部分原因,但现在还不知道产量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而且中国也有大量的页岩气储备。所以,美国的优势究竟从何而来?其实很简单,秘密在于私人产权、产业结构和商业基础。
在中国,大多数土地都是国有。表面上看这有助于平滑交易,但是更多时候国家对高价土地的控制会引来政治抗议以及大量腐败问题。每年 4.5 万起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绝大部分的起因都是土地争端。相比之下,美国清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使土地交易能够顺畅进行。
能源企业自身的性质也至关重要。美国的能源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型小企业抓住了扩张机会,而中国既没有这种商业土壤也没有这种扩张机会。相反,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区域或部门的垄断权力,因此销售量和利润都有保障。后果就是,中国国内想要突破这种状况的商业激励不足。
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是另一问题。美国拥有多方位深入的金融体系,借贷行为由商业主导。而中国的体系非常不成熟,借贷行为更多地受到政治影响。如果中国能允许有创造性的私人能源企业存在,它们肯定也会因为信贷不足而无法存活。没人愿意为它们与大公司对抗提供投资。
最后是价格因素。在美国,能源价格飙升刺激了能源探索和技术进步。而在中国,价格水平由发改委决定。比如中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仅为进口价格的一半。高价格是促进生产和创新水平的信号,发改委则为了“社会稳定”而削弱了这种信号,导致产出下降,创新行为减少。
北京方面是否有可能采取措施在近期内缩小这种差距呢?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从美国购买能源。中国政府心中有数,国有企业巨头持有多个美国页岩气供应商的少数股权。即使如此,国有产权和价格错配问题仍会大幅减少其收益。
归根结底,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差距将会继续扩大,除非北京能够在能源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市场主导的改革。诚然,中国可以一直从别处进口能源。但是国内生产的能源使得美国在核心经济部门拥有巨大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仍将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