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综述

FT中文网编者按:

此文是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之二(《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的综述。昨天我们发表了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之一(《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的综述,明天我们还会发表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之三(《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的综述。

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3.9万人。2011年,这一数字增至33.97万人,增长了近8倍。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面对如此巨大的留学增长数字,其折射出中国怎样的留学现状和趋势,透过数字,我们看到的中国留学人数急剧上升内因和外因是什么。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揭开了中国百年留学历史,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并对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0个热门留学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深度阐述,并提出许多新的见解和分析。

30年,中国留学“潮”涌世界100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2011年,中国224.51万海外留学生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2011年,在美留学生为157558人,占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2%。

目前有超过9万名中国学生在英国求学,约占英国全部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0%。2011年,中国在澳留学生人数约16.7万人,占澳大利亚全部海外学生总数的30.3%。目前在日本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已达87533人,占日本全部海外留学生总数的63.4%。

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留学生进入加国的总人数为98378人,其中来自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明显,由2010年17718人增加至2011年的21812人,增长23.11%,继续保持在加国留学生人数首位。

除上述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外,法国、德国、新西兰、荷兰、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以及东盟地区也吸引不少中国留学生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分布呈现“广分散”。

截至2010年11月底,申请荷兰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约为5450人,中国已经成为荷兰第二大生源国。与此同时,中国赴东盟各国的留学生也在不断增长。2010年,中国在东盟留学生总数达7万多人,同时中国还是泰国和马来西亚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中国新时期留学新特点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出国留学的经费资助渠道将由公费和自费渠道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留学也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过去,中国的年轻人习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现在,更多的人开始从高中甚至是初中开始就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低龄化成为新特点。留学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目的地国家选择多元化、专业选择多元化、留学方式多样化、留学层次多样化等。此外,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大幅增长。总体来说,中国留学呈现六大特点:

大众化。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目前,自费留学已经占总留下人数的90%以上。根据调查,34%的自费留学生来自工薪家庭。

低龄化。美国国土安全部统计,2006年中国仅有65名赴美中学生,2011年赴美中学生人数增长100倍,达到6725人。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学生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占19.8%,而2011年中国仅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就占中国总留学人数的22.6%。过去,中国的年轻人习惯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现在,更多的人开始从高中甚至是初中开始就选择出国留学,留学低龄化成为新特点。

目的地国家选择多元化。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前十位目的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法国和俄罗斯,到以上十国的留学人员总数占当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86.3%。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截至2011年3月,中国学生成为第二大在荷留学生群体,成为泰国和马来西亚的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

选择专业多样化。21世纪以来,留学人员的专业从理工科为主转向以经济管理和人文学科为主,学生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多样化。

留学方式多样化。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学生的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直接出国留学到可以参加国内高中的国际课程、国内的预科、交换生、中外联合培养等多种留学项目。

留学层次多样化。如今出国的,不仅包括211院校的尖子生,越来越多的非211院校,自考、电大、远程教育、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开始关注出国留学。

蓝皮书指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过程,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规模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中国连续两年超过印度成美国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

进入21世纪,留学潮在全球涌现,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尤其,近几年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激增,成为美国第一国际生源国。中美两国建交以来,美国成为中国开展教育对外交流最重要的国家。过去30年中,中国各类公派赴美留学人员约占公派体系内的一半以上。2008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为81127人,比2007年增长了13404人,2009年的人数增长了21.1%,在美留学生人数达98235人。2010年较之2009年增长了30.0%,在美留学人数达127628名。当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首次超过印度,成为美国大学第一大国际生源地。2011年在美留学生总数为157558人,占美国全部留学生总数的22%以上。

蓝皮书指出,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加深,人民币对外币大幅升值,而留美热潮却进一步加速。许多学生把美国作为第一留学目的国,有诸多的考虑因素:(1)美国有着世界领先的教育质量;(2)美国教育体制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3)美国留学生在就业方面颇具竞争力;(4)美元持续贬值,留学费用下降,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5)2005年起,美国政府放宽学生签证政策,美国院校也加大了在中国的招生力度,提供的优惠政策也较以往更具吸引力。因此2012年又将是留学美国的一个新热潮。

《201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留美的学生仍以读研究生为主,达到76830人,占2011年中国留美人数的48.8%,较2010年增长16%;本科生为56976人,占36.5%,较2010年增长43%。

留学走向大众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最典型的体现是自费留学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工薪阶层留学人数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而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进入21世纪后,国家公派留学人数只是小幅攀升,而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则大幅增长。自2000-2011年,中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91.13万,自费留学人数占91.3%,达到174.57万人。自2001年开始,自费留学比例不曾低于89%,2009年自费留学生比例达到91.63%,2010年达到91.32%,2011年则达到92.67%。

从出国留学普查数据来看,2009年下半年,前几年出国并且已回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只占2%,而在2010年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中,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比例占到了34%左右。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均收入在全球逐步提高,出国留学将越来越平民化,工薪家庭自费留学的比例还会增加。

中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出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1872~1978年百余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万。1978~2000年22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约为34万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许多人都把出国留学当作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要过程,中国留学人员数量急剧上升。2006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2000~2010年间有190多万中国人出国留学。1999年一年只送出2万多留学生,留学人员年均增长28.2%。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比上年增长19.32%左右,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达到历史上最大规模。

根据报告对教育部统计数据的研究,从1978年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了224.51万留学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占全球总数14%。在主要留学人员派出国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高居榜首,2010年超越印度成为赴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截至2011年底,中国224.51万海外留学生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除上述主要留学目的地国家外,荷兰、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以及东盟地区也吸引不少中国留学生中国海外留学生的分布呈现“大集中、广分散”的格局。

留学“赤字”凸显中国教育尴尬

留学报告分析,2004年,中国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42.7万人,来华留学11.08万人,存在31.62万人的“赤字”。2011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达到110.88万人,而在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仅有29.26万人,二者相差81.62万人。

这种“高输出”、“低输入”,造成了中国留学教育方面的“赤字”现象。伴随着留学热的出现,这种“赤字”将会越来越明显。2011年,中国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的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这一年,中国赴美国留学的学生约16万人,占中国全部出国留学总数的45%左右,而同年美国来华留学生只有1.46万人,只占当年美国出国留学人数的5%左右,不足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十分之一。

英国2011年的国际留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比例为17%,法国2010年的国际留学生占比达到12%,日本虽是非英语国家,2010年这一比例也达到3.8%。而看中国,2011年在华留学生仅占中国2800多万在校大学生的0.425%。从这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尴尬地位。

实际上,国内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专业资质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能够吸引留学生的强势学科、能开设英语国际课程的高校数量少等是来华留学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与不足。我们可以在全国3000多所大学里面都开设国际学院,吸引大量的优秀海归师资回国任教,提升留学人员的回归率,增加中国大学的生源,参与国际竞争,给中国创造可观的外汇收入和提高海归的就业率,还能争取留下外国来华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在中国工作,给他们绿卡。中国可以放宽外来人才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建立外国优秀留学生留在中国的绿卡制度,加大中国国际化人才的范围和比例。

国际化教育提升国际化人才

中国的留学热和留学“赤字”,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社会上迅速增长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和家长学生追求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优质高等教育的匮乏和海外国际化教育市场愈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中国学生。这些无不凸显了中国高等教育院校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也反映了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还亟待提高。那么,中国如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综合国外经验,结合中国现状,中国未来提升人才国际化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

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方面可以吸引一部分希望接受国际化教育,但又希望承担尽量减少费用的学生留在中国,这样既防止中国教育资金的大量外流,又可以减少中国优秀学生的大流外流。同时,还可以吸收中国大量海归回国,庞大的归国人群中,不乏希望从事教育科研的优秀人才。

提升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既要引进外籍教师,也要培养本土国际化教师。可以考虑实施“教师国际化培养计划”,通过教师外语培训、中长期国际学术交流、国外进修、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等措施,培养拥有熟练使用外语、读写外语文献等技能的教师队伍,并带动全国效仿实施。

实施吸引留学生的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可以仿照日本的Global30计划,挑选国内重点大学,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工程,资助目标院校增加吸引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硬件设施、引进外籍教师、开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等。

逐步开放教育市场,引入外资。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都以私人教育为主,公立教育为辅,美国的私人教育机构占比达到50%以上,日本和韩国都已超过70%。发达国家实践证明,民办教育的发展形成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通过引资办学,既可以缓解中国当前教育资金不足,又可以把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中国,对于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利用海归力量促进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需要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和国际化的师资力量。熟悉国际商业管理、国际先进管理模式、跨国并购等管理的海归精英,可以帮助中国高校跨境办学、实施国际化管理,成为推动中国高教改革的重要力量。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着良好外语和跨国文化的人才,这些人才较国内同等教育水平的人才更受到重视、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薪酬和待遇,所以越来越多的准留学生以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为目的。

中国国内既然存在巨大的教育贸易逆差,说明国内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来满足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国际化教育需求。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的教育改革能真正深入,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能得到提升,将会有大量的学生选择在国内接受教育,将会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中国留学,实现中国教育从留学“赤字”到“收支平衡”。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由中国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发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学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智库型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课题,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建议和政策研究。作者简介: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

相关阅读:《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综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综述  综述词条  留学  留学词条  2012  2012词条  
智库

 令中国尴尬的美债世界第一

导语:加快汇率体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或许是应对严重的美元资产安全问题,消除外汇储备“被动”积累的根本。经济观察报 沈建光/文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展开)

智库

 社会冲突与秩序重建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在过往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开始了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革命。劳工问题、青年问题、妇女问题和土地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开端。...(展开)

智库

 迁移流动中的农民家庭

《流动中国:迁移、国家和家庭》作者:范芝芬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4月中国的人口流动,是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系教授范芝...(展开)